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23 小石潭记(柳宗元)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群文阅读复习-23 小石潭记(柳宗元)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5 15: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四部分 1+X群文阅读精练
八年级下册
23 小石潭记(柳宗元)
目录
01
全文精析精练
02
考点演练
03
群文比较阅读
全文精析精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竹林
玉饰
以……为乐
格外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写法。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点出小石潭的位置和环境,更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四字短语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错落缠绕的情景,突出小石潭_______的特点,与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相呼应。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幽静
四面竹树环合
潭中鱼可( )百许( )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大约
表示约数
穿透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采用____________的写法,特写游鱼的灵动怡然,同时,也侧面突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动静结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采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岸势蜿蜒不齐的特点。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比喻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凄凉

凄清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具体分析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教材母题)
“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发现小潭的轻松欣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篇山水游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渲染了寂寥无人、悄怆幽邃的氛围,含蓄地抒发了作者遭贬谪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抑郁忧伤的感情。
主旨
思维导图
①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②潭中景物:潭水清澈——侧面描写;
游鱼灵动——特写镜头
③小潭源流:溪身、 岸势 ——形象比喻
④潭中氛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寓情于景
1.《小石潭记》中描写水声及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
如鸣珮环
心乐之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
C.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
1.【解析】A.砍伐/进攻;B.太阳/每天;C.因为/把;D.跟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一战
D.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D
2.【解析】A.听见/闻名;B.露出/在国外;C.大约/可以;D.环绕。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向下走发现了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题字后离去。
(一)阅读《小石潭记》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文比较阅读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③。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
原文
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⑤一饱,而同委于臭腐⑥,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②褰(qiān):提起。③移日:时间消逝。④洒然:吃惊。⑤要之:总之。⑥臭腐:腐烂发臭。
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没有一次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的。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就会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把他当成神仙。其实天下
参考译文
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又自我解嘲的。好比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 解释
为之怅然移日 参考成语法:怅然若失 (1)_______________
从子瞻游 课内迁移法: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_______________
不如意,不愉快。
跟随。
续表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 解释
盖天下之乐无穷 查阅词典法:①遮盖,掩盖;②胜过,超过;③用于句首,表推测;④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3)_______(填序号)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撷 林 卉 拾 涧 实 酌 水 而 饮 之 见 者 以 为 仙 也。
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
/
/
/
4.《小石潭记》的作者与本文所写的人物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心态不同。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中的被贬者看见“四面竹树环合”的景色,感到心情凄凉、忧伤孤独,表现出失意潦倒、凄清惆怅的心态;本文中的被贬者寄情山水,表现出坦然从容、旷达超然的心态。
5.本文是苏辙写于苏轼被贬后,结合《小石潭记》与本文内容,说说《小石潭记》“心乐之”和本文“有乐于是”的“乐”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乐,都借山水之乐来排遣遭贬后心中的抑郁。
异:柳宗元是在看到水之清,鱼之乐后得到了片刻的欢乐,这种“乐”不能取代柳宗元心中的凄凉与孤独;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小石潭记》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原文
第二天,到了林虑县城吃饭,正午时分到达桃林村,这是天平山的山麓。此时,小路两边都是流淌的山泉,咚咚作响,像在夹道欢迎我们,怪石和奇花异草不可胜数。山回路转,又走了一段平路,来到一个叫槐林的地方。坐在石头上用手嬉戏泉水,不知不觉已经是午后。站在环翠亭上稍微休息,环
参考译文
顾四周,山色幽静,风光无限,恍然是在尘世之外。一边留恋美景,一边慢慢地行走。到傍晚的时候到了明教院,晚上住在明教院的连云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顾气象潇洒 ________________
(2)留连徐步 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
慢慢地。
小路两边都是流淌的山泉,咚咚作响,像在夹道欢迎我们,怪石和奇花异草不可胜数。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翌 日 饭 于 林 虑 亭 午 抵 桃 林 村 乃 山
麓 也。
/
/
/
4.《小石潭记》和本文都是游记,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小石潭记》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叙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本文以“移步换景”的写法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中午到达桃林村,后来途经槐林, 下午在环翠亭休息,傍晚到达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