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日出之国亚洲之东——新月之乡第3课 中古时代的日本和阿拉伯国家亚洲之西——①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②3世纪日本大和古国兴起,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③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一.日本大化改新奴隶、部民、平民、贵族日本奴隶社会的阶级构成: 国内:日本的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大和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和国宫廷政变——乙巳之变 材料一: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贵族实行世袭制,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国外:中国隋唐的繁荣强盛。 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大化改新(3)主持皇帝:孝德天皇 大化改新(1)原因: ——效仿中国隋唐(2)时间: (4)内容:(5)意义: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小组合作讨论归纳:646年 ①经济: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②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制,废除世袭制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租庸调制度:分到班田的农民担负租庸调。租,即交纳粟、稻等实物地租;庸,即交纳布、绢等物代替应承担的徭役;调,交纳布、绢等作为赋役。租庸调之外的成果则归农民自己。 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国家按人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印度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日本积极汲取别国文化。后来,由于地方杂税和徭役过重,农民不堪重负,有的弃地逃亡,有的依附于豪强地主、贵族和寺院,成为依附农民。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自主阅读 武士道精神系日本应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12世纪镰仓幕府控制了日本实权,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镰仓时代的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想一想:你还知道日本哪些方面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建筑文字服饰唐长安城朱 雀 大 街日本平城京(今奈良)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大化改新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有些日本天皇本身就是出色的汉字书法家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 “ 似是故人来” 2010年6月11日,一艘按1:1比例重建的“遣唐使船”从大阪港驶入上海世博园区。大化改新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大化改新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它却能发展成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什么?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启示: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二.阿拉伯的兴起外族入侵,国家不统一,相互仇杀,商业衰落、经济萧条6世纪后阿拉伯地区:二.阿拉伯的兴起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发动“圣战”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在沙漠中孕育中世纪最强大、最辽阔的帝国——阿拉伯帝国。 在希拉山洞行,得到安拉的感召。创建伊斯兰教并四处传教穆罕默德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外出传教
这是一幅描绘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图画。图中的穆罕默德由天使指引着骑马来到一个城市,向人们传教,那里的居民热烈地欢迎他。穆罕默德身边有手持宝剑、盾牌的随从,他们都是他的忠诚助手和战士。图中生着翅膀的天使手持水罐,里面装的是用来净身的清水。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第二圣城“先知寺”,穆罕默德墓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分布在204个国家的地区,占全世界的23%。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元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2)公元630年,兵临麦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穆罕默德的最大贡献① 创立伊斯兰教
② 统一阿拉伯半岛: 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广为传播.
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3.阿拉伯国家的扩张知识拓展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包括埃及、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索马里、吉布堤、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等亚非国家,巴勒斯坦也是其成员。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5亿。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麦加 大清真寺穆斯林在“天房”周围祈祷环游天房。进入禁寺中央广场,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后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同一节奏、同一呼唤、同一动作、同一目标,几十万朝觐者构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达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并体现他们团结、有序、守纪的精神风貌。 小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记忆要点1.622年,穆罕默德在(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A.巴勒斯坦 B.麦加 C.麦地那 D.克尔白神庙
2.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是效仿当时的( )。
A.罗马 B.朝鲜 C.雅典 D.隋唐
3.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 B.改年号大化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4.说说日本是怎样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留学;②日本派使臣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宣传佛学;④中国文化通过朝鲜传入日本。CDC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