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04 20: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 gV 排及其变式的应用训练,全面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回顾更好的熟练浮力基础知识以及应用公式;
(3)能结合示重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综合应用。
2.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公式 F浮=ρ液gV排及其变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及漂浮、悬浮条件进行计算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中国智慧(成语)——顺藤摸瓜这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感受与运用心理学效应:对比效应:并列-对比探究模式;墨菲定律:友情提示-防患未然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感受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华佗:类比-模仿探究模式、朱载堉:模型-模拟实验探究模式,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节课,源于生活、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动手实践、体验探究、学以致用。
由于对学生自主动手实验的能力信心不足,仍通过“墨菲定律”这一心理学效应,给予学生引导、温馨提示等,今后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创设“死海不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索欲望,引入复习课。采用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质疑,合作探究
(1)建立浮力概念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浮力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出示问题1:如何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研究和探索欲望。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并由多媒体展现实验过程,得到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
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复习了浮力的概念,突出了重点。
二、新课讲解
探究浮沉的条件
教师出示问题: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怎样?怎样使鸡蛋上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会主动参与,从而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这一问题要运用力、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浮力的应用
教师出示问题: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钢铁的密度比水大,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轮船会漂浮在水面上呢?设置这一问题,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边分析边利用多媒体展示: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这部分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潜水艇及飞艇的技术问题不必纠缠。
浮力知识小结
学习了浮力知识后,你有哪些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通过回顾交流来复习浮力主要知识点,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相互补充,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了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浮力知识点,让学生对浮力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设计了三个典型习题,一道计算题,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浮力进行简单的计算,理清解题思路,一道有关吹泡泡的问题,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一道将弹簧秤改装成测浮力装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下作业
基础作业:
1、写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解释热气球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拓展作业:
利用塑料瓶和小玻璃瓶,自制浮沉子,解释其中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