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会画出力;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
(3)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2.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画力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对力臂的理解和作图
三、教学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有一块大石头挡道了,用手搬不动,车上只有一根木棍,你们有没有办法将它搬走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入杠杆定义:一根棍子,我们用它撬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二、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19:杠杆)
活动一:1.初步认识杠杆:播放视频儿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童年回忆,也进一步认识杠杆。
2.认识杠杆的三要素:
(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师生归纳: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重点),并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
活动二:
1.教师问:那么杠杆有什么作用呢?人们为什么要应用这种简单机械呢?(学生先自由猜想假设,继而进一步探究)
2、出示杠杆尺,提问:它是杠杆吗?找一找支点?观察一下,它还有什么特点?
3.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尺。
4、设计实验,进行试验,记录数据出示实验方案:
1、调整杠杆尺横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平衡。
2、在支点左边挂钩码作为重物,支点右边挂钩码作为拉力。
3、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和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4、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支点的距离,找出规律。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小组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在实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温馨提示:
1、使用杠杆尺之前,调整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平衡。
2、距离按格的数量记录,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N)记录。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注意安全
4、仔细观察,认真填好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共进行三次试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三)板书设计
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