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过程性目标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统计教学要改变以往注重统计知识和技能这种数学化的倾向,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把统计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统计,而不是仅仅回答枯燥乏味的纯数学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没有选用课本中的空调销售量的素材,而是从班级实际需要出发:调查同学们喜欢单手投球,还是双手投球为背景展开教学。学生对这个素材更有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说教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从实际生活出发,由创城活动引出环保小组收集废旧水瓶数量的问题,极大的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能借此渗透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环节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环保小组收集水瓶情况图。
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出示问题:这个小组平均每个同学收集了几个水瓶?让我们用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意图:(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后引出课题“平均数”。并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合并后再平均。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问题“13是那位同学收集的数量?”“13是真实存在的吗?”“这四个同学收集水瓶的数量和13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平均分和平均数的区别,通过引导,让学生经历思考,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
2.出示体育课男女队拍球比赛统计表1
提问:哪个队的成绩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体育课男女队拍球比赛统计表2
提问:那个队的成绩好?还能用前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
意图:(1)用同学们体育课上拍球比赛来替代教材中踢毽比赛,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更浓。
(2)进一步强化学生求平均数的方法。3.在统计表2中,通过两队人数的不同来引发问题,“还能用前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进而激发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环节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联系二十二的第三题
意图:通过判断练习加深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认识。
2.完成课本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求平均数方法的掌握,渗透爱心教育。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五题(此题只要学生能做出合理解释就算正确)
意图:在加深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问题多方面思考的能力,不盲从,有自主见解的品格。
4.周末,小明的妈妈带小明去游泳馆游泳,警告牌上写着泳池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30厘米小明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吗?(渗透防溺水教育)
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渗透防溺水教育。(品德、安全教育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见缝插针)
5.课后作业
小队合作,测量出本小队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本小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意图:学生通过小队合作,经历数据的测量、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平均数
八、说教学反思
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隔多日学生已经忘记了一些知识,课前如果先把(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重新回顾一下,我们老师不仅可以在基本知识的讲授方面让课堂更加流畅,而且也能节省时间;
2、为了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我想利用本节的单双手投球情境,先让学生动手分别画出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不容易,也不方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比较起来就方便多了,从而应运而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唐老师给大家上了一节高效、实用的数学优质课,大家收获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把今天从唐老师身上学到的教学方法积极用于自己的课堂,力争把每一节课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