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遗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遗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9-07 11:2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问题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生物体在前后代传递遗传物质时的传递规律,而减数分裂又是生物体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时的分裂方式,这二者是否有联系?基因(即遗传因子)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究竟存在哪里?性质怎样?萨顿及其假说 1902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W.Sutton,1877-1916)认识到豌豆产生配子时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的一种物质的行为有着精确的平行关系。并在他的《遗传和染色体》一文中发表了他的假说。你认为这是什么物质?
这种物质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有哪些平行关系?思考:任务1:分析孟德尔的假说中(等位)基因(遗传因子)的行为(P6~P7,P16)
任务2: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什么物质也有相似行为(以精子的形成为例,P30)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完成任务孟德尔对基因的存在和行为的假设:①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
② 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③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④ F1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和行为与以上基因的存在和行为有一致现象,具体表现为:① 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② 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③ 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配子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④ 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配子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出自由组合对此现象,你可能作出怎样的推测?可能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这一场激烈的争论?缺乏让人信服的实验根据实验证据(摩尔根与他的果蝇)1926年发表《基因论》创立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既然基因是在染色体上,我们能否从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分析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原因呢?思考: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的行为。(1)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表现出分离。
等位分离的原因:


等位基因分离的时间:

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F2出现3∶1比例的原因: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形成含A或a基因的两种类型的配子,并且比例为1∶1。
F1 产生A、a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出现二种表现型比例为3∶1。
(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
非等位自由组合的原因: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时间: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F2出现9∶ 3∶ 3∶1比例的原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上,减数分裂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形成含AB、Ab、aB、ab基因的四种类型的配子,并且比例为1∶1∶1∶1。
F1 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实质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那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互相分离,这与孟德尔所称成对的基因互相分离至配子中相符合
B.各对染色体或各对基因之间形成配子时,有自由配合的情形
C.基因就是染色体
D.染色体的个数与基因的数目相同
c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的植株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为显性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练 习3. 如果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且三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能形成哪几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怎样?
4. 如果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是否会表现出自由组合?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