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技术 社会 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一、基于学情分析的课题设想
本课题为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最后面的 “科学·技术·社会”——森林减缓气候变化。
学生在认识了生物,知道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发育,最后理解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这三大生理作用对大自然的意义后,比较容易理解“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并且学生亲自多次参与了探究实验,学会了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还学会了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有了较强的探究实验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决定将这节课放手给学生去完成。
第一,让同学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途径去查询森林与气候变化的相关资料。
第二,教会学生使用传感器,并让学生通过连续三天的亲自测量、收集数据和体验,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植物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认同“爱护植被”刻不容缓,让他们从此自觉的爱护植被,让他们自觉传播“爱绿护绿”的种子。由于传感器设备只有三套,所以只能让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外时间先来参与测量,在上课时再教给其他同学使用传感器。
第三,在课堂上全班同学学习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整理的资料,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教其他同学学习使用传感器。展示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整理的数据,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二、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
(1)回顾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2)了解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
(3)明确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
2、学科探究:
(1)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设计和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
3、学科素养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索解决问题,具备创新精神。
1)认同森林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后自觉去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4、生命观念
2)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觉去向他人传播“爱绿护绿”的种子。
三、教学策略
讲解法、实验法、收集和处理数据法、讨论法、总结提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资料。
2)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植物在改善气候变化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在减缓温室效应方面的危害的资料。
3)学会使用传感器,并用传感器连续三天采集校园足球场(草地)、篮球场(裸地)和小树林里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的氧气、二氧化碳、温度和湿度。每个测量项目同时在三个地点测量三次,再求出三个地点同一时间该项目的平均值。
4)学生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在表格里,并计算出平均值,最后将平均值做成折线图。准备上课时,由收集整理数据,制作折线图的同学自己来分析数据。
2、教师准备
1) 同样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资料,以及植物在减缓温室效应方面的危害的资料。以便审核学生查询的资料的正确性和系统性。
2) 教会学生使用传感器,组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给学生的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3)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修正。
4)审核学生收集整理的数据,检查平均值的计算和折线图的制作是否有误。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年的五月和往年的五月比,感觉就一个字“热”!
这是5月6日立夏那天的最高气温实况图,请看图例。(老师用放大镜把图例放大,学生观察最高气温实况图和图例。)
图例中的淡紫色为32-36℃,深紫色为大于等于36℃。图上显示,在那一天,云南绝大多数地区的温度高达30℃以上,局部温度更是高达40℃。同学们,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
生:观察图中云南的情况。回答问题“不喜欢”。
2、新课教学
(1)塞罕坝人工林减缓气候变化
师:展示拍摄的学生很热吃冰淇淋的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5月21日,当时在课间,三个学生不约而同的吃着冰淇淋,可是感觉他们还是很热。我用手机截图记录了当时的温度。(教师用放大镜放大温度)我们看到当时的温度为33℃。再看看从下午14点指导晚上19点,温度都在30℃以上。对于在四季如春的安宁生活惯了的我们来说,简直热到怀疑人生啊!
同学们想想,面对这样恶劣的气候,我们能做点儿什么吗?
生:观看照片。
观察手机截图上的温度。
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我们可以多喝水,多喝水感觉清凉。
生:我们要多种树,因为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降低温度。
师:同学们答的很全面,那哪种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听一首歌。
歌里唱的是有关塞罕坝的故事,同学们,塞罕坝美不美?
那能想象50多年前的塞罕坝是什么样子的吗?
展示55年前塞罕坝的照片。师:55年前的塞罕坝是一片荒漠,漫天尘土。那是谁成就了塞罕坝今天的美呢?
这是三代人从62年起花费55年建立世界最大的人工林,为什么?森林有什么作用呢?请讨论3分钟。
生:听歌,思考。回答“美”!思考,想象。思考,回答“三代塞罕坝人”。
积极讨论。
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呢?
生:回答讨论结果。如多植树造林,植物防风固沙,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全面。我们一起来总结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枝叶可以挡住风沙,植物的根系还能抓住水土,枝叶还能挡住太阳对地面的直射,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降低周围的温度。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气候。
由此可见,植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就是: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
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2、森林与温室效应
师: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有多大呢?请听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享他们查询的资料。
生:我们查阅资料得知: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气候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请看图,大气中浓度越来越高的二氧化碳就像一个厚厚的玻璃钟罩罩住了地球,太阳照射进来,地面辐射无法散射出去,导致地面的温度越来越来高,形成温室效应。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 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
师: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预估的,人类将何去何从?
生:还好地球上有绿色卫士——植物。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CO2 ,制造生产出750公斤O2。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全部CO2吸收,供给所需O2 。
3、学生亲自探究“森林是否可以减缓气候变化”
师:同学们查询的资料可以证明:森林可以有效抑制温室效应,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你想亲自体验和探究这个问题吗?
我们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亲自体验和探究了这个问题,下面有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探究过程。
生: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测量了小树林、草地、裸地三个地方早、中、晚,离地面70cm处的CO2 、O2、温度和湿度。
师:展示学生测量时的照片和视频。
生:介绍认真工作的照片和视频。
师:下面就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来教大家使用二氧化碳、氧气、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来测量教室里的二氧化碳、氧气、温度和湿度。并换算成常用的单位,时间7分钟。
生:学习使用传感器。
师:时间到,请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师:同学们看,生物兴趣小组收集的数据就是这样得来的。下面有请在小树林测量的同学来分享们的数据。
生:袁浩翔同学分析数据。
师:下面有请在足球场草地测量的同学来分享们的数据。
生:李亚燃同学分析数据。
师:下面有请在篮球场裸地测量的同学来分享们的数据。
生:周上同学分析数据。
师: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认真,他们发现平均值不能直观的表达实验结论,还将平均值做成了折线图。有请制作二氧化碳、氧气、湿度、温度折线图的同学来分析他们的数据。
生:袁浩翔、李亚燃、周上和宋俊毅同学分析折线图。
师:数据分析结束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下面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宣读他们的结论。
生:通过收集和处理数据,最终我们得出结论:小树林的环境状况最好,温度
适宜,湿度较高,氧气充足,二氧 化碳含量较低,非常舒适。
测量结束了,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植物在改善气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森林能很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我们呼吁大家一起保护森林,植树造林,共同保卫地球家园!
4、总结所得,情感升华
师:实验结束了,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测量时的感受。
生:李亚燃、周上和汤一凡同学谈测量时的感受。
师:最后,我想请所有同学思考一个问题:爱绿护绿,从身边开始,我们以后能为家乡做点什么?请小组讨论。请分享讨论结果。
生:略。(看视频)
师:同学们的感悟非常深刻,老师非常欣慰,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这样的榜样,让我们来向他们学习吧!(展示志愿者图片)
这是龙山的志愿者,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山上去捡垃圾。同学们看看这么多的垃圾,有新扔的,也有旧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在这里扔垃圾,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这样做对自己、对子孙后代负责任吗?我们安宁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呢,他们这样做文明吗?
因此,让我们一起来承诺:我们自豪,我们的家乡安宁是国家园林城市,我们立志爱护一草一木!
我们自豪,我们的家乡安宁是国家卫生城市,我们决心不扔一纸一屑!
我们自豪,我们的家乡安宁是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将处处以文明要求自己!
最后,谢谢同学们,给自己掌声!
201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