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9-07 12: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特异性免疫(第二课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 第一章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引言 种牛痘后,或患天花、麻疹等病痊愈后,人体淋巴细胞(B细胞)产生的抗体游离于体液中,遇有天花病毒入侵,抗体就将它们迅速消灭。这种靠抗体实现免疫的方式为体液免疫。 做器官移植手术时,移植的器官常常萎缩脱落,这也是一种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不产生游离的抗体,而是依靠另一类淋巴细胞(T细胞)直接冲击移植器官,使移植器官萎缩脱落。这种靠T细胞的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四.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阅读思考题:
体液(细胞)免疫分哪几个阶段?
体液(细胞)免疫各阶段的主要变化特征是什么?
参与体液(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它们各有什 么作用?
通过体液(细胞)免疫,抗原哪里去了?
什么是二次体液(细胞)免疫?有何特点? 四.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一)体液免疫过程B淋巴细胞的二次免疫 ◆ 实例分析: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四.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阅读思考题:
体液(细胞)免疫分哪几个阶段?
体液(细胞)免疫各阶段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参与体液(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它们各有什 么作用?
通过体液(细胞)免疫,抗原哪里去了?
什么是二次体液(细胞)免疫?有何特点? 抗原(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二)细胞免疫过程 ◆资料分析(1): 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脏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还从来没有成功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颗肾脏,然而这种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脏只存活了22天。 ★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讨论 : 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资料分析(2):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这些药物的运用,使心脏移植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80%左右,肾移植的5年成活率可达90%以上,肝移植的5年成活率在60%左右。 ★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讨论 :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面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资料分析(3):我国器官移植面临供体短缺问题,以下是其中几方面的实例:实例1,我国约有几百万白血病患者挣扎在死亡线上,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骨髓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前提是在骨髓库中找到配型相合的骨髓,而我国大陆目前骨髓库中仅有约5万余份登记资料。实例2,我国有100多万尿毒症患者,患者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每年约有50万患者等候肾移植,而每年可供移植的肾只有5千个。 ◆讨论 : 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不能。例如,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T细胞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时都能产生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反应中都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四.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出现过敏反应,如花粉的过敏。出现自我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缺陷综合症,如艾滋病.肿瘤形成出现排斥反
应,如器官移
植四.免疫的功能及失常例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 的小鼠身上,结果是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成 功。如将小鼠胸腺的淋巴细胞再输给去胸腺的小 鼠,免疫功能虽恢复,但移植器官又被抵制。此 实验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造血干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例1.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记忆细胞,应是免疫 过程的哪一阶段? A. 感应阶段 B. 反应阶段 C. 效应阶段 D. 感应和反应阶段例4.流感有不同的变型,现有很多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 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 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感冒.下列是对可能原因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 C.再次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例3.下列关于效应T细胞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分泌淋巴因子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激活溶酶体酶 ⑤与靶细胞结合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例6.图解为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据图回答:
(1)图解中 过程为感应阶段, 过程为反
应阶段, 过程为效应阶段。
(2)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 体,其成分是 。
(3)多数情况下效应阶
段的机制是 。例5.以下可在人体感染了细菌外毒素后的免疫“反应阶段”
发生的是
A. 造血干细胞一B细胞 B.记忆细胞一效应B细胞
C. T细胞一效应T细胞 D. 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例7.右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的过程,据图回答: (1) 细胞[①] 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 内的 ,导致靶细 胞裂解死亡。 (2) 可以提高①的杀伤能力的 是 ,它来自于 。 (3) 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 的进一步清除。例8.乙肝是一种高发性传染病,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应用干扰素,其原理是什么?例9.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 当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 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 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 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 细胞所起的作用。例9.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其特点是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四.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一)体液免疫过程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大量吸水,破裂死亡。抗原被抗体消灭。 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免疫分子(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二)细胞免疫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