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二声部民歌。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自律性差的特点,一年级同学第一次对二声部的歌曲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教材教法,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富有童趣的音乐情境和音乐幻想之中,润物无声地加强了学生对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理解。
设计思路:
由于音乐的独特性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特殊性,要想获得高效的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显然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紧紧抓住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主线,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包括耳朵、眼睛、身体等)来感受音乐。从而在整个音乐教学环节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等打击乐器,并通过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学重点:能够带上活泼开心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的合唱练习和“脖子伸伸两翼扑扑……”这一句的演唱。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律动练习:
1.歌曲情境导入(教师编唱歌词,邀请同学们一起边唱边跳,来到神秘的农场。引出乐器口琴,吹奏歌曲重点节奏。)
(设计意图):用歌舞,情景导入可以激发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入歌曲学习。
2.运用各种小动物出场叫声引出节奏练习。
3.和声练习:模仿三种动物们的问好节奏,体验和声的感觉。
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母鸡叫咯咯》师提出问题:
(1)母鸡在干嘛?
(2)魔咒出现了几次?(教师带唱)(答案:3次。)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聆听歌曲,使得学生不会盲目性听,并且再一次巩固了课前引入的重点节奏。
(3)母鸡下蛋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
出示“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解释“两翼”。边念边做动作。按节奏加入动作表演朗诵。师生学唱。
(设计意图):引出难点乐句并重点学习难点乐句。
(4)再次聆听,带上母鸡下蛋开心、自豪的情绪,学生小声的跟唱。(拍手拍腿)
(设计意图):调整学生用正确的歌唱方式,让学生从律动中体验音乐歌词的美。
2.老师弹琴唱谱,学生跟着唱谱。
3.生跟琴自主唱歌谱,请小老师示范唱难点歌谱
4.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母鸡的歌声。
5.引导学生唱出跳跃活泼的感觉。(师弹琴让学生对比并教口诀。)
6.出示公鸡的第二声部。
(设计意图):二声部是说唱部分,课前学习过这个难点节奏,学生并不陌生,可以很快找到并学会第二声部。
7.师当母鸡,生当公鸡二重唱。(请生注意聆听老师的声部)
8.男生当公鸡,女生当母鸡。请生上台演唱。
9.男女生换角色,巩固歌曲。
三、歌曲拓展:
在公鸡的二声部中带入小乐器摇铃伴奏,并请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二拍子的强弱规律,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做律动,去参加农场联欢会。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有其光彩之处,亦有一些遗憾和需不断改进的地方,如在演唱时没有更好的利用背唱歌曲,这样孩子们上台的热情没有更充分的调动。还有我的语言还需要更精炼一些。增加这么多好玩的课堂内容,也许对学生思想上产生了分歧,“这是音乐课还是玩的课?”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恰恰是吸引学生的要点。
通过此类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为孩子打下音乐欣赏的扎实基础,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常期这样上课的话,就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训练学生学会享受音乐,让学生知道在音乐上有很多很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