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5张PPT)
第一部分 古诗词精析精练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河中的小洲上,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君子心中的好伴侣。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河里的荇菜长长短短,在船的左右捞取。
45
关雎 (《诗经·周南》)
诗歌背诵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日日夜夜想追求到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不到,日夜思念,思念悠悠不能停止。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河里的荇菜长长短短,两只手左右采摘。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弹琴鼓瑟来表达爱慕。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河里的荇菜长长短短,两只手左右挑选。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敲钟击鼓换来你的欢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后人常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形容青年男女热切地追求爱情,或指美丽贤惠的女子自然有人爱慕追求。
名句赏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寤寐”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已经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悠”是“长”的意思,形容主人公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此处两个“悠”字以感叹的语气道出,加重了感彩,表现出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1)易错字特训: 关关______ 在河之_____
______淑女 君子好_____ ______思服
参差____菜 左右_____之
(2)易错字:洲(√)→州(×) 逑(√)→求(×)
悠(√)→游/攸(×) 芼(√)→毛(×)
△(广东·2019)直接性默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备考提示
雎鸠
洲
窈窕
逑
寤寐
荇
芼
(1)《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2)《关雎》中表现小伙子日夜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46
蒹葭 (《诗经·秦风》)
诗歌背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大片芦苇莽莽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白霜。我怀念的那个人啊,在水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大片芦苇茂密生长,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怀念的那个人啊,在河水那边的岸上。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高远。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大片芦苇茂盛繁多,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消失。我怀念的那个人啊,她就站在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中的小洲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名句赏析
(1)易错字特训: 蒹葭萋萋,白露未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______
(2)易错字:宛(√)→婉(×) 晞(√)→希(×)
湄(√)→眉(×) 萋萋(√)→凄凄(×)
跻(√)→齐(×) 坻(√)→抵(×) 涘(√)→埃(×)
备考提示
晞
湄
(1)《蒹葭》中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渲染了一种凄清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47
式微 (《诗经·邶风》)
诗歌背诵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人交代了“不归”的原因,也反映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名句赏析
(1)易错字特训: 微君之____,胡为乎泥中
(2)易错字:式(√)→试(×) 躬(√)→弓(×)
备考提示
躬
(1)《式微》中以问句形式,表现劳役者天黑了仍不回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式微》中的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苦于劳役的人民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理解性默写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48
子衿 (《诗经·郑风》)
诗歌背诵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写出女子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人影的埋怨,看出女子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
名句赏析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现出来。
(1)易错字特训: 青青子_____,悠悠我心
子宁不_____音 在城_____兮
(2)易错字:衿(√)→今(×) 嗣(√)→祠(×)
挑(√)→逃(×) 兮(√)→分(×)
△(广东·2021)直接性默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备考提示
衿
嗣
阙
(1)《子衿》中写恋人的衣领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抒发了相思萦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衿》中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现强烈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辅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和你离别心里依依难舍,
因为我们同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4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诗歌背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都有知心的朋友在,
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近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
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哭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名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海内”与“天涯”相对,对仗工整自然。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只要友情深厚,即使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样亲近的道理,表现了友谊的超时空性。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又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清除孤独苦闷的哲理。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
(1)易错字特训: 城_____辅三秦
同是_____游人 无为在_____路
(2)易错字:阙(√)→厥(×) 涯(√)→崖(×)
歧(√)→岐(×) 沾(√)→毡/粘(×)
备考提示
阙
宦
歧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的洞庭湖,湖水涨到跟岸齐平,
远远望去,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泽水汽蒸腾,
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5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诗歌背诵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干坐着看人家垂钓,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
名句赏析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这两句描写了由眼前景物触发而来的思绪。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却没有船一样。后一句说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大事业。这两句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对于出仕求官还是心存向往的,只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巧妙地借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垂钓”与“湖水”照应,虽然不大露出痕迹,但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不难体味。
(1)易错字特训:_____虚混太清
波_____岳阳城 欲济无舟_____
(2)易错字:涵(√)→函(×) 混(√)→昏/浑(×)
气蒸(√)→汽烝(×) 撼(√)→憾(×)
济(√)→挤(×) 楫(√)→辑(×) 垂(√)→锤(×)羡(√)→献(×)
备考提示
涵
撼
楫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诗人闲居在家,抒发了自己想做官却无人引荐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巧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引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官吏大声呼喝是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是
多么悲苦!
51
石壕吏 (唐·杜甫)
诗歌背诵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在邺城戍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
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
回营去。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
备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
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
老翁告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后面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名句赏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束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对此做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1)易错字特训: 老翁_____墙走
三男____城____ _____有乳下孙
(2)易错字:逾(√)→愈(×) 戍(√)→戊(×)
已(√)→己(×) 妪(√)→殴(×)
备考提示
逾
邺
戍
惟
(1)《石壕吏》中,寥寥10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规的时代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用不同的神态形成强烈对照表现人民长期深受兵役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月的秋天,狂风怒号,卷走我屋上的茅草。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茅草飞过江去,洒落在江岸,有的高挂在树梢上,有的沉到池塘水中。
5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诗歌背诵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南村一群小孩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狠心当着我的面盗走茅草。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他们公然抱着那被风吹落的茅草到竹林去,
我喊得唇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扶着拐杖独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如墨,秋日的天空阴沉迷蒙,变得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旧布被盖了多年,冰冷似铁,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不断。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眠,这漫漫长夜,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大屋,让天下的寒士们都住下,
都能开颜欢笑!无论狂风暴雨都安如泰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唉!什么时候眼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大屋,
我一个人的茅屋破烂,在这里挨冻死去也心甘情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全诗前三部分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自此句始是理想的升华,卒章显志,表达诗人的理想和愿望,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诗人表现出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
名句赏析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有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此句不但表现了诗人的急切心情,也把他为普济天下而宁愿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1)易错字特训:_____飞_____江_____江郊
高者挂_____长林梢 归来倚_____唇
焦口_____
(2)易错字:罥(√)→捐(×) 坳(√)→拗/岰(×)
燥(√)→噪(×) 衾(√)→裘/衣(×)
庇(√)→批/疪(×) 俱(√)→具(×)
备考提示
茅
渡
洒
罥
杖
燥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为烘托自己凄恻愁惨的心境,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虽身居漏雨屋舍,但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53
卖炭翁 (唐·白居易)
诗歌背诵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着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那得意忘形地骑着两匹马来的人是谁啊?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
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名句赏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运用心理描写,身上单衣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手把”“口称”可见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的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炭,千余斤”极言炭多,和“半匹红纱一丈绫”的数量极少,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炭被夺走,无奈、悲愤而又绝望的心理。诗人没有直接发表议论,而是把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了对情节的叙述和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中。
(1)易错字特训:两_____苍苍
晓驾炭车_____冰_____ 口称_____
回车_____牛 充炭_____
(2)易错字:薪(√)→新(×) 尘(√)→成(×)
鬓(√)→髫(×) 辗(√)→碾(×) 辙(√)→撤(×)
翩(√)→偏(×) 敕(√)→叱(×) 叱(√)→敕(×)
宫(√)→公(×) 绫(√)→凌/陵(×)
直(√)→值(×)
备考提示
鬓
辗
辙
敕
叱
直
(1)《卖炭翁》中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出卖炭翁为衣食所迫产生了极为矛盾的心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3)《卖炭翁》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宫廷使者骄横无理、有恃无恐的强盗行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
山上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
又缤纷。
54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诗歌背诵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
念消失。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
和诵经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曲径通幽”的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两句描写古寺所在的山光物态。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都会引起无限遐想,让人参悟这空寂中的禅意。
名句赏析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写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钟声起伏飘扬。
(1)易错字特训:万_____此都寂
但余钟______音。
(2)易错字:禅(√)→掸(×) 径(√)→经(×)
磬(√)→馨(×)
备考提示
籁
磬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山光水色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分别,你像蓬草漂泊万里远征。
55
送友人 (唐·李白)
诗歌背诵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子行踪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山的青绿,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巧将“浮云”“落日”作比,友人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正如现在的诗人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此联对仗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名句赏析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却没有直说内心的感觉,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班马”指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1)易错字特训:孤_____万里征
挥手自_____去 ______班马鸣
(2)易错字:蓬(√)→篷(×) 落(√)→洛(×)
兹(√)→之(×) 萧(√)→箫(×) 班(√)→斑(×)
备考提示
蓬
兹
萧萧
(1)《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友人》中,诗人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上,
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5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诗歌背诵
惊起却回头,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回头,
有恨无人省。
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拣尽寒枝不肯栖,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
寂寞沙洲冷。
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使其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名句赏析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匠心独具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词人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具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1)易错字特训:______孤鸿影
寂寞沙_____冷
(2)易错字:疏(√)→舒(×) 幽(√)→游(×)
缥缈(√)→飘渺(×) 省(√)→醒(×)
拣(√)→捡(×) 栖(√)→歇(×) 洲(√)→州(×)
备考提示
缥缈
洲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词人通过描写夜深人静、月缺桐疏,来营造一种孤寂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词人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馆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绽放了,却
无人欣赏。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
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57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诗歌背诵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她不想费尽心思去争抢春光,
任凭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
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写梅花的生存状况。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隐喻词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更着风和雨”极言梅花处境之艰难险恶。
名句赏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词人以梅自喻,以“春”“群芳”隐喻当时的官场,表现了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在黑暗的环境里坚持战斗,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精神。
(1)易错字特训:______外断桥边
零落成泥_____作尘
(2)易错字:驿(√)→意(×) 着(√)→著(×)
妒(√)→嫉(×) 零(√)→伶(×) 成(√)→尘(×)
碾(√)→辗(×) 作(√)→做(×) 尘(√)→土(×)
备考提示
驿
碾
(1)《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卜算子·咏梅》中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词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