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珍珠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珍珠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6 09: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珍珠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字词,读出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的过程;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情感,感悟“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及珍珠鸟对“我”的逐渐信赖。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画面以及文章内容,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美;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的过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美好境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的过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结尾句的深刻含义,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2.体会小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的过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美好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结合文本探讨分析等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了不起的村落》选段)在正式走入我们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播放一个小片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仔细地观看。(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从土拨鼠、小男孩、或他们俩的角度谈一谈)。
同学们观看得非常仔细,也能结合视频发表自己的观点,值得表扬。那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发现这只小动物一点儿也不怕小男孩,为什么呢?(它知道小男孩不会伤害它)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就是土拨鼠对小男孩产生了——信赖。
1.讲解生字:信赖的“赖”
“赖”的部首是斜刀头,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老师写这个字。
下面将这个字工整地在学习单上写三遍。
2.把“信赖”放入句子中,读出感情。
那么,老师把这个词放入句子当中,你会读么?谁来试试?(生读)你怎么读的?你强调的是什么?每个人对句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强调的内容都可能不一样。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反问句)谁能换一种说法?(陈述句: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生齐读)哦,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作者和小珍珠鸟,板书)那么,它们之间“美好的境界”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 (仔细看看课本上的插图,再到文中去寻找答案。)你们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吗?
二、由信赖而产生“境界”
师问 生答 师述 注评
作者笔下的“美好的境界”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文中作者是怎么写的?(“信赖”说明彼此之间的距离很近,很信任对方没有感到害怕。) (指名) 出示第六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
小鸟在做些什么? 落到作者肩上睡觉 睡得香不香?(香)你怎么知道呢?(它睡的时候在“不停地咂嘴”)
你能读出它流连于梦乡的感觉吗?(出示句子) 生读 【朗读指导:轻柔的语气,“哇”、“呢”稍重。】 点评、泛读、齐读
这样和谐、美好的画面的发生,作者是否料想过? 没有 你怎么知道呢?【明确:居然、竟】
这样的场面,让作者感到有点? 惊讶 【朗读指导:读出惊讶的感觉】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不够惊讶…虽然是惊讶的,但是语量不能过大。 读得好的学生带读
过渡语:这只小家伙胆子可真大呀!可它就不怕“我”伤害它吗?它一开始就对“我”如此信赖吗?(预设:不是,它刚开始不敢接近我……)也就是说,小鸟对“我”的态度是在变化的。
三、由境界而追溯“变化”
师问 生答 师述 注评
把这只小家伙态度发生变化串联起来的时间词语你能找到吗? (指名) 起先……随后……渐渐……后来
(过渡)那么,这只小家伙对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自己当成这只小家伙,回到文中去找找,“你”做了哪些事情?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带着怎样的心情。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第四段,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 事件 心理(对作者的态度)
起先 只在四周活动 害怕
随后 飞来飞去(柜顶、书架、撞灯绳) 试探(好奇)
渐渐 落到小桌上、喝茶、瞧瞧主人 小心翼翼(试探)
后来 啄笔尖、啄手指 放心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把自己代入文中,语言表达的时候注意切合人物感情。 (指名) 引导:
(“小心翼翼”)抓住“离我较远”、“一点点挨近…”
点评:同学们都能将自己代入课文的角色中来感受小家伙当时的心理,看来大家都是会读书的孩子。
我们发现这只小家伙在试探、观察“我”的过程,它的活动范围? 不断变大 它与“我”的距离?(不断缩短)对我也越来越?(信赖)
四、由变化而发掘“喜爱”
师问 生答 师述 注评
为什么这个小家伙对“我”的态度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因为“我”不伤害它 我只是不伤害它吗?(作者对小家伙很好。)作者不仅对小家伙好,它对这一家鸟儿都十分友好。
那么,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得出“我”对它们十分友好呢?这次,老师希望你们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拿起笔,用“~~~~~~”在文中找出相关描写。 (1)第一二段:“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这个巢普不普通?该怎么读突出巢的特点?强调:舒适、温暖、安全。】
(2)第四段:“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轻柔地读】
(3)第六段:“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语速稍慢,语气轻柔。】
作者对这只雏儿的友好还体现在一个小细节上,作者是怎么称呼这只雏儿的呢? 小家伙 文中作者提到了几次“小家伙”?找找看?(四次)替换成“小珍珠鸟”,对比阅读。
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
对比之下,你觉得哪个好呢?为什么?“小家伙”我们一般是称呼谁? (指名)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作者已经把它当做一个好朋友来对待了。可见作者非常地喜欢、喜爱它。
我对这些小家伙们的喜爱可是老早就表现出来了,从最初我从友人那里得到这对珍珠鸟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找找看,哪两个字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真好) 明确: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谁能读一读,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学生读——老师读——齐读)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叹,也是一种十分真挚的情感啊!
带着这样一份赞叹,你能结合我们今天的内容,用作者开头的句式有感情地说一说你学完这篇文章的感受吗? (指名) 句式:真好!________________。
(珍珠鸟有这样一位善良的主人;作者拥有这么可爱的小珍珠鸟……)
五、总结升华
真好!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大家真正地融入到这堂课中,真正地感悟到人与小鸟之间真挚的情感。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和谐、不美好的画面。(出示案例)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教师寄语——布置作业)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笔触优美、描写细腻的散文。文章讲述了“我”因喜爱而友好地对待珍珠鸟,使它对“我”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对“我”的“害怕”慢慢变成了对“我”的“信赖”,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围绕文章的中心,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我确立的知识目标是抓住重点字词,读出句子所蕴含的情感,并体会小珍珠鸟对“我”逐渐亲近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结合画面以及文章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寻小鸟变化的经过和缘由;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则是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睦、信赖的美好境界。基于教学目标,我设立的教学重点是把握文中珍珠鸟对作者态度变化的过程;体会文章末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所蕴含的深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立为领悟人与鸟之间产生的美好境界,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热爱动物的意识。
下面,我将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同样“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主题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并围绕主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视频内容,进而引出本篇文章的关键词——信赖。
(2)环环相扣,追踪“信赖”的根源
围绕着“信赖”,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境界?小珍珠鸟一开始就对作者产生信赖吗?如果不是,它对主人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主人做了什么引发了小珍珠鸟态度的变化?这些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环环相扣,直指文章中心。
在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
(3)朗读指导,结合字词读予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朗读指导”及“朗读”贯穿课堂,指导学生们通过对具体字词的把握,赋予句子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多层次的朗读中体会隐藏在字词背后的情感。(存在什么问题)
二、问题反思
(1)表格问题不够明确,学生集体完成度不够
(2)针对回答做出的反馈过于单一
(3)朗读指导未能落到实处
(4)联系实际拓展探究未能深入
三、教学重建
(1)悟出什么道理,有什么体会;
(2)对某些不足之处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虽然留有不少遗憾,但遗憾恰恰是最好的警醒。它也将成为我教育教学路上的垫脚石,踏于其上,方能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越攀越高,获得更大的进步!用不足以自我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