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模块二、城市的繁荣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工商食官”政策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都会兴起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商业市镇兴起,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城市的繁荣 探究一:阅读课本,了解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历史小知识:为什么我们把做买卖的人叫“商人”? 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商民善于经商,周初将这些经商的人通称为“商人”,一直沿用到今天。河南安阳出土(例证:财货、赚、赔等)弃商从政为秦相弃政从商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秦朝:统一币制,以“半两钱”通行天下,奠定此后铜钱的基本形制圆形方孔钱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五铢钱大观通宝至正通宝永通万国泰和金宝洪武通宝开元通宝大清铜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都会秦都咸阳楚都郢齐都临淄赵都邯郸燕都蓟魏都大梁韩都郑a、政治统一和大运河开通密切了南北经济往来;c、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b、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5、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历史小知识:城市的由来城市:
“城”——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区 ;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凤凰古城二、城市的繁荣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
时间:
地点:
管理:
城市:有时间的控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唐严格的坊市制受官府严格控制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分散 在城中,农村草市 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加强职能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宋代城市中的市唐都城长安宋都城汴京东市西市坊坊坊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明清时期,新兴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3.明清中国四大名镇浙江松江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冶铁业航运业制瓷业棉纺业想一想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产生的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
?商人流动性大
?与统治者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重农抑商如何产生这种思想的?“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
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被视为“邦之蠹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战国
2.“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告缗” 。 ——汉
3.中唐以来,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唐宋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三、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①在古代农耕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古代农耕社会末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总结感悟
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活力促进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诚信、开拓、自由、交融等商业精神和智慧丰富着相对封闭保守的农耕文明,使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的两千多年里长期领先,独具魅力。
然而到了明清,当西方走向大航海时代向工业文明转型时,中国却在现代化世界大潮中落伍,其具体原因何在?又是谁扼杀了商业的活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向下一课。一、商业发展概况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A、私商为主,黄金白银成为货币,都会兴起
B、商贸繁盛,世界级大都会,外贸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物物交换,原始商业
E、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
F、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G、商业市镇的兴起,贵金属货币推广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
H、职业商人、货币产生(2013茂名一模)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