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广州传统三件宝: 陈皮老姜禾秆草;20世纪中期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20世纪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90年代新三宝:买楼买车买电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2课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战略决策,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重大决策: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3、意义:1、背景:
(1)文革结束后,中央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继续犯“左”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其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2.决策 拨乱反正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政治路线: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3、意义:一个转折两个起点 例: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了八大的正确探索,同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二、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①改革前提:
②改革内容:
③改革目标:
④改革的根本目的:
⑤改革的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经济体制改革2、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1、原因:
2、内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原因:二、经济体制改革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1、原因:
2、内容: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原因:二、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安徽、四川(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变革行政管理:撤销 建立 ;撤销 建立 。 ②改革内容“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③作用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1、原因:
2、内容: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原因: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失去了活力。1、原因:
2、内容: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原因:②全面展开:③中心环节:④措施: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措施(P55)1、原因:
2、内容: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原因:②全面展开:③中心环节:④措施:⑤作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建立过程⑴提出:⑵确立目标: ⑶基本框架: ⑸基本建立: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⑷理论完善: 行政手
段配置市场配置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中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了!不,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探究有人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谁对呀!中国搞市场经济不会改姓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课堂小结计划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折决策目标市场经济练一练1、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A练一练2、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练一练3、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D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C、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 D 巩固练习3.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
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4.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B A 5.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邓小平理论的具体运用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
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③鼓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④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DD7.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A、1992年出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B、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
8.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根本的不同是
A、资源配置方式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商品供应的方式
D、产品的分配方式A A 1(10年四川卷 18 )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
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
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
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
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
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
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
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高考回眸2(10年安徽卷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
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
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
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
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B高考回眸3(09年全国卷二15)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
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高考回眸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5(09年福建卷19 ) 1984年3月24日,福建
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
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
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
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高考回眸6(09年广东文基卷)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
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
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
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
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高考回眸7.(08全国卷Ⅱ,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
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
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
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B高考回眸8.(08北京卷,19)《北京晚报》1958年创
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
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C高考回眸9.(08年广东文基,28)到1986年,我国长
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
国当时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高考回眸10.(08年广东单科,15)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A高考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