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软流层
上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
外核
内核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知识回顾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三圈+外三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知识回顾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三圈+外三圈
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夏威夷 熔岩与海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一)矿物
化学元素
单质
化合物
矿物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理属性,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①存在形式
固态
石英
气态
天然气
液态
汞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黄铜矿
方铅矿
金属矿物
②分类
非金属矿物
长石
石英
云母
方解石
滑石
磷灰石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②分类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③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
山西露天煤矿
P22 阅读: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不同矿物,理化性质多不相同,可从结晶形态、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密度、磁性等性质去识别。
结晶形态
石英晶体
透明六棱柱,
两端呈六棱锥状
食盐晶体
透明正方体
方解石晶体
斜方六面体
P22 阅读: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
不同矿物,理化性质多不相同,可从结晶形态、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密度、磁性等性质去识别。
硬度
滑石
石膏
长石
金刚石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二)岩石
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
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或
喷出地表
冷却
凝固
岩浆岩
侵入岩
喷出岩
侵入岩
喷出岩
(1)形成
1.岩浆岩
(2)典型岩石:侵入岩——花岗岩
安徽黄山
质地致密坚硬,矿物结晶颗粒较粗
常用做建筑材料
1.岩浆岩
(2)典型岩石: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密度小,常见气孔、流纹
矿物结晶颗粒较细
玄武岩岩浆的黏度小,易于流动,常形成广大的熔岩台地。
北爱尔兰“巨人之路”
流纹岩
2.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作用下被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后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裸露
岩石
碎
屑
物
风化作用
沉积岩
风、流水等外力作用
由高处搬往低处沉积
沉
积
物
埋藏、压实
固结成岩
(2)特点:有层理构造
可能含有化石
(1)形成
常含有化石
珊瑚化石→温暖的浅海环境
含煤地层→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层理构造
新
老
作用:
判定地质年代
研究古地理环境
上覆为新
2.沉积岩
(2)特点:
2.沉积岩
(3)典型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粒径:
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
化学沉积
喀斯特地貌
岩浆
地表
3.变质岩
(1)形成
已成岩石
变质岩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重结晶)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
(2)典型岩石
3.变质岩
泥质结构、疏松的页岩
致密坚硬的板岩
石英岩
石英砂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大理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片麻岩
花岗岩
变质作用
P26 活动2: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常有独特的流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水墨画画面。唐宋以来天然石画就被当做居家装饰或文房用品广泛使用。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大理石画,古玩行里口语称“老石片儿”。
大理石天然画面
(1)“老石片儿”是怎么形成的?
(2)“老石片儿”的波纹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吗?
“老石片儿”是由原有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不是,大理石是变质岩,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
P26 活动2: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贵州西部山高谷深,山势陡峻,且岩石较多,居住在那里的布依族人民依山就势,就地取石垒砌住房。住房除内部檀、椽、构架用木材外,屋面、墙体及隔墙均由石块及石板构成,俗称“石板房”,村寨也俗称“石头寨”。
(1)贵州布依族石头寨当地岩石的类型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2)当地岩石稍作加工,即可作为房屋的砌块或瓦片,其原因是什么?
(3)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多年后需要更换,其原因是什么?
页岩。其主要特征为致密而不透水,性质柔软,抵抗风化能力较弱。
页岩具有层理构造,易剥离成片状、板状,且页岩致密而不透水,能有效阻挡雨水侵袭。
贵州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页岩抗风化能力较弱,长期暴露在外,易被风化、侵蚀
练习:
①图中A、B、C、D、E四处各是什么岩石?
②A、C、D、E四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岩浆
地表
A
B
C
D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E:沉积岩
先D后E再A后C
E
岩层新老关系:
①沉积岩:
一般下老上新
②岩浆岩:
晚于其所在或切穿
的沉积岩层
③变质岩:
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小结:岩石圈的三类岩石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岩层新老关系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大,质地坚硬 花岗岩 晚于其所在的
沉积岩层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小,多有气孔或流纹 玄武岩 晚于其所切穿的
沉积岩层
沉 积 岩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搬运到低处堆积,固结成岩 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一般是
上覆为新
变 质 岩 高温高压下的变质作用 片理结构 石英岩 板岩 大理岩 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1.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 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有几十种。据此回答(1)~(2)题。(1)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 )A.长石、石英、方解石 B.长石、石英、云母C.云母、辉石、石英 D.长石、云母、辉石(2)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砾岩、大理岩 B.页岩、石灰岩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B
B
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
1.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
2.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高压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风化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B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岩层A、B、C、D按由老到新的关系排列应是( )A.A、B、C、D B.A、C、B、DC.A、C、D、B D.A、D、C、B(2)下列关于图中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A层含有珊瑚化石,E处岩石可能是大理岩B.B处岩石中发现有花岗岩和玄武岩C.C岩层主要受外力作用形成,A岩层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D.A、B、C、D各处的岩石中都有可能发现化石
B
A
P30 活动
和田玉
P30 活动
(1)根据材料内容,将①和田玉山料②白云岩③和田玉籽料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序。
(2)按成因分类,和田玉石属于哪类岩石 和田玉石与白云质大理岩的矿物成分相同吗 为什么
②④⑤①③
变质岩。和田玉石是白云质大理岩受到岩浆侵入影响,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会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所以二者的矿物成分不同。
P30 活动
(3)设计一个示意图,说明和田玉籽料的形成过程。
外力 沉积
固结 成岩
白云岩
变质 作用
白云质大理岩
变质作用
岩浆侵入
和田玉石
地壳抬升
玉石出露
外力风化侵蚀
和田玉山料
流水侵蚀
搬运、沉积
和田玉籽料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岩石转化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C
岩浆
B
变质作用
①
②
④
②
重熔再生
④
结合课本P28 图2-23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思考ABC分别代表哪三大类岩石,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哪些地质作用?
③
A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各类岩石都可在地壳内部经重熔再生变成岩浆
(一)岩石转化
各类岩石都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或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但均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三进一出”是岩浆
“三出一进”岩浆岩
注意
1.主要的岩石类型
A为 岩浆岩,B为 岩浆岩,C为 岩,D为 岩。
2.主要的地质作用
①代表 ,②代表 ,③代表 ,④代表 。
侵入型
喷出型
沉积
变质
冷却凝固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循环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岩石类型分别是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2.图中②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侵蚀作用 C.重熔再生 D.搬运作用3.甲、丙两类岩石转化成乙类岩石需要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 B.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 C.地壳运动,岩层抬升 D.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
A
C
D
1.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有层理构造 B.常含有化石
C.多气孔构造 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C
C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图。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也表明了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2)地理意义
①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2)地理意义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2)地理意义
③实现各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小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