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案(表格式)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5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案(表格式)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05 10: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讲义
课题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 一些水循环现象 2.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是珍贵的资源 姓名 _________
教学内容 一.水循环 1.物态变化核心知识整合 课堂笔记
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 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江 、河 、湖 、海 、 土 壤 中 的 水 通 过 _____ ____ 变 成 _________ 升 入 天
空。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______时,有的______成小水 滴,有的______成小冰晶, 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 成小冰晶。 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聚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汇入 河流、大海。云中的小冰晶凝聚成变大后落到地面就是雪,积雪熔化后 变成水汇入江河,依次循环。
即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 3.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云: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放热液 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 高空中,形成了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和_______)。 雨: 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如果相互凝聚,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 降, 下降过程中, 如果冰晶吸热熔化成水珠, 形成雨(涉及的物态变 化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雹: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 0℃以下的冷空气,水珠放热凝 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晶越大,下落时就是 冰雹(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雪: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 六角形的小薄片,就是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雾:春秋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 便液化成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露: 初秋季节空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 表面液化便形成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霜:气温低于 0℃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 是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 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夜间温度 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 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二.水资源 1.水是珍贵的资源,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 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 接利用。淡水只有 2.8%,且 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 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 0.03%, 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 资源。 2.水资源危机 水体污染:①生活污水,②工业废水、酸雨、热污染,③农业污染。 3.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先进技术对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②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节约用水,农业上的喷灌/滴灌技术; ③加强管理,制定法规,合理开采水资源; 【练习】 1.白天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的蒸发,当含有很多水蒸 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大量的小水珠或________ 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 冰晶越来越大, 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 冰晶_________成 水滴,与原来的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________;当夜间气 温降低时, 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
____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就有水蒸气液 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温 度迅速降到 0 ℃以下,水蒸气直接_________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霜”。 2.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 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 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 D.降雪时,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 3.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 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 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 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 得到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小水滴。 4.人工降雨一般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高空,干冰进入云 层时, 很快_______成为气体,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空气的温度迅速 下降, 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_______成小冰粒, 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 降,遇到暖气流吸热而_______变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5.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①水资源可以自然更新 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有助于水产养殖 ④在全球范围内,非洲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⑤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⑥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较小的无磷洗衣粉
课堂练习 1.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了解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 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D.小水滴遇更冷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2. 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 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大气湿度无关的是( ) A.雾 B.风 C.雪 D.霜 3.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 图中标着 X、Y 和 Z 的地方表示水 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阶段是蒸发, 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 B.X 阶段是蒸腾, 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 C.X 阶段是凝结, Y 阶段是蒸发, Z 阶段是凝固 D.X 阶段是降水, Y 阶段是蒸腾, Z 阶段是凝结 4. 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个 现象具有相同的物态变化( )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5.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形成这种自 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汽化 B.凝固 液化 C.凝固 凝华 D.汽化 升华 6.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7. 水能以多种不同的状态呈现,气态的水是( )
A.露水 B.雾气 C.冰块 D.水蒸气 8. 下列自然现象中的“水”物质,都表现为固态的是( ) A.雨、露 B.雪、雹 C.霜、雾 D.冰、露 9. 地面的水___后, 在高空遇到冷空气, 会___成大量的小雨滴或___为小冰晶, 集中悬 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_。对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 A.汽化 液化 凝固 云 B.蒸发 液化 凝华 雨 C.蒸发 液化 凝华 云 D.蒸发 凝华 液化 雨 10. 下列事例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露珠 B.冰 C.流水 D.霜 11.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我们看到别人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12. 高空中的云似鱼鳞、像羊群,形状各异,让人浮想联翩。组成云的物质是( ) A.小水滴或小冰晶B.水蒸气或小水滴C.水蒸气或小冰晶D.水蒸气
13.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14. 出现冰雹天气,会损坏农作物,下列对冰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冰雹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B.冰雹属于非晶体C.冰雹形成时放热D.冰雹落在地面上变成水是液化现象
15. 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 0℃的水和冰,把它搬到大气压强为 1 标准大气压,温 度为 0℃的教室里,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 A.都变成冰了,连水蒸气也没有 B.都变成水了,同时有水蒸气 C.只有水和冰 D.冰、水和水蒸气都存在 16. 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课后作业 1.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 .0 ℃ B .10 ℃ C .40 ℃ D .100 ℃ 2. 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 A.钢铁 B.玻璃 C.蜡块 D.沥青 3. 我们生活在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 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4. 如左图是邵阳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 其中雾的形成是( )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5. 深秋,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6. 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如右图。这时舌头 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 识逐渐增强。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 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 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8.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上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 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 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升华现象 9. 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冰棍的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冰棍是水凝固形成的 10. 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 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11. 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 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 水温降为 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 “神奇物质”在 55 ℃( )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2. (日照中考)如图,由于图像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 像还是沸腾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 B.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C.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 D.无论是熔化还是沸腾图像,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 13. 苏州是座拥有 300 多个翠玉珍珠般湖泊的江南水乡城市,以下措施有利于水资源保 护的是( ) A.扩容水上森林恢复湿地生态B.为发展经济大规模围网养殖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D.为增加可耕地面积围湖造田
14. (广州中考)物质M 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 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15. 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 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 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6. (烟台中考)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 选用______方案,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 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_ 图是寒暑表,在甲、乙两图中分度值较小(精确度较高) 的是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 ℃。
物质 酒精 水 水银 (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78 100 357 凝固点/℃ -117 0 -39
18. 2016 年春节, 小明去北方看雾凇, 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所示, 其量程为________ ℃,当时气温为________℃,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________。 19. 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 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____,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____热 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20.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 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 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 (填物
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 ________热量, 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从而 达到降雨的条件。 21. 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 混合液体, 油的沸点为 287 ℃, 醋的沸点只有 60 ℃,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液体 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________ ℃。 22. 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 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后________ (两空均 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 3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 ℃。 23. 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水泥桥面结冰了,道路维护者 迅速行动,“撒盐除冰”。结合“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表”,可知这种除冰的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地还原了游轮在大海 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 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 4.3%的盐水, 难怪许多落水者无 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______。
盐水浓度(%) ﹤ 0.1 2.9 4.3 11 15 23 23.8 25 26 36.3
凝固点(℃) 0 -1.8 -2.6 -7.5 -11 -21 -17 -9.4 -1.8 0
24. 请参与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 表面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 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
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 程中需控制酒精____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 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加热时,在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的 同时还需要不断观察固体的________变化。 (2)在该实验中安装实验器材时, 应按照_____________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 上”)的顺序进行。 (3)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 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 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受热且________吸热。 (4)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A”“B”或“C”)。 (5)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 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 min,BC 段该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_态,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时应选用颗粒_________ (填“较大”或“较小”)的固体做实验。 (7)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26. 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 故不要“冒烟”的。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 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 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7. 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__。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和温度计(含纸盖) ④铁圈和石棉网 (2)小姜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改正错误后,继续完成实验,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 5 min 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____ (填 “变大”或“变小”)。 (4)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____ ℃,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1 个标 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沸腾时,烧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 的小水珠。 (6)小王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纸片,如图乙所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 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 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时,读数为 5 ℃,用它测量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 95 ℃。 (1)如果实际气温为 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当堂检测(___月___ 日) 姓名:___________ 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是 100℃ B.汽车用水作冷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D.烧水时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2. 下面是东芳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我们看到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糕上的“白霜”是一种汽化现象 B.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的细,是由于钨丝升华的缘故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珠,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3. 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 ) A.物质是变化运动的B.物质有质量C.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D.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
4. 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缥缈的雾 B.晶莹的露 C.轻柔的霜 D.凝重的冰 5. 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 故不要“冒烟”的。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 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 1 .A 2 .A 3 .A 4 .B 5 .A 6 .D 7 .A 8 .B 9 .D 10. D 11. D 12. D 13. C 14. A 15. C 16. D 17. 甲 使物质均匀受热 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18. 乙;甲; 38.5;-7 19. -40~50;-16;酒精 20. 蒸发(汽化);吸收 21. 凝华;升华;吸收 22. 60;不会; 60 23. 升华;凝华; 3 410 24. (1)固体受热均匀 (2)B (3)晶体; 8;固液共存 25. (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 (2)99;不变;吸热 (3)缩短实验时间(或减少热量损失) 26. 温度;与空气接触面积;空气流动快慢;物质的种类;酒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温 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 27. 熔点;-2.6 ℃ 28. 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 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29. 解: (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t1 = ℃= ℃。 实际气温为 20 ℃时,这支温度计的读数 t20 = ℃+5 ℃=23 ℃。 9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 t,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则×(t-5 ℃)=t,则 t=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