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计算题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计算题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5 10: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六部分 专 题 突 破
专题五 计算题
目录
01
专题知识归纳
02
解题思路
03
考点精练
专题知识归纳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广东中考的必考题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型多样,可以从文字、表格、坐标图、流程图、实验中获取信息。化学计算已经慢慢走出了“为计算而计算”的考查阶段,考题的命题内容加强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注重学生对图表、数据、信息、实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通过读题、做题,让学生理解化学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解题步骤如下:
设(设未知数)→写(写化学方程式)→找(找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列(列比例式)→解→答。
①要认真审题,阅读题干,分析题意,推敲关键词,找到核心反应并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②单位要统一;用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进行计算;体积要先换算成质量(质量=体积×密度)再计算。
③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数据答案要准确。
类型一 文字叙述类
(5年0考)
解题思路
文字叙述类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此类型题目的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量,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寻找其中某一个纯净物的质量,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别求解相关纯净物的质量。
考点精练
(2022宿迁)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 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 g氨气。
加热
(1)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2)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
21.2%

加热

类型二 表格数据类
(5年1考:2019年第25题)
解题思路
表格数据类计算题一般有两种形式:(1)随着加入某一反应物的质量增加,另一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不再改变或某一产物的质量不断增大直至不再改变。(2)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一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或某一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大直至不再改变。答题时要判断反应物的过量情况或加入一定量的某一反应物消耗另一种反应物的量,找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分析时,注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的沉淀、气体的质量,进而进行计算。
考点精练
1. (2022黔东南)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否有开采使用价值,决定称取该地石灰石样品4.0 g于烧杯中,将质量分数为50%的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1)表中X的值_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分数是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X 2.0 1.0 0.4 0.4
3.0
90%

2. (2019广东)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 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4%的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NaOH溶液质量/g 10.2 20.0 30.0 40.0
Mg(OH)2质量/g 0.232 0.522 0.580 0.580
(1)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计算100 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③④

(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6-5-1中,画出加入4% NaOH溶液质量0~30.0 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如答图6-5-1所示。
类型三 坐标图像类
(5年1考:2021年第21题)
解题思路
坐标图像类计算题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地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经常是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要解答这类题,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像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线趋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变化趋势,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考点精练
1. (2021玉林)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水垢
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
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
图6-5-2所示。

(1)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2)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5.2

高温


2. (2021广东)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农药波尔多液由胆矾和石灰乳等配制而成。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______(填“强”或“弱”)。

(2)将25.0 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6-5-3所示。
①加热至________时,CuSO4开始分解;
②加热至1 000 ℃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_,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③根据胆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SO4·5H2O══CuSO4+5H2O↑,计算图6-5-4中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650 ℃
O2(或氧气)
0.8



④下列物质均可作为炼铜的原料。理论上,冶炼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得到铜最多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CuSO4·5H2O B. CuSO4
C. CuO D. Cu2O
D
3. (2022怀化)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 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6-5-4所示。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
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g。
2.2
(2)当滴加80.0 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0 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NaCl
CaCl2


类型四 综合类
(5年3考:2022年第21题,2020年第21题,2018年第25题)
解题思路
综合类计算题可能是前面三种类型题的综合、探究实验型和工艺流程型计算题。这类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此类计算题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或工艺流程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流程设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找出正确有用的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质量间的关系。
考点精练
1. (2022广州)某校学生用稀盐酸和CaCO3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推测Ⅰ. ________;推测Ⅱ. CaCl2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________(填字母,多选)。
A. 石蕊溶液 B. AgNO3溶液
C. 锌粒 D. CuO粉末
CaCl2
ACD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 mL废液样品
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
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
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
果如图6-5-5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 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0 mL;
有气泡产生
Na2CO3+CaCl2══CaCO3↓+2NaCl
小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
4 g。若处理10 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________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 g/cm3)
530
2. (2020 广东)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对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6-5-6甲所示,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O2的质量(圆底烧瓶内气压变化在安全范围),绘制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6-5-6乙所示。
(1)实验前需准备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若要配制100.0 g质量分数为2.4%的H2O2溶液,需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________g。
(2)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从曲线a、b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高,其分
解的速率就越快
(3)计算实验Ⅰ条件下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得O2的质量,并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5%~5.0% H2O2溶液的密度取值1.0 g/mL)

MnO2
(4)在图6-5-6乙中画出曲线c的大致位置及趋势。
(4)如答图6-5-2所示。(曲线的斜率比a、b都小)
3. 1909年,德国科学家哈伯首次利用空气制造出氨气,进而制造出各种含氮化学肥料,从此人类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工业利用空气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的简单流程如图6-5-7所示。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CO2和NH3溶于水以合成尿素,反应条件控制为“低温加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N2
物理
增加气体的溶解度
(4)尿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你根据其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尿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生产120 kg的尿素需要多少质量的CO2?
3:4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