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05 13: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标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
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学习目标
1.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2.掌握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
3.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本节通过实践操作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帮助我们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情境导入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情境导入
二、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三、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
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探究新知
核心知识点一: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AB,对折AB使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
A
·
B
·
A(B)
·
B
O
探究新知
想一想:
(1)折痕两旁的部分能重合吗 线段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这条折痕是线段的对称轴吗
(2)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吗 折痕与线段AB垂直吗 为什么
(3)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新知
通过折叠可以看到AB对折后能够重合,说明线段AB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折痕就是线段AB的对称轴.可以发现折痕与AB垂直,并且平分这条线段AB.
·
A(B)
·
B
O
2
1
探究新知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2.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归纳总结
探究新知
如果改变点C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吗?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C是,AC与BC相等吗?为什么
∵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且CD⊥AB
∴∠ADC=∠BDC
又∵CD=CD
∴△ACD≌△BCD
∴AC=BC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数学符号语言:
∵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且C为MN上任意一点
∴AC=BC.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新知
例:如图,在△ABC中,点E,D在边BC上,AD为∠BAC的平分线,点E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B=30°,∠C=50°,求∠DAE的度数.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核心知识点二:
尺规作图
利用尺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大于AB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
已知:线段AB.
求作:AB的垂直平分线.
2.作直线CD. 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C
D
两弧相交于点C和D;
探究新知
 利用尺规作如图所示△ABC的重心.
A
B
C
A
B
C
H
E
G
N
M
D
O
作法:
①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点D;
②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GH交AC于点E;
③连接AD,BE,并且AD与BE相交于点O.
点O就是△ABC的重心
做一做:
探究新知
例:如图所示,祥和乳业公司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A,B到它的距离相等
可以先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河岸边的交点就是码头M的位置.
居民区A
·
居民区B
·
街道
·
M
随堂练习
1.关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以下说法:
①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垂足,也是这条线段的中点;
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
③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这条线段的唯一对称轴.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B
随堂练习
2.已知△ABC(AC<BC),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确定一点P,使PA+PC=BC,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D
随堂练习
3.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和E,∠B=60°,∠C=25°,则∠BAD为(  )
A.50° B.70°
C.75° D.80°
B
随堂练习
4.如图,点D在△ABC的BC边上,且BC=BD+AD,则点D在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A.AB B.AC
C.BC D.不确定
B
随堂练习
5. 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点P到∠BAC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点P为∠BAC,∠ABC的平分线的交点
B.点P为∠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点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D.点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
随堂练习
6.如图,在△ABC中,AC=20,DE垂直平分AB.
(1)若△DBC的周长为35,求BC的长;
(2)若BC=13,求△DBC的周长.
随堂练习
解:(1)因为DE垂直平分AB,所以AD=BD.
因为△DBC的周长为35,
即BD+DC+BC=35,
所以AD+DC+BC=35,
即AC+BC=35.
因为AC=20,所以BC=15.
随堂练习
(2)△DBC的周长=BD+DC+BC.
由(1)知BD=AD,
所以BD+DC+BC=AD+DC+BC=AC+BC.
因为AC=20,BC=13,
所以△DBC的周长=20+13=33.
随堂练习
7.如图,已知点P为∠MON内一点,点P与点A关于
直线ON对称,点P与点B关于直线OM对称.若AB长为15 cm,求△PCD的周长.
随堂练习
解:因为点P与点A关于直线ON对称,
点P与点B关于直线OM对称,
所以DA=DP,CP=CB.
所以△PCD的周长=PD+CD+PC
=AD+DC+CB=AB=15 cm.
课堂小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作法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线段转化,求线段或周长
得到等腰三角形,求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