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测试(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我讲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体系,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
第二,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聚焦人民群众急盼,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和“邪教式”追星、“饭圈”乱象、“阴阳合同”等娱乐圈突出问题,要从完善法律入手进行规制,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决不能放任不管。
第三,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当前,法治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原因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要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加强对立法权、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的监督,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要深化执法司法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法治专门队伍管理教育和培养,要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继续依法打击执法司法领域腐败行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需要强调的是,法治领域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把握原则、坚守底线,决不能把改革变成“对标”西方法治体系、“追捧”西方法治实践。
第四,运用法治手段开展国际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能力明显提升。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
第五,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我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举措。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要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律师自觉遵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等从业基本要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要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摘自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法治”正式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法治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十八大以后,至少又有四次集中涉及法治建设问题的主要活动,值得我们特别加以关注:一是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了宪法“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提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二是在十八大后第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建设“法治中国”成为核心关键词,成为响亮口号。三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四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可以说,以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形成为标志,我国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征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显而易见,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不仅重中了以往历次党代会有关法治的观点和主张,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以上关于法治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未来政改布局方面的突出亮点,构成了中国未来法治建设战略新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不可能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法治中国就不可能有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既从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入手,提出了对法治体系建设中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进一步强化了人权精神,突出了人权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从而奏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强音,描绘了法治体系与人权保障的时代蓝图。
(摘自付子堂《法治体系与人权保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法治体系建设都必须顺应发展的需要,要有系统观念,并且要全面加以推进。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可借鉴西方。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根植于中国文化,不能“对标”西方法治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既是重申以往历次党代会有关法治的观点和主张,又是新思维,是中国未来法治建设战略的新布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B. 重要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等的立法,是健全国家治理的急需,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备。
C. 总结好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好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就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好。
D. 全面依法治国既有优秀传统,又有新理念新举措,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为法治中国是美丽中国的环境保障。
3. 下列选项中,完全符合法治思想的一项是( )
A. 《道德经》:“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B. 《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C. 《孟子·公孙丑上》:“苟能充之(指“四端”),足以保四海。”
D. 《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5. 依据材料一习近平的讲话内容,请概括我国当前法治体系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
【答案】1. B 2. C 3. B
4. 法治思想体系;法治制度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涉外法律体系;法治教材体系;法治文化体系;法治实践体系。
5. ①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突出问题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存在薄弱点和空白区;
②执法、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③各方面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④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⑤涉外法律立法不够,短板明显。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其建设不可借鉴西方”错误,材料一中说“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是可借鉴西方,但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总结好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好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就能……”表述绝对化,应该还有教育引导等方面。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是无为而治;
B.是法治;
C.是仁治;
D.是礼治。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体系,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可知,法治思想体系;
根据“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可知,法治制度体系;
根据“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加强对立法权、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的监督,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可知,法治监督体系;
根据“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法治专门队伍管理教育和培养”可知,法治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
根据“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可知,涉外法律体系;
根据“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可知,法治教材体系;
根据“要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可知,法治文化体系,法治实践体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聚焦人民群众急盼,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和“邪教式”追星、“饭圈”乱象、“阴阳合同”等娱乐圈突出问题,要从完善法律入手进行规制,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决不能放任不管”可知,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突出问题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存在薄弱点和空白区;
根据“要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可知,执法、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根据“……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可知,各方面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根据“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可知,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根据“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可知,涉外法律立法不够,短板明显。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祷
郑振铎
一片的大平原;黄色的干土,晒在残酷的太阳光下,裂开了无数的小口,在喘着气;远远地望过去,有极细的土尘,高高地飞扬在空中,仿佛是绵绵不断的春雨织成的帘子。小河沟都干枯得见了底,成了天然的人马及大车行走的大道;桥梁剩了几块石条,光光地支撑在路面的高处,有若枯骸的曝露,非常得不顺眼,除了使人回忆到这桥下曾经有过碧澄澄的腻滑的水流,安闲舒适地从那里流过。许多树木在河床边上,如幽灵似的站立着,绿叶早已焦黄萎落了。稻田里的青青禾黍,都现出枯黄色,且有了黑斑点。这里农民们恃为主要的生产业的桑林,原是总总林林地遍田遍野地丛生着,那奇丑的矮树,主干老是虬结着的,其茸茸的细叶也枯卷在枝干上,论理这时是该肥肥的浓绿蔽满了枝头的。他们吁天祷神、祀祖求卜,家家都已用尽了可能的努力。然而“旱魃”仍是报冤的鬼似的,任怎样禳祷也不肯去。农民们的蚕事是无望的了,假如不再下几阵倾盆的大雨,连食粮也都成了严重的问题。
没有下田的男妇,都愁闷地聚集在村口,窃窃私语着。人心惶惶然,有些激动。左近好几十村都是如此。村长们都已到了城里去。
该是那位汤有什么逆天的事吧?所以天帝降下了那么大的责罚。人心骚动着。
来了,来了,村长们从城里拥了那位汤出来了。还有祭师们随之而来。人们骚然地立刻包围上了,密匝匝如蜜蜂归巢似的。人人眼睛里都有些不平常的诡异的凶光在闪露着。
看那位汤穿着素服,披散了发,容色是戚戚的,如罩上了一层乌云,眼光有些惶惑。
太阳蒸得个个人气喘不定。天帝似在要求着牺牲的血。
要雨,我们要的是雨。要设法下几阵雨!
祷告!祷告!要设法使天帝满足!
该有什么逆天的事吧?该负责设法挽回!
农民们骚然地在吵着喊着,空气异然的不稳。
天帝要牺牲,要人的牺牲!我们要将他满足,要使他满足!——仿佛有人狂喊着。
要使他满足!——如雷似的呼声四应。
那位汤抬眼望了望,个个人眼中似都闪着诡异的凶光。他额际阵阵地滴落着豆大的黄汗。他的斑白的鬓边,还津津地在集聚汗珠。
诸位——他要开始喊叫,但没有一个听他。
抬祭桌——一人倡,千人和。立刻把该预备的东西都预备好了。
堆柴——又是一声绝叫。高高的柴堆不久便竖立在这大平原的地面上了。
那位汤要喊叫,但没有一个人理会他。他已重重密密地被包围在铁桶似的人城之中。额际及鬓上的汗珠尽往下滴。他眼光惶然地似注在空洞的空气中,活像一只待屠的羊。
他机械地服从着,被村长们领到祭桌之前,又机械地匍匐在地。有人取了剪刀来。剪去了他的发,剪去了他的手指甲。发和指甲都抛在祭盆里烧着,一股腥焦的气味。
四边祈祷的密语,如雨点似的淅沥着。村长们、祭师们的咒语,高颂着。空气益发紧张了。人人眼中都闪着诡异的凶光。
黄澄澄的太阳光,睁开了大眼瞧望着这一幕活剧的进行。还是一点雨意也没有。但最远的东北角的地平线上,已有些乌云在聚集。
祈祷咒诵的声音营营地在杂响着。那位汤耳朵里嗡嗡的,一句话也听不进。他匍匐在那里,所见的只是祭桌的腿,燔盘的腿,以及臻臻密密的无数的人腿。他明白这幕活剧要进行到什么地步,他无法抵抗。无穷尽的祷语在念诵着,无数的礼仪节目在进行着。燔盘里的火焰高高地升在半空,发和指甲的焦味儿还未全散。他额际和鬓边的汗珠还不断地在集合。
村长们、祭师们,护掖他立起身来。群众密围着他向大柴堆而进。他如牵去屠杀的羊儿似的驯从着。
东北风吹着,乌云渐向天空漫布开来。人人脸上有些喜意。那位汤也有了一丝的自慰。但那幕活剧还在进行。人们拥了那位汤上了柴堆。他孤零零地跪于高高的柴堆之上。祭师们、村长们又在演奏着种种的仪式。他也跪祷着,头仰向天;他只盼望着乌云聚集得更多,他只祷求雨点早些下来,以挽回这个不可救的局面。风更大了,吹拂得他身上有些凉起来。
祭师们、村长们又向燔火那边移动了。那位汤心上一冷。他知道他们第二步要做什么。他彷徨地想跳下柴堆来逃走。但望了望,那密密匝匝的紧围着的人们,个个眼睛都露着诡异的凶光,他又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他知道逃脱是不可能的。他只是盼望着雨点立刻便落下来,好救他出这个危局。
祭师们、村长们又从燔火那边缓缓地走过来了,一个祭师的领袖手里执着一根火光熊熊的木柴。那位汤知道他的命运了,反而闭了眼,不敢向下看。
乌云布满了天空,有豆大的雨点从云罅里落了下来。人人仰首望天。一阵的欢呼!连严肃的祭师们也忘形地仰抬了头。冰冷的水点,接续地滴落在他们的颊上、眉间。那位汤听见了欢呼,吓得机械地张开了眼。他觉得有湿漉漉的粗点,洒在他新被剪去了发的头皮上。他几乎也要欢呼起来,勉强地抑制了自己。
空气完全不同了,充满了清新可喜的泥土气息。个个人都跪倒在湿泥地上祷谢天帝。祭师领袖手上烧着的木柴也被淋熄了,燔火也熄了。
万岁!万岁!——他们是用尽了腔膛里的肺量欢呼着。
那位汤又在万目睽睽之下,被村长们、祭师们护掖着下了柴堆。他从心底松了一口气,暗暗地叫着惭愧。人们此刻是那么热烈地拥护着他!他立刻又恢复了庄严的自信的容色,大跨步向城走去。人们紧围着走。
那位汤也许当真地以为天帝是的确站在他的一边了。
大雨如天河决了口似的还在落下,聚成了一道河流,在桥下奔驰东去。小池塘也渐渐地积上了土黄色的混水。树林野草似乎也都舒适地吐了一口长气。桑林的枯萎的茸茸的细叶,似乎立刻便有了怒长的生气。
只有那柴堆还傲然地植立在大雨当中,为这幕活剧的唯一存在的证人。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人们遭遇旱情,吁天祷神、祀祖求卜,实在无法驱走“旱魃”,才将汤请出祷雨,说明他们对汤还是非常尊重的。
B. 从“天帝似在要求着牺牲的血”到“天帝要牺牲,要人的牺牲”,表明人们逐渐明白祭祀天帝求得降雨就要牺牲汤。
C. 汤慢慢地知道了他在这场仪式中的结局,但是他并不认命,想过逃走,盼望得救,但为了守护百姓他最终选择了担当。
D. 小说最后大雨倾盆,旱情解决,祷告的人们尽情欢呼,汤也恢复自信,从表面上看,这次祷雨活动达到了最初目的。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既有对干裂的土地、曝露的石梁等眼前旱景的描写,也有对碧水流淌的回忆,以虚衬实,更显出旱情的严酷。
B. 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先后四次描写农人眼中闪露着“诡异的凶光”,渲染了紧张的祷雨氛围,使情节更曲折。
C. 作者善用比喻,“密匝匝如蜜蜂归巢似的”生动写出人们包围汤的情景;“如牵去屠杀的羊儿似的”写出汤的无奈。
D. 选文属于现代历史小说,在“商汤祷雨”历史传说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和艺术虚构,蕴含“古史新辩”的思想。
8. 小说开头段不避其繁,结尾段不避其简,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9. 小说叙事的内视角按照人物地位,可分为主角视角和配角视角。本文在叙述汤祷情节时,先使用配角视角,后转为主角视角,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叙事的好处。
【答案】6. D 7. B
8. ①开头段以繁笔描绘春季干旱的自然环境,凸显灾情的严重,为下文祭天祷雨作铺垫;②结尾段以简笔描写大雨中唯余柴堆的情景,戛然而止,言简旨远,引人深思;③开头结尾繁简反差巨大,收放自如。
9. ①先使用配角视角叙事,从农人角度写他们想要牺牲汤祷雨的急切心理,渲染紧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②后转为主角视角叙事,从汤的角度写他面对生死的真实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视角转换使用,产生对比衬托效果,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作品更具感染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说明他们对汤还是非常尊重的”于文无据,由文中“该是那位汤有什么逆天的事吧”“人人眼睛里都有些不平常的诡异的凶光在闪露着”可知没体现非常尊重之意。
B.“表明人们逐渐明白祭祀天帝求得降雨就要牺牲汤”说法错误,“该是那位汤有什么逆天的事吧?所以天帝降下了那么大的责罚。人心骚动着”“人人眼睛里都有些不平常的诡异的凶光在闪露着”,目的从开始就很明确,就是以汤为牺牲来祭祀。
C.“但为了守护百姓他最终选择了担当”说法错误,原文没有体现他“为了守护百姓”选择担当,原文为“他彷徨地想跳下柴堆来逃走。但望了望,那密密匝匝的紧围着的人们,个个眼睛都露着诡异的凶光,他又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他知道逃脱是不可能的。他只是盼望着雨点立刻便落下来,好救他出这个危局”,汤并不认命,想过逃走,盼望得救,最终没有逃走是因为根本逃脱不了。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先后四次描写农人眼中闪露着‘诡异的凶光’……使情节更曲折”错误,对“诡异的凶光”的描写不能使情节更曲折,应该是渲染紧张气氛。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鉴赏文本写作手法的能力。
“黄色的干土,晒在残酷的太阳光下,裂开了无数的小口,在喘着气……小河沟都干枯得见了底……桥梁剩了几块石条,光光地支撑在路面的高处……许多树木在河床边上,如幽灵似的站立着,绿叶早已焦黄萎落了。稻田里的青青禾黍,都现出枯黄色,且有了黑斑点”,开头段以繁笔描绘春季干旱的自然环境,凸显灾情的严重,为下文祭天祷雨作铺垫;
“只有那柴堆还傲然地植立在大雨当中,为这幕活剧的唯一存在的证人”,结尾段以简笔描写大雨中唯余柴堆的情景,戛然而止,言简旨远,引人深思;
开头繁笔描绘与结尾简洁形成巨大反差,收放自如。繁笔做足铺垫,简笔戛然而止,结构富有张力,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彰显了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叙事技巧的能力。
“该是那位汤有什么逆天的事吧?所以天帝降下了那么大的责罚。人心骚动着”“人们骚然地立刻包围上了,密匝匝如蜜蜂归巢似的。人人眼睛里都有些不平常的诡异的凶光在闪露着”“该有什么逆天的事吧?该负责设法挽回!农民们骚然地在吵着喊着,空气异然的不稳。天帝要牺牲,要人的牺牲!我们要将他满足,要使他满足!——仿佛有人狂喊着。要使他满足!——如雷似的呼声四应”,先使用配角视角叙事,从农人角度写他们想要牺牲汤祷雨的急切心理,渲染紧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那位汤抬眼望了望,个个人眼中似都闪着诡异的凶光。他额际阵阵地滴落着豆大的黄汗。他的斑白的鬓边,还津津地在集聚汗珠”“那位汤要喊叫,但没有一个人理会他……他机械地服从着,被村长们领到祭桌之前,又机械地匍匐在地”“他只盼望着乌云聚集得更多,他只祷求雨点早些下来,以挽回这个不可救的局面”“那位汤心上一冷……他彷徨地想跳下柴堆来逃走……他又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他知道逃脱是不可能的。他只是盼望着雨点立刻便落下来,好救他出这个危局”,后转为主角视角叙事,从汤的角度写他面对生死的真实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村长们、祭师们的咒语,高颂着。空气益发紧张了。人人眼中都闪着诡异的凶光”“他知道逃脱是不可能的。他只是盼望着雨点立刻便落下来,好救他出这个危局”“那位汤知道他的命运了,反而闭了眼,不敢向下看”,视角转换使用,产生对比衬托效果,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李淳风,歧州雍人也。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邮,直太史局。寻又上言曰:“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则是古以浑天仪①考七曜②之盈缩也。汉孝武时,洛下闳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逵、张衡各有营铸,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复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 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太宗因令造之,至贞观七年造成。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太宗称善。十五年,除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又预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迁太史令。
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踌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戊寅历法》渐差,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咸亨初,官名复旧,还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已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凡十余部,多传于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有删改)
[注]①浑天仪: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浑象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②七曜:多指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B.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C.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D.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缺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意思相同。
B.“因”,于是,与《归去来兮辞》中“因事顺心”的“因”意思相同。
C.“除”,授予官职,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除”意思相同。
D.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在此读书的学生称“监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淳风自幼博览群书,尤其通晓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撰写和推演的作品大多流传于世。
B.李淳风撰写《法象志》评论前代浑仪得失,得到了太宗的称赞;后来他又参与撰写《晋书》《五代史》等。
C.陆绩、王蕃对前人铸造的浑天仪进行了修正,并用它推验七曜的运行,李淳风认为这样得到的测验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D.李淳风被封为昌乐县男之后,奉命为《五曹》《孙子》等书作注解;后来他改撰的《麟德历》获得术者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3分)
(2)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4分)
(3)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4分)
10.C 11.B 12.D
13.(1)(李淳风的父亲)因为官位低下,志向不能实现,舍弃官职做了道士,很有才华。
(2)之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3)郭彙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城里把种树作为观赏游览和种树卖果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灵台候仪是遗留下来的式样。观察它的规制形状,确实有很多疏漏之处。我按照《虞书》上记载,舜在璇玑玉衡,使七政齐备。
“观”的宾语为“其制度”,所以应在“度”后面断开,排除AB;
“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是“称”的宾语,宾语内部不能断开,所以在“称”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
A.正确。“必能裨补阙漏”的“阙”解释为“缺失”;句意:有很多疏漏和缺失。/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B.错误。“因事顺心”的”因”解释为“因为”;句意:太宗于是让他制造。/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
C.正确。“除臣洗马”的”除”解释为“授予官职”;句意:被授予太常博士。/授予我太子洗马的官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后来他改撰的《麟德历》获得术者称赞”错误。由原文“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可知,“其”代指的是增损之后的《皇极历》以及改撰的《麟德历》。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秩卑”,官位低下;“颇”,很;“文学”,学问才华。
(2)“来归”,嫁到我家来;“时”,时常、不时;“或”,有时;“学书”,学写字。
(3)“业”,以…为业;“为”从事、把…作为;定语后置;“迎取”,迎接;“养”,雇用。
参考译文:
李淳风,是歧州雍地人。他的父亲李波,隋时官居高唐尉,因为官位低下,志向不能实现,舍弃官职做了道士,很有才华,自称黄冠子。曾经给《老子》做注,撰写《方志图》,文集十卷,在当时都很流行。李淳风幼时才华出众性格豪爽,博览全书,特别是精通天文、历算、阴阳的学问。贞观初年,(李淳风)因为反驳傅仁均的历法观点,(而李淳风的观点)大多合理,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供职。不久又上奏章说:”现在的灵台候仪是遗留下来的式样。观察它的规制形状,确实有很多疏漏之处。我按照《虞书》上记载,舜在璇玑玉衡,使七政齐备。那么这就是古代用浑天仪来考察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快和慢。”汉孝武帝时,洛下闳再次制造浑天仪,有很多疏漏和缺失。所以贾逵、张衡各自有自己的经营铸造。陆绩、王蕃逐渐地加以修补,推导验证七曜的运行沿着赤道。如今验证冬天到最南端,又到最北端,而赤道应当定在最中间,全然没有南北的差异,来测试七曜,怎么能得到真实情况 黄道浑仪的缺失,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太宗于是让他制造,直到贞观七年造成。又论述前代浑仪得失的差别,写了七卷著作,命名为《法象志》,得到太宗的称赞。贞观十五年,被授予太常博士,不久又转任太史丞,参与撰写《晋书》以及《五代史》,其中《天文》《律历》《五行志》都是李淳风所写的。又参与撰写《文思博要》。贞观二十二年,升任太史令。
显庆元年,又凭借修撰国史的功劳被封为昌乐县男。这之前,太史监侯王思辩上表称《五曹》《孙子》十部数学著作理论上有很多错乱、驳杂之处。李淳风又和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接受诏令给《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作注解。著作完成,高宗下令国学通行使用。龙朔二年,改任秘阁郎中。当时《戊寅历法》逐渐出现偏差,李淳风又增加删除刘焯《皇极历》,改写《麟德历》上奏朝廷,术人称赞它精确细密。咸亨初,官职恢复以前,还官任太史令。六十九岁去世。撰写了《典章文物志》《乙已占》《秘阁录》,并推演《齐民要术》等共十多部,大多盛行于当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①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②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③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程县霅(zhà)溪馆驿。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有苏公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 颔联上句用丁令威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这与下句构成对比,刻画了诗人欲归不归的矛盾心理。
C. 颈联写驿馆内与僧人夜话,苏潭上看风定月生,这既可见出诗人之闲,又为下联写其感慨张本。
D. 尾联不避重复,连用三个“闲”字,写诗人卸任湖州刺史时的心理,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期待。
15. 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评此诗说:“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贤刺史”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4. B 15. ①从首联看出,作者因百姓的欢乐而欢乐,显示出与民同乐的态度。②在诗的颔联中,作者表达出对湖州的深深眷恋之情。③诗的尾联,表现出作者在湖州的一年中忙于政务,如今在离开时才得有空闲观赏湖州的风景。以上都表现出作者作为地方官勤政爱民的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颔联上句用丁令威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说法错误。“千岁鹤归犹有恨”运用典故,是说丁令威在山中学道住了一千年,后来化鹤归乡探亲,可是原来居住的地方早已不见亲人的影子,于是感到悔恨交加,表明了对家乡仍然不舍的情怀;“一年人住岂无情”则是抒写了诗人的不舍之意,虽然在湖州担任了一年的刺史,却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也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多为乡亲们谋幸福,此时此刻他怎么能忍心突然离去?“岂无情”三字,采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湖州的不舍之情。因此整联表达是作者对湖州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所谓“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是说杜牧作为湖州的地方官,专心于政务,关心人民生活,与民同乐。称赞其为官的态度。
诗的首联“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描写百姓庆祝丰收的场景,家家户户歌舞升平,一派喜庆之气。这一句体现出作者以百姓之乐为己乐,与民同乐的情感。
在诗的颔联“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中,作者借丁令威化鹤归乡的典故,点明自己虽然只在湖州任刺史一年,但对此地已有非常深的感情,对此地有着故乡般的感情。体现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对治地深厚的感情。
诗的尾联“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则是说作者因政务繁忙而无暇观赏湖州的景色,知道要离开时才有时间来赏景。但他并不因此而遗憾。这一句从侧面写出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忙于政务而无暇游览当地名胜,塑造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刺史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 。”
(2)在《归去来兮辞》中,通过两个叠词写出作者连夜乘着小船回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精练的语言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答案】 (1).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2).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茕、孑、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的新兴菜品。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广阔的蓝海下,也有挑战的暗流。生活中,对预制菜的顾虑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
“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关系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诚信经营是市场主体起码的行业操守,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线下商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这些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侵害。
由此看来,想要“香”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
毕竟,预制菜到底“香”不“香”,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17. ①比比皆是 ②参差不齐 ③浑水摸鱼
18. 预制菜是一种新兴的菜品,其原材料经过洗、切、搭配、加工,然后以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就可食用。
19. 连用五个“需要……”句式,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强调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原文“例如:‘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可知,此处是说生活中,人们对预制菜也有很多顾虑。故可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第二空,根据原文“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可知,此处是说产品质量的水平不一,故可填“参差不齐”。“参差不齐”的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第三空,根据前文“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和后文“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可知,此处是说很多商家趁混乱的时候捞一把,故可填“浑水摸鱼”。“浑水摸鱼”的意思是比喻趁混乱的时候捞一把。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方法是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
本句主干句是“预制菜是一种新兴的菜品”,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为了起强调作用,可以把“原材料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单独成句,接着介绍包装保存的方式,即“以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然后介绍“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就可食用”,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需要……的……”的句式,五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体现表达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结合“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可知,强调了预制菜行业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加强规范化引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通常人们认为食品添加剂是近现代的产物,是舶来品,其实 ① 。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人就开始用酵母中的转化酶酿酒;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 “卤水”点豆腐,卤水实质上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凝固剂。
那么, ② ?简而言之,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丰富了食品种类,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食品多元化的需求。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但他们不知道, ③ 。比如中国人的膳食铁摄入量常常不足,尤其是孕产妇和发育中的青少年,缺铁现象比较普遍,可以适当吃一些铁强化酱油。其实,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差异。
20.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个粮食出口国禁止粮食出口,联合国表示疫情可能引发“粮食危机”。
B. 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 A 21. ①我国早已使用食品添加剂
②为何要使用食品添加剂
③有些添加剂对人体有益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文中“零添加”中引号作用为强调。
A.“粮食危机”中引号作用为强调。
B.“修辞立其诚”中引号作用为引用。
C.“大师”中引号作用为讽刺反语。
D.“嫦娥四号”中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后文“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人就开始用酵母中的转化酶酿酒”可知,我国在古代就已经使用食品添加剂。联系前文“通常人们认为食品添加剂是近现代的产物,是舶来品”,填入内容应是关于中国早就使用食品添加剂。故可以填入“我国早已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二空,从后文“简而言之,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可知,这是解释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故前文中填入的问题应是问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故可以填入“为何要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三空,从后文“比如中国人的膳食铁摄入量常常不足,尤其是孕产妇和发育中的青少年,缺铁现象比较普遍,可以适当吃一些铁强化酱油”可知,这是举例说明有些添加剂对人体有益。故填入内容可以是“有些添加剂对人体有益。”。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11月,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在《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演讲中提到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材料二:在2021年春晚相声《如此家长》中,爸爸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给他报了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并将画画、书法、钢琴、舞蹈等才艺作为必修课,还别出心裁地让孩子学爬旗杆、耍飞叉、打弹弓、捏面人、吞铁球、嚼灯泡等所谓“绝技”。
材料三:无锡市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有三则。第一则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看法,她认为选择“放弃成功”,做一个普通人也未必是坏事,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第二则材料中的家长是很多中国式家长的缩影,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逼着孩子学很多东西,而不管孩子是否适合。第三则材料是无锡市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的看法,他认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有好处。
对三则材料的判断。刘瑜能够放下自己的焦虑的心态,表示要让孩子“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可以说是极为难得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即使是身为普通人的父母,也难免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这些压力使人焦虑,从这方面来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普通”并勇敢地接纳“普通”而不特别的自己,确实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所谓“普通”只是针对当下的世俗成功观而言的,其实成功的定义有多种,学习好、找个好工作只是其中的一种。第二则材料中家长的做法无疑最不可取,虽然人人都懂得道理,但真正做到像刘瑜那样认知的不多。而材料三长唐江澎校长的说法是对“好的教育”最正确的认识,是值得全社会学习和提倡的。
在写作时建议写成递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开头可以以材料二为引导,展现当下的教育焦虑的现实表现,然后分析改如何看待这样的教育焦虑,也就是分析如何看待成功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利用材料一的事例,再结合材料三唐江澎的认知,论述何为好的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培养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从而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立意:
1.接纳自我,悦纳自我。
2.培养健全人格,拥有幸福人生。
3.正确对待教育焦虑,尊重孩子兴趣爱好。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仿真测试(一)
语文试题2023/6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我讲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治体系,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所误导。
第二,加快重点领域立法。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聚焦人民群众急盼,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和“邪教式”追星、“饭圈”乱象、“阴阳合同”等娱乐圈突出问题,要从完善法律入手进行规制,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决不能放任不管。
第三,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当前,法治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原因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要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运行机制;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加强对立法权、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的监督,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进行;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要深化执法司法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法治专门队伍管理教育和培养,要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继续依法打击执法司法领域腐败行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需要强调的是,法治领域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把握原则、坚守底线,决不能把改革变成“对标”西方法治体系、“追捧”西方法治实践。
第四,运用法治手段开展国际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能力明显提升。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强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
第五,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我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举措。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要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律师自觉遵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等从业基本要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要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摘自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法治”正式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法治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十八大以后,至少又有四次集中涉及法治建设问题的主要活动,值得我们特别加以关注:一是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了宪法“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提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二是在十八大后第一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建设“法治中国”成为核心关键词,成为响亮口号。三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四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可以说,以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形成为标志,我国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征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显而易见,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不仅重中了以往历次党代会有关法治的观点和主张,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以上关于法治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未来政改布局方面的突出亮点,构成了中国未来法治建设战略新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不可能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法治中国就不可能有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既从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入手,提出了对法治体系建设中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进一步强化了人权精神,突出了人权理念,为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注入了新的意义,从而奏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强音,描绘了法治体系与人权保障的时代蓝图。
(摘自付子堂《法治体系与人权保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法治体系建设都必须顺应发展的需要,要有系统观念,并且要全面加以推进。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可借鉴西方。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根植于中国文化,不能“对标”西方法治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既是重申以往历次党代会有关法治的观点和主张,又是新思维,是中国未来法治建设战略的新布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B. 重要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等的立法,是健全国家治理的急需,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备。
C. 总结好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好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就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好。
D. 全面依法治国既有优秀传统,又有新理念新举措,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为法治中国是美丽中国的环境保障。
3. 下列选项中,完全符合法治思想的一项是( )
A. 《道德经》:“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B. 《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C. 《孟子·公孙丑上》:“苟能充之(指“四端”),足以保四海。”
D. 《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5. 依据材料一习近平的讲话内容,请概括我国当前法治体系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祷
郑振铎
一片的大平原;黄色的干土,晒在残酷的太阳光下,裂开了无数的小口,在喘着气;远远地望过去,有极细的土尘,高高地飞扬在空中,仿佛是绵绵不断的春雨织成的帘子。小河沟都干枯得见了底,成了天然的人马及大车行走的大道;桥梁剩了几块石条,光光地支撑在路面的高处,有若枯骸的曝露,非常得不顺眼,除了使人回忆到这桥下曾经有过碧澄澄的腻滑的水流,安闲舒适地从那里流过。许多树木在河床边上,如幽灵似的站立着,绿叶早已焦黄萎落了。稻田里的青青禾黍,都现出枯黄色,且有了黑斑点。这里农民们恃为主要的生产业的桑林,原是总总林林地遍田遍野地丛生着,那奇丑的矮树,主干老是虬结着的,其茸茸的细叶也枯卷在枝干上,论理这时是该肥肥的浓绿蔽满了枝头的。他们吁天祷神、祀祖求卜,家家都已用尽了可能的努力。然而“旱魃”仍是报冤的鬼似的,任怎样禳祷也不肯去。农民们的蚕事是无望的了,假如不再下几阵倾盆的大雨,连食粮也都成了严重的问题。
没有下田的男妇,都愁闷地聚集在村口,窃窃私语着。人心惶惶然,有些激动。左近好几十村都是如此。村长们都已到了城里去。
该是那位汤有什么逆天的事吧?所以天帝降下了那么大的责罚。人心骚动着。
来了,来了,村长们从城里拥了那位汤出来了。还有祭师们随之而来。人们骚然地立刻包围上了,密匝匝如蜜蜂归巢似的。人人眼睛里都有些不平常的诡异的凶光在闪露着。
看那位汤穿着素服,披散了发,容色是戚戚的,如罩上了一层乌云,眼光有些惶惑。
太阳蒸得个个人气喘不定。天帝似在要求着牺牲的血。
要雨,我们要的是雨。要设法下几阵雨!
祷告!祷告!要设法使天帝满足!
该有什么逆天的事吧?该负责设法挽回!
农民们骚然地在吵着喊着,空气异然的不稳。
天帝要牺牲,要人的牺牲!我们要将他满足,要使他满足!——仿佛有人狂喊着。
要使他满足!——如雷似的呼声四应。
那位汤抬眼望了望,个个人眼中似都闪着诡异的凶光。他额际阵阵地滴落着豆大的黄汗。他的斑白的鬓边,还津津地在集聚汗珠。
诸位——他要开始喊叫,但没有一个听他。
抬祭桌——一人倡,千人和。立刻把该预备的东西都预备好了。
堆柴——又是一声绝叫。高高的柴堆不久便竖立在这大平原的地面上了。
那位汤要喊叫,但没有一个人理会他。他已重重密密地被包围在铁桶似的人城之中。额际及鬓上的汗珠尽往下滴。他眼光惶然地似注在空洞的空气中,活像一只待屠的羊。
他机械地服从着,被村长们领到祭桌之前,又机械地匍匐在地。有人取了剪刀来。剪去了他的发,剪去了他的手指甲。发和指甲都抛在祭盆里烧着,一股腥焦的气味。
四边祈祷的密语,如雨点似的淅沥着。村长们、祭师们的咒语,高颂着。空气益发紧张了。人人眼中都闪着诡异的凶光。
黄澄澄的太阳光,睁开了大眼瞧望着这一幕活剧的进行。还是一点雨意也没有。但最远的东北角的地平线上,已有些乌云在聚集。
祈祷咒诵的声音营营地在杂响着。那位汤耳朵里嗡嗡的,一句话也听不进。他匍匐在那里,所见的只是祭桌的腿,燔盘的腿,以及臻臻密密的无数的人腿。他明白这幕活剧要进行到什么地步,他无法抵抗。无穷尽的祷语在念诵着,无数的礼仪节目在进行着。燔盘里的火焰高高地升在半空,发和指甲的焦味儿还未全散。他额际和鬓边的汗珠还不断地在集合。
村长们、祭师们,护掖他立起身来。群众密围着他向大柴堆而进。他如牵去屠杀的羊儿似的驯从着。
东北风吹着,乌云渐向天空漫布开来。人人脸上有些喜意。那位汤也有了一丝的自慰。但那幕活剧还在进行。人们拥了那位汤上了柴堆。他孤零零地跪于高高的柴堆之上。祭师们、村长们又在演奏着种种的仪式。他也跪祷着,头仰向天;他只盼望着乌云聚集得更多,他只祷求雨点早些下来,以挽回这个不可救的局面。风更大了,吹拂得他身上有些凉起来。
祭师们、村长们又向燔火那边移动了。那位汤心上一冷。他知道他们第二步要做什么。他彷徨地想跳下柴堆来逃走。但望了望,那密密匝匝的紧围着的人们,个个眼睛都露着诡异的凶光,他又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他知道逃脱是不可能的。他只是盼望着雨点立刻便落下来,好救他出这个危局。
祭师们、村长们又从燔火那边缓缓地走过来了,一个祭师的领袖手里执着一根火光熊熊的木柴。那位汤知道他的命运了,反而闭了眼,不敢向下看。
乌云布满了天空,有豆大的雨点从云罅里落了下来。人人仰首望天。一阵的欢呼!连严肃的祭师们也忘形地仰抬了头。冰冷的水点,接续地滴落在他们的颊上、眉间。那位汤听见了欢呼,吓得机械地张开了眼。他觉得有湿漉漉的粗点,洒在他新被剪去了发的头皮上。他几乎也要欢呼起来,勉强地抑制了自己。
空气完全不同了,充满了清新可喜的泥土气息。个个人都跪倒在湿泥地上祷谢天帝。祭师领袖手上烧着的木柴也被淋熄了,燔火也熄了。
万岁!万岁!——他们是用尽了腔膛里的肺量欢呼着。
那位汤又在万目睽睽之下,被村长们、祭师们护掖着下了柴堆。他从心底松了一口气,暗暗地叫着惭愧。人们此刻是那么热烈地拥护着他!他立刻又恢复了庄严的自信的容色,大跨步向城走去。人们紧围着走。
那位汤也许当真地以为天帝是的确站在他的一边了。
大雨如天河决了口似的还在落下,聚成了一道河流,在桥下奔驰东去。小池塘也渐渐地积上了土黄色的混水。树林野草似乎也都舒适地吐了一口长气。桑林的枯萎的茸茸的细叶,似乎立刻便有了怒长的生气。
只有那柴堆还傲然地植立在大雨当中,为这幕活剧的唯一存在的证人。(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人们遭遇旱情,吁天祷神、祀祖求卜,实在无法驱走“旱魃”,才将汤请出祷雨,说明他们对汤还是非常尊重的。
B. 从“天帝似在要求着牺牲的血”到“天帝要牺牲,要人的牺牲”,表明人们逐渐明白祭祀天帝求得降雨就要牺牲汤。
C. 汤慢慢地知道了他在这场仪式中的结局,但是他并不认命,想过逃走,盼望得救,但为了守护百姓他最终选择了担当。
D. 小说最后大雨倾盆,旱情解决,祷告的人们尽情欢呼,汤也恢复自信,从表面上看,这次祷雨活动达到了最初目的。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既有对干裂的土地、曝露的石梁等眼前旱景的描写,也有对碧水流淌的回忆,以虚衬实,更显出旱情的严酷。
B. 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先后四次描写农人眼中闪露着“诡异的凶光”,渲染了紧张的祷雨氛围,使情节更曲折。
C. 作者善用比喻,“密匝匝如蜜蜂归巢似的”生动写出人们包围汤的情景;“如牵去屠杀的羊儿似的”写出汤的无奈。
D. 选文属于现代历史小说,在“商汤祷雨”历史传说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和艺术虚构,蕴含“古史新辩”的思想。
8. 小说开头段不避其繁,结尾段不避其简,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9. 小说叙事的内视角按照人物地位,可分为主角视角和配角视角。本文在叙述汤祷情节时,先使用配角视角,后转为主角视角,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叙事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李淳风,歧州雍人也。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邮,直太史局。寻又上言曰:“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则是古以浑天仪①考七曜②之盈缩也。汉孝武时,洛下闳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逵、张衡各有营铸,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复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 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太宗因令造之,至贞观七年造成。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太宗称善。十五年,除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又预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迁太史令。
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踌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戊寅历法》渐差,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咸亨初,官名复旧,还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已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凡十余部,多传于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有删改)
[注]①浑天仪: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浑象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②七曜:多指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B.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C.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D.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缺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意思相同。
B.“因”,于是,与《归去来兮辞》中“因事顺心”的“因”意思相同。
C.“除”,授予官职,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除”意思相同。
D.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在此读书的学生称“监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淳风自幼博览群书,尤其通晓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撰写和推演的作品大多流传于世。
B.李淳风撰写《法象志》评论前代浑仪得失,得到了太宗的称赞;后来他又参与撰写《晋书》《五代史》等。
C.陆绩、王蕃对前人铸造的浑天仪进行了修正,并用它推验七曜的运行,李淳风认为这样得到的测验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D.李淳风被封为昌乐县男之后,奉命为《五曹》《孙子》等书作注解;后来他改撰的《麟德历》获得术者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3分)
(2)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4分)
(3)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①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②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③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程县霅(zhà)溪馆驿。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有苏公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 颔联上句用丁令威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这与下句构成对比,刻画了诗人欲归不归的矛盾心理。
C. 颈联写驿馆内与僧人夜话,苏潭上看风定月生,这既可见出诗人之闲,又为下联写其感慨张本。
D. 尾联不避重复,连用三个“闲”字,写诗人卸任湖州刺史时的心理,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期待。
15. 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评此诗说:“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贤刺史”这一评价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 。”
(2)在《归去来兮辞》中,通过两个叠词写出作者连夜乘着小船回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精练的语言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的新兴菜品。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广阔的蓝海下,也有挑战的暗流。生活中,对预制菜的顾虑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
“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关系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诚信经营是市场主体起码的行业操守,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线下商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这些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侵害。
由此看来,想要“香”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
毕竟,预制菜到底“香”不“香”,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通常人们认为食品添加剂是近现代的产物,是舶来品,其实 ① 。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人就开始用酵母中的转化酶酿酒;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 “卤水”点豆腐,卤水实质上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凝固剂。
那么, ② ?简而言之,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丰富了食品种类,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食品多元化的需求。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但他们不知道, ③ 。比如中国人的膳食铁摄入量常常不足,尤其是孕产妇和发育中的青少年,缺铁现象比较普遍,可以适当吃一些铁强化酱油。其实,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差异。
20.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多个粮食出口国禁止粮食出口,联合国表示疫情可能引发“粮食危机”。
B. 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11月,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在《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演讲中提到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材料二:在2021年春晚相声《如此家长》中,爸爸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给他报了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并将画画、书法、钢琴、舞蹈等才艺作为必修课,还别出心裁地让孩子学爬旗杆、耍飞叉、打弹弓、捏面人、吞铁球、嚼灯泡等所谓“绝技”。
材料三:无锡市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