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8 14: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题 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I)第2课说课流程教材分析7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岳麓版必修Ⅰ第一单元的第2课,主要讲述“秦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等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本单元看,上承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下启第3、4课汉至清政治制度。其形成和发展又与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制度相映生辉.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4735二、重点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制定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其 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学情分析3目标分析4教法学法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7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使学生逐渐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7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②通过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③让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6教学反思二、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②通过认识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渗透文明进步原则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7教法:
整体而言,本课教学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材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学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相关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让同学们在感受历史中进行体验式的学习。6教学反思依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
学生情况、高考考核能力目标四个环节:
1、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2、合作探究、剖析主题
3、归纳小结,系统认知
4、学以致用,巩固创新 7教学过程电影《英雄》片段《英雄》中的秦王是谁?在影片中他说“我要率领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呢?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渲染气氛,激发兴趣;设计问题,自然导入,同时增强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7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对教材的整合能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各小组在合作中竞争,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7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背景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嬴政所率领的秦国能在群雄并起的战国脱颖而出,一统天下?①王室衰微,两制遭破坏②商鞅变法,国力大增③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渴望统一 ④封建经济发展迅速⑤诸侯割据混战,局部统一扩大西周末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的统一
④①⑤③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教学过程哎,国家越大,朝事越多,寡人就是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个人也难以处理好,是该想个办法来减轻寡人的负担了!!!假如你是嬴政,你会如何做呢?课程过渡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活跃气氛,激发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
7教学过程知识点二:内容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7教学过程知识点二:内容 之 皇帝制度1、“皇帝”及“始皇帝”称号的由来2、皇帝制度的特点
阅读教材小字部分,自学完成,培养自学能力。7教学过程知识点二:内容 之 皇帝制度2、皇帝制度的特点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守成事,倚办于上”。史料分析法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教学过程知识点二:内容 之 三公九卿制阅读教材,从职位名称、职权范围等方面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画出示意图。皇帝三公九卿7教学过程课程过渡 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秦始皇将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管辖地方?7教学过程知识点二:内容 之 郡县制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实行分封制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
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度。
(3)上述争论的结果如何?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设计意图: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知识点二:内容 之 郡县制想想议议: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说明郡县制的特点。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难点突破: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根据以上学习内容,请画出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权力的高度集中教学过程难点突破: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设计意图:结合图示,通过教师讲解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7教学过程知识点三:影响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得与失。积极:
对秦朝:①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推动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了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消极:
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了秦二世而亡。
课堂辩论7教学过程背景:秦的统一内容影响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九卿郡县地方中央集权于集权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7教学过程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是如何认识的?设计意图:受今年高考题的启发,让学生评价秦始皇,一方面巩固了本节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书面表达能力。
结合本课知识,多角度论述“我眼中的秦始皇”,可先列出提纲,课下进一步搜集资料,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 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背景:大一统
二:内容:
1、
2、
3、
4、
5、
三、影响:积极、消极设计意图:
简洁明了
抓住主题,
突出重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秉承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理念,用发现式、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而且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因此本课教学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效果另人满意。由于时间关系,某些环节可能略显仓促。感谢倾听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