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历史必修Ⅰ的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节。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在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因此,本课内容处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较高的自觉性,有探究问题的愿望;已能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各种史实材料,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另外,在初中通史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相关历史知识;通过媒体,学生对这一课题也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这些都为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1、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在新中国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学习新中国外交的成就,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等。 2、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万隆会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图表比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表制作 观察归纳法 第一环节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3分钟)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流程中美关系日趋重要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思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怎样的呢?现代中国国际地位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流程第二环节
设置问题、讲授新课
(25-30分钟)教学流程二、设置问题,讲授新课教学流程本课主要内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教学流程新课讲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问题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环境?设计:
展示图片,学生自主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并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新中国外交方针制定的影响。【设计意图】:问题引导,自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新中国初期世界形势图教学流程新课讲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教学流程新课讲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教学流程新课讲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突出特点:两大阵营的对峙
国际形势: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状况国家性质: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实力:实现民族独立,国力亟需增强
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国家利益: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教学流程新课讲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引导同学们快速阅读相关内容,提炼要点,完成下表教学流程新课讲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10—1950.10年
(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教学流程新课讲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教学流程新课讲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教学流程新课讲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问题探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时和今天具有什么历史意义?教学流程新课讲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设计:
在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演说词,并推举代表发表演讲
情景创设:
?假如你是缅甸的领导人,你会怎样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假如你是联合国的外交官员,你该怎样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现代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加深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理解,了解它的重大世界意义。教学流程新课讲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要点: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为第三世界提供了反对帝国主义、霸权 主义的强大武器
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
推动了当代国际法的发展
指引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共同繁荣 发展
……教学流程新课讲授: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问题探究三新中国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1).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走向国际)
(2).万隆会议的召开(求同存异)设计:
材料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概括这两项项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重点突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教学流程新课讲授: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走向国际)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教学流程新课讲授: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2).万隆会议的召开(求同存异方针)1、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应如何理解?
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求同存异”方针有利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愿望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分组讨论2、“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3、万隆精神是指的什么?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教学流程新课讲授: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第三环节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
(2-3分钟)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背景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背景成就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走向国际舞台背景背景内容内容成就成就第四环节
巩固新知、延伸课堂
(2-3分钟)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二、学习延伸●弱国无外交
●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
而且在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一、本课测评 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不同的地位与作用,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第五环节
自主探究、课后拓展
(2-3分钟)教学流程自主探究,课后拓展教学流程制作图片集: 搜集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图片,并制作成图片集,然后在同学之间相互传阅、交流,阐释自己的图片集制作理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