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8 14: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演进、深化: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化建设谁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理论?谁领导创建了第一国际?推动了科学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谁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谁探讨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谁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条件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谁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政权?谁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课程标准: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列宁主要贡献概括
①创建一个政党:……
②领导一次革命:……
③缔造一个国家:……
④探索一条道路:……
⑤创立一个主义:……一、创建一个政党 阅读教材第二目概括:列宁创建的是什么性质的政党? 创建的时间、标志?列宁为建立这个政党作了哪些准备?政党的创建有什么意义?◆ 建党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思想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建党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思想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成立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内容和结果:大会把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章,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真正建立,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二、领导一次革命 阅读教材第三目并结合所学,同学之间相互叙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过。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结合以上史实,概括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指导十月革命的。(完成表格)列宁是从理论上和实践领导十月革命?列宁是从理论上和实践领导十月革命知识回顾:十月革命的影响1.对俄国: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对世界: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成功的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对人类历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以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三、缔造了一个国家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对经济崩溃、内外交困的局面。列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 ①《和平法令》,与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②《土地法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③全国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④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七大,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
⑤1918——1920年,进行了三年的国内战争,反对国内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全球通史》 问题:阅读教材第五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四、探索了一条道路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路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实施这一政策除了战争的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主要目的: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变化: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地步:由国家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发展商品生产。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 探索一:期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失败(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探索二: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 探索三:晚年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工业化理论、民族建设和政治建设工业化理论:共产主义 = 苏维埃政权 + 全国电气化(1920)民族建设:1922年,苏联成立,承认各民族自决权,还撰写文章阐述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政权政党:实现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过大量的探索,列宁主义在探索中创新和发展,这些探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新情况提出了新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五、创立了一个主义 问题:概括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及核心内容?分析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建设方面: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评价列宁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思想方面: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创立了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如何评价列宁: 他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作为俄罗斯人民伟大的儿子,他用自己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再见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材料二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
(1)材料一中所说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3分)
(2)材料二中“崭新的斗争方式”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列宁《四月提纲》
?(3)材料三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实际上怎样夺权?为什么?(7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26.(1)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夺取政权;? 暴力方式
?? (2)利用普选权的合法斗争
?? (3)特点:“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抱有幻想。
?????? 主张和平过渡;实际上是武装夺取;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镇压人民。
??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 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任答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