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三、伟大的抗日战争课标: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侵华日军的罪行 抗战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原因)(经过)知识结构:(结果)伟大的抗日战争(局部抗战)(全面抗战)1931—19371937—1945(1)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2) 日本在侵华期间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侵华日军罪行①既定国策: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经济危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国共内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①军事侵略:发动一系列事变;
制造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②殖民统治: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
经济上: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东三省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1933年,日本觊觎华北门户。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7年,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制造南京大屠杀1938年10月,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日军侵华大事件◆全面侵华◆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日军侵华战争(局部抗战 1931--1937) 抗日救亡运动是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自发组织起来,维护国家主权,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快速阅读本目教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内外哪些力量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中共态度:(坚决抗日)(2)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核心力量)(3)国民党内爱国将领 淞沪抗战:1932年 十九路军 蔡廷锴,蒋光鼐长城抗战:1933年 安德馨,宋哲元多伦抗战: 1933.5 冯玉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4)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 1935.12 北平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1931年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宣言(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2、发动: 张学良
杨虎城3、结果: 和平解决4、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时间:1936.12.12(“双十二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中华民国北平附近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夜间日军以有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方拒绝后,日军于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抵抗。
意义: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掀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 民 族 的抗日战争一条战线:两个战场:三个阶段: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片面的抗战路线全面的抗战路线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如何?
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1、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4、1936年西安事变——标志初步形成5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全面抗战开始6、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7、1937年红军改编8、1937.9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武汉会战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正面战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成立陕甘宁边区平型关台儿庄开辟片面的抗战路线全面的抗战路线(1)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以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广州、武汉先后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地 道 战共产党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⑤意义:②中共敌后战场枣宜会战 :张自忠牺牲 1940年5月③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④少数民族抗日武装: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
发展壮大。①抗日根据地军民
粉碎日军的“扫荡”、“蚕食”、“清乡”运动。(2)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3)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①背景:国内: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春 延安国际: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区成立1942,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背景:
召开:
内容
意义:1945年春,延安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共“七大”召开②确定党的任务 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3)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①背景:国内: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春 延安国际: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4)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②经过:局部反攻: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3)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1)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2)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全面反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举行反攻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正式投降日本俘虏在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抗日战争的胜利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的授降仪式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台湾省受降典礼抗日战争的胜利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国内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2、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根本原因)3、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4、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5、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东三省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1933年,日本觊觎华北门户。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937年,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制造南京大屠杀1938年10月,占领徐州、广州、武汉至此,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日军侵华大事件◆全面侵华◆局部侵华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中共态度:(坚决抗日)(2)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核心力量)(3)国民党内爱国将领 淞沪抗战:1932年 十九路军 蔡廷锴,蒋光鼐长城抗战:1933年 安德馨,宋哲元多伦抗战: 1933.5 冯玉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4)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 1935.12 北平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1931年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宣言(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经过如何?
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1、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4、1936年西安事变——标志初步形成5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全面抗战开始6、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7、1937年红军改编8、1937.9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抗战防御阶段
(1937.7—1938.10)抗战相持阶段
(1938.10—1944)抗战反攻阶段
(1944—1945)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四次会战洛川会议建立抗日根据地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百团大战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局部反攻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全面反攻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工农红军的改编西北工农红军八路军总 指 挥:朱 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 谋 长:叶剑英 115师120师129师师长 林 彪师长贺 龙师长刘伯承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军长 : 叶 挺副军长 :项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