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8 14: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
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
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
放,在对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1949---20世纪50年代中期)1. 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 出新中国初期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旧外交新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
1898——1976
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正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国家。联
苏美国国际: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历史背景新中国诞生后外交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
如何建立自己的对外关系?
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注意: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个方针的区别:前者重在建立平等外交关系;后者重在破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2、实施上述二个方针的原因:旧中国屈辱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新中国成立,政治上赢得独立地位,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苏联(1949.10.2)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社会主义国家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表现 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当时国际上存在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而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2)苏联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持者。
(3)当时还存在着美国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直接武装干涉的可能性。中国为什么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体验1】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合作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合作探究二:日内瓦会议上中国的大国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合作探究三: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图片中的历史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
形成
意义国内: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①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②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首次提出:
进一步阐释:
最终定型:1953年12月,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联合声明1955年,亚非会议●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三、走向国际舞台材料一:1、交战双方的一切武装力量在印度支那全境同时实现完全停火;
......
3、停火期间停止从境外进入各种新的部队和军事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药;
......
6、互相释放战俘和被拘的平民。思考:中国提出的这些建议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些内容? 5月27日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
《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材料二: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克什米尔公主号”残骸周总理的烦恼:
面对这些对中国的否定,我们该怎么办?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求同存异?“求同存异”①共同的遭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要求: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异:材料四:万隆会议达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
一、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四、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
七、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八、……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九、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从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它的提出扩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影响,促进了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建立。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的意义:【体验2】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  )
A.政治制度 B.宗教信仰
C.风俗习惯 D.不同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求同存异”的含义。“同”是指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异”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差异,其次是意识形态的差异。

答案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