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1、苏联成立于?
2、苏联工业化方针最显著的特点是?
3、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特点?
4、“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1922.12.30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必须为重工业服务“二五”:农业国——工业强国速度___
____经济快计划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积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消极的: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旧体制弊端阻碍了
国民经济的发展;
(2)、苏共破除了对斯大林
的迷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等。
经济上:农业:大面积开垦荒,推广玉米种植。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一 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 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1)、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2)、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3)、改革未从根本改变旧体制 ,
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赫’生平最“得意”之作: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全世界代表拖下大皮鞋,用手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吐“口水”(口沫横飞)——十张纸巾都不够!!! 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赫鲁晓夫 (1894—1971)1、改革的重点:
2、结果: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
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
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
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军备上赶上美国常规武装力量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1、改革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后转到政治方面,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2、评价:改革没有成效,引起
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社会危机加剧。 1、八一九事件(1)、时间:1991年8月19日(2)、目的:使国家结束分裂,摆脱危机。(3)、结果:失败。(4)、影响: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四、苏联解体四、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的含义。a、苏联分裂成为多个国家。
b、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991年底;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2、苏联解体时间、标志、“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在他们的后面。------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辞职电视演说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条件: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苏联的生命周期表 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它的母亲虚弱不堪,它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成长环境不佳,也不太招人喜欢,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它。是什么力量让它在20岁后奇迹般地从欧洲孤儿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又是什么力量使它在年富力强时身患绝症而亡。苏联的生命周期表1917年一个新生命诞生;
1936年长大成人;
1945年儿孙满堂;
1956年重病;
1986年手术;
1991年死亡。同年(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一系列文件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阐述,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邦联制)加强。
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1991年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放”。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苏联历史结束。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提问: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又会有失误。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对中国的改革有何借鉴?探究 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课 堂 小 结练习:1、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B对斯大林的崇拜有增无减
C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D农业全盘集体化,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练习: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把重点放在农业
B把重点放在工业
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练习:3、下列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苏联的社会实际
C在维持原有的经济体制基础上局部改革
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练习:4、下列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是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C推行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政策
D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练习:5、从十月革命至20年代,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结论
A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要使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
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练习 6.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提出“加速战略”;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在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就B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示威叶利钦在八一九之后别了,列宁!91年12月23日的Time周刊,苏联总统只能看到这一期了。下一期出版的时候,苏联已不复存在 签字认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