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15课冷战中的对峙荣成市石岛湾中学 邢桂贤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情景导入(一)1945年,苏联人民庆祝二战胜利雅尔塔会议美、苏、英三国首脑情景导入(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了解二战后实行冷战的原因;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能够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特点及典型事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冷战政策实质的分析,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相互合作。了解目标第一篇章:冷战篇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自主探究何为冷战 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材料二: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要在那里强加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追根溯源 思考:自由世界是指什么?遏制共产主义实质是哪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为何遏制共产主义?政治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工业生产量占2/3,外贸出口额占1/3,黄金储备占3/4。
材料二:1945年,美国军队总人数达到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海、空军力量天下第一。美国军队驻扎在50多个国家,在海外建立了400多个军事基地,还垄断着原子弹。
材料三: “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材料三说明美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美国为何要冷战?(一)追根溯源 二战后苏联的实力情况
材料三:二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美国为何要冷战?(二)追根溯源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西欧各国的力量普遍削弱。英国虽然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却输尽了财富。战争结束债台高筑。法国在二战中沦亡,元气大伤。
二战后,东欧相继成立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些西欧国家,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长更为令人不安。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后的普遍贫穷为共产党势力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而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本国战争期间的反抗斗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声望急剧增长。在这些国家战后的选举中,共产党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在法国,法国共产党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
走进冷战美国为何要冷战?(三)追根溯源“铁幕演说”——美苏冷战的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冷战篇-信号史海觅踪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派遣文职和军事人员前往希、土参与重建。”并且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美国总统杜鲁门 冷战篇-政治史海觅踪“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透过现象看实质乔治 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 (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 。冷战篇-经济史海觅踪
1948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1950年,美国共拨款援欧130多亿美元,其中90%是赠与,10%是贷款。受援国在度过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商品的输出市场,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受制于美国。
冷战篇-经济透过现象看实质认识马歇尔计划史海觅踪 1949年,美国与西欧等十二国签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冷战篇-军事史海觅踪经过5次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6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其边界直接与俄罗斯领土接壤。
冷战篇-军事史海觅踪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冷战篇-军事透过现象看实质认清北约性质思考:北约的性质史海觅踪 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走进冷战苏 联波 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 典芬 兰法 国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腊丹麦英 国 冰岛挪 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冷战篇-高潮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思考: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思考:
赫鲁晓夫的意图是什么?追根溯源对峙篇 1962年8月31日,美国从侦察机拍照的空中照片上看到了古巴开始安装苏联的防空导弹,也看到了运载地对地导弹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6个中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6日该材料送到了肯尼迪手中,肯尼迪召开紧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对策。肯尼迪最后作出抉择:进行封锁。苏联面对着肯尼迪的封锁和威吓,苏联开始时态度强硬,后开始缓和,将导弹撤出。 对峙篇古巴导弹危机史海觅踪对峙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冷战中的热战史海觅踪对峙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阿富汗对峙篇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史海觅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峙篇1972年尼克松访华史海觅踪对峙篇史海觅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简表对峙篇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思考: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动脑筋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拓展延伸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思考:一超指谁?多强指谁?)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