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第4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课件(共38张PPT)-高中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2节 第4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课件(共38张PPT)-高中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5 15:1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
第4课时
高中化学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1.理解浓度、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能运用K与Q的关系解释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此判断相关
物理量的变化。
1.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运用K与Q的关系解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导学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一定时,反应aA+bB cC+dD的平衡常数是一个定值。
减小

正向
减小

正向
增大

逆向
增大

逆向
2.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红色)
步骤1 向盛有5 mL 0.01 mol·L-1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 0.01 mol·L-1 KSCN溶液,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现象 溶液显红色
步骤2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 mol·L-1 FeCl3溶液4滴,振荡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1 mol·L-1 KSCN溶液4滴,振荡
现象 溶液红色加深 溶液红色加深
步骤3 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铁粉,振荡
现象 两试管中溶液的红色均变浅
实验结论 对Fe3++3SCN- Fe(SCN)3的化学平衡,分别增大c(Fe3+)和c(SCN-)后,Fe(SCN)3的浓度均增大,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入铁粉,Fe+2Fe3+===3Fe2+,Fe3+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c(反应物)增大或c(反应产物)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反应物)减小或c(反应产物)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4.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产率,生产过程中常常将反应产物及时从体系中移走,使反应所建立的化学平衡不断地正向移动。
1.判断正误
(1)合成氨反应中,增加N2的浓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的转化率,降低成本(  )
(2)C(s)+H2O(g) CO(g)+H2(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增加一部分C(s),v正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
导思

×
2.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发生反应如下:
FeCl3+3KSCN 3KCl+Fe(SCN)3
(棕黄色) (无色)  (无色) (红色)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KCl固体,平衡发生移动吗?请解释原因。
提示 不移动。该可逆反应的实质为Fe3++3SCN- Fe(SCN)3,加入KCl固体,只增加了c(K+)、c(Cl-),未改变c(Fe3+)、c(SCN-)、c[Fe(SCN)3],浓度商Q不变,平衡不移动。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1)温度、容积不变,通入少量SO2气体,平衡_____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容积不变,通入HCl气体,平衡______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少量NH4HS固体(不考虑占用的体积),氨气的体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4)温度、容积不变,通入少量NH3,NH4HS固体的质量_______。
导练
正向
===3S+2H2O,c(H2S)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正向
SO2+2H2S
===NH4Cl,c(NH3)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HCl+NH3
不变
增大
(1)对于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平衡体系,要注意离子反应的实质,应排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的干扰。
(2)对于容积不变的气—固平衡体系,改变固体的量,平衡混合物中,气体成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导学
=
Δvg=(化学方程式中气态反应产物化学式前系数之和)-(化学方程式中气态反应物化学式前系数之和)。



=



提醒 ①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只涉及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压强的影响不予考虑。
②压强能否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要看压强改变是否使浓度发生改变,从而使v正′≠v逆′。
2.“惰性气体”(泛指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恒温恒容条件
(2)恒温恒压条件
1.判断正误
(1)对于C(s)+CO2(g) 2CO(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  )
(2)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3)增大压强可使2SO2(g)+O2(g) 2SO3(g)平衡正向移动,原因是增大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  )
(4)恒容容器中充入He,可使N2(g)+3H2(g) 2NH3(g)平衡正向移动(  )
(5)对2HI(g) H2(g)+I2(g),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体系的颜色加深,平衡正向移动(  )
导思
×
×
×
×
×
2.在具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H2(g)+I2(g) 2HI(g)已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将活塞外拉,则:
(1)容器内颜色______。
(2)容器内压强______。
(3)逆反应速率______。
(4)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变浅
变小
变小
不变
当活塞外拉时,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各组分的浓度减小,气体颜色变浅,反应速率减小;因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知:m(气)不变,n(气)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1.已知反应mA(s)+nB(g) pC(g) ΔH<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①m+n>p 
B.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x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比y点的小 
D.n>p
导练


从题图的曲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增大压强,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为固态,则有nx点位于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由题图可以看出,
当B的体积分数减小时,可趋向于平衡,则要想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故B正确;
x点对应的压强小于y点,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x点比y点的反应速率小,故C正确。
2.已知化学反应2A(?)+B(g) 2C(?)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物质的状态可能是A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由于B为气体,所以C为气体,A为非气体。
固体或液体
气体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
在均相、封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这个原理为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
导学
2.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3.实例
将吸入二氧化氮气体的注射器针管缩小至容器体积的一半,再恢复原来的体积。[注射器针管内发生反应:2NO2(g) N2O4(g)]
①此过程的p-t图像:
②此过程的透光率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4.应用技巧
(1)浓度:增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消耗反应物或反应物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
(2)压强: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如将体系的温度从50 ℃升高到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体系的温度降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温度t介于二者之间,即50 ℃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
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D.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
颜色变浅
导练

A中考查溶解平衡,CO2(g)+H2O(l) H2CO3(aq),压强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形成大量气体逸出;
B中考查温度、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D中考查温度对2NO2 N2O4的影响;
C中颜色加深的根本原因是体积减小,c(I2)增大,由于是等体反应压强改变平衡不移动,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一密闭容器中建立N2+3H2 2NH3 ΔH<0的平衡体系,此时,N2的浓度为c(N2),体系的温度为T1,压强为p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通入N2,使N2的浓度变为2c(N2),平衡_____移动,重新平衡后,N2的浓度c′(N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变为原来的 ,使压强变为2p1,平衡_____移动,重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p′为____________。
(3)保持体积不变,升高体系的温度至2T1,平衡______移动,若体系与环境没有热交换,重新平衡后,体系的温度T′为____________。
(4)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HCl气体,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达新平衡时c平(NH3)与原平衡时相比,变____。
正向
c(N2)<c′(N2)<2c(N2)
正向
p1<p′<2p1
逆向
T1<T′<2T1
向右移动

1
2
3
自我测试
1.(2022·北京海淀区质检)将5 mL 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5 mL 0.015 mol·L-1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混合液呈红色,再将混合液分为5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①:滴加4滴水,振荡
试管②: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振荡
试管③:滴加4滴1 mol·L-1 KCl溶液,振荡
试管④:滴加4滴1 mol·L-1 KSCN溶液,振荡
试管⑤:滴加4滴1 mol·L-1 NaOH溶液,振荡
4
1
2
3
自我测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试管①和②,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
B.对比试管①和③,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
平衡逆向移动
C.对比试管①和④,为了证明增大反应物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
D.对比试管①和⑤,为了证明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逆向移动

4
1
2
3
自我测试
4
试管②与①对比,改变了Fe3+的浓度,A正确;
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
Fe(SCN)3,改变钾离子或氯离子的浓度对平衡没有影响,B错误;
试管④与①对比,改变了反应物SCN-的浓度,C正确;
在原平衡体系中加入NaOH溶液,Fe3+与之反应生成Fe(OH)3沉淀,溶液中Fe3+的浓度减小,D正确。
2.改变反应容器体积使压强变化,但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Fe2O3(s)+3CO(g) 2Fe(s)+3CO2(g)
B.3H2(g)+N2(g) 2NH3(g)
C.2SO2(g)+O2(g) 2SO3(g)
D.C(s)+CO2(g) 2CO(g)
自我测试
1
2
3
对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4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
色变浅
B.对2H2O2 2H2O+O2↑的反应,使用MnO2可加快制O2的反应速率
C.反应:CO(g)+NO2(g) CO2(g)+NO(g) Δ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
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自我测试
1
2
3
4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4.净化汽车尾气的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ΔH=-746.8 kJ·
mol-1,如果要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采取措施不合理的是
A.适当降低温度
B.减小压强同时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自我测试
1
2
3
4

该反应正向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的化学反应,因而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反应产物都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