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8 20: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543—557年) (557—581年) (581—618年)北朝——隋示意图东魏 北齐(550—577年)北魏(439—534年)西魏 北周 隋朝(534—550年)隋的统一导入一:导入二: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六骏中的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先后乘骑过的六匹战马,分别以浮雕形式雕刻在六块长方形石板上,用以纪念他自己的丰功伟绩。相传六骏形象由名画家阎立本绘图,唐太宗亲制赞语,由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飒露紫 昭陵六骏拳毛騧飒露紫:为平东都洛阳时所乘。赞语说:"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訾三川,威凌八阵"。拳毛騧:为平刘黑闼所乘。 赞语说:“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弧矢载戢,氛埃廓清。白蹄乌特勤骠特勤骠:为平宋金刚时所乘。赞语说:"应策腾空,承声半汉,人险摧敌,乘危济难"。白蹄乌:为平薛仁杲时所乘。
赞语说:"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什伐赤青骓青骓,为平窦建德时所乘。
赞语说:“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戎衣”。 什伐赤:为平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赞语说:"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 (541—604年)隋的统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的统一隋五牙战船(复原模型)隋灭陈渡江作战的舰船隋的统一隋朝疆域图隋的统一隋文帝祀雨图 隋文帝重视农业。一年天下大旱,隋文帝迎请法师入朝祀求上天降雨。 经济的发展开皇之治(隋文帝)居住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开皇、仁寿(隋文帝年号)之间,大夫不衣绫琦,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
——《隋书·高祖纪》 经济的发展隋朝官仓仓名所在地(今)设置时间太仓陕西西安?
黎阳仓河南浚县583年常平仓河南三门峡市583年广通仓陕西华县583年河阳仓河南孟县583年含嘉仓河南洛阳606年兴洛仓河南巩县606年经济的发展含嘉仓考古发掘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该仓建于隋朝,唐朝时仍然使用。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粮窖口大底小,顶部园锥形,涂以厚厚的黄泥,严封粮窖。经济的发展(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辨兴亡》 经济的发展隋朝户籍、人口表隋朝垦田表经济的发展( 隋文帝 ) 躬节俭,平徭役,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高祖纪》经济的发展(隋文帝)自强不息,朝夕孜孜,人庶殷繁,帑藏充实,虽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之良君。
—《隋书·高祖纪》 经济的发展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大运河的开凿隋朝的灭亡隋炀帝修大运河 (炀帝大业元年三月)(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八月,上(炀帝)御龙舟,幸江都(今扬州)。
——《隋书·炀帝纪》 炀帝诏曰:洛邑(今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挖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加以)关河悬远,兵不赴急。……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
——《隋书·炀帝纪》 大运河的开凿隋朝大运河济永渠邗济通沟江南河渠608年605年605年610年涿郡长安洛阳余杭江都大运河的开凿瓜洲古运河渡口开凿大运河图(想象画)大运河的开凿今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评诗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炀帝冡
唐·宗元鼎
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大运河的开凿汴河
唐·胡增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直进船
唐·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大运河的开凿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后凤舟翔螭模型隋炀帝龙舟模型.隋炀帝滥用民力表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我今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黄沙,幽魂弃荒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隋朝的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军表隋朝的灭亡瓦岗军开仓散粮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 ???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山西太原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始建于北魏之前。据说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造的。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据说,李渊和次子李世民起兵前,曾去晋祠祈祷过。唐初·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626 -649年在位 )??? 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高祖窦皇后四子表玄武门(李世民发动事变的地方)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尉迟敬德像未找到远眺含元殿遗址含元殿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魏征墓(陕西唐昭陵旁)魏征 魏征(580-643) 字玄成。唐初政治家。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纳谏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 君道》

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长孙皇后(像)未找到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图表治国方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家》他(唐太宗)曾对魏征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竟进矣。”
—《通鉴? 卷一百九十四》房玄龄(579-648) 房玄龄 ,唐初大臣。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长期执政,与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曾受诏重撰晋书。死后陪葬昭(唐太宗)陵。杜如晦 (585-630) 杜如晦,唐初大臣。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 蔡国公(死后徙封莱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时人号称“房谋杜断”。 太宗时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齐国公,又徙赵国公。贞观年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永徽 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三十卷。长孙无忌 (?-659)程咬金(?--665) 李靖 (571-648)秦琼 (?-638) 唐初军事家。精兵法。高祖时为行军总管,从李孝恭征萧铣,取岭南,镇压辅公祐义军。太宗时先后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领兵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 唐初将领。字叔宝, 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李密。 密败,为王世充所得。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密败,属王世充,后归唐,任寿命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败王世充。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 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
——《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筒车(模型)曲辕犁(示意图) 唐·长孙无忌
《唐律疏义》书影《唐律》基本继承隋开皇律。《唐律》完整的保留到了现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法典。唐律共12篇,502条。 《唐律疏议》卷一《名例》: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相成也。”《唐律疏议笺解》书影吐鲁番出土唐律残片 北门(玄武门)外祭坛内,列置突厥大将军阿史那社午、吐善赞普弄赞、高昌王魏麹智勇、焉耆王龙实骑支、于阗王伏阇信等14国君长石刻像,象征贞观年间诸宾王归顺唐朝的情形,是这时期良好民族关系的生动写照。像高八尺,座高三尺,栩栩如生,极为壮观。这些精美的石像,可惜清乾隆以后大多被毁,现仅存三座像座。玄武门内, 原有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宾王归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唐纪》卷198未找到昭陵少数民族酋长像学习与探究晋祠 唐 碑 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天降德,承文继武。 ??????? 启庆留名,剪桐颁土。逸翮孤映,清飚自举。 ????? ? 藩屏维宁,邦家攸序。传晖竹帛,降灵汾晋。 ????? ? 惟德是辅,惟贤是顺。不罚而威,不言而信。 ????? ? 玄化潜流,洪恩遐振。沉沉清庙,肃肃灵坛。 ????? ? 松低羽盖,云挂仙冠。雾筵霄碧,霞帐晨丹。 ????? ? 户花冬桂,庭芳夏兰。代移神久,地古林残。 ????? ? 泉涌湍萦,泻砌分庭。非搅可浊,非澄自清。 ????? ? 地斜文直,涧曲流平。翻霞散锦,倒日澄明。 ????? ? 冰开一镜,风激千声。既瞻清洁,载想忠贞。 ????? ? 濯兹尘秽,莹此心灵。猗欤胜地,伟哉灵异。 ????? ? 日月有穷,英声不匮。天地可极,神威靡坠。 ??????? 万代千龄,芳猷永嗣。晋祠之铭并序局部 晋祠之铭并序·
唐·李世民 学习活动晋祠之铭并序碑
 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 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 日”。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一千百零三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颇有王右军书意。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魏徵 画像唐太宗任贤纳谏 唐太宗对能直言进谏的官员,不仅不加责备,而且给以奖励。如给事中张玄素谏修洛阳宫殿,赏绢200匹;孙伏伽谏刑赏不当,赏以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魏徵谏用人不当,赏绢500匹。这不仅表彰了进谏的臣下,而且也起到了引导进谏的作用。 为了让子孙也能兼听纳谏,巩固唐朝的统治,唐太宗还对进谏、纳谏作了具体规定。他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入阁议事,要有谏官随同,有失便谏。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唐太宗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直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多少得以上达。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书影 唐 魏征等
《隋书》书影 《隋书》由魏征主编,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