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7.2 人体的呼吸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7.2 人体的呼吸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5 17: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在上一节学习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体的呼吸的过程及结构基础,是对上一节学习的深化和延伸,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非常重要。本节课的“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和“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两大知识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其中“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内容信息量较大,概念较多,是《生物学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概念,教材中采用的是精炼的文字叙述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材信息库中有大量文字介绍又可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需求。“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采取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人体呼吸运动示意图,逐步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最后通过课文的归纳小结促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程度。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3)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呼吸系统的示意图,及角色扮演,提高处理文字和图片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模型制作,并尝试运用模拟实验说明科学道理,产生对模拟实验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懂得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呼吸运动产生的原理。
教学难点 : 呼吸运动产生的原理。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验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自制的模拟胸部运动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我去医院看望同学家刚出生的二宝的情境,提出问题“人为什么总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进而引出本节课题“人体的呼吸”。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1、自主学习,提炼信息
学生:阅读图7-5,结合125-126信息库“人体呼吸道的组成”,快速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功能。。
2. 角色扮演,展示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角色展示
学生:小组合作每人扮演一种组成,向大家介绍我。
例如:我是鼻,呼吸系统中我排第一,我有.....,我的作用是......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先按呼吸系统在人体的位置顺序排队,然后说说对呼吸系统各器官的认识,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3. 归纳总结,深化提高
三、合作探究人体的呼吸运动(分小组提前制作学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完成以下三个探究活动
1、用手触摸肋骨边缘,分别做深呼吸,感受肋骨的位置变化。
2、两两合作,分别做深呼吸,观察对方胸廓的变化。
3、利用自制学具模拟呼吸运动的过程,观察“膈”和“肺”的变化。
师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呼吸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小试牛刀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人体的呼吸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主要器官
呼吸运动产生的原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之前,我认真阅读了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用书。从而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划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产生的原理。再结合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难点为探究呼吸运动产生的原理。呼吸运动产生的原理之所以成为难点,是因为呼吸过程中肺和膈的变化发生在体内,体表无法观察到。因而我提前让学生制作了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装置,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肺和膈的变化就直观化了,从而化难为简。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做“憋气比赛”,体验呼吸的重要性。后来考虑到学生身体的上的个体差异,另外做完活动学生容易误认为口也是呼吸器官。因而,我创设了“人为什么总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这样一个情景,既避免了上述问题,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快速导入新课,但缺点是学生参与度不够广。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这一部分是重点,但不是难点,因而这一环节我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角色展示的方式来处理,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走向讲台,展示自我,也锻炼了勇气,提高了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人体呼吸运动时,我采用了三步探究法,第一步,学生用手触摸肋骨边缘,感受肋骨的位置变化;第二步,两两合作,分别做深呼吸,观察对方胸廓的变化;第三部,利用自制学具,小组合作模拟呼吸运动的过程,观察“膈”和“肺”的变化。这样探究由表及里,由简单到难,渐进式的引导,也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探究问题的设置,我以填空的形式引导,指令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如何操作观察,感受什么,也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增加了探究的有效性,甚至个别学生还说出了呼气时感到紧张,吸气时感到放松,从而引出呼吸过程中呼吸肌的变化,这种收获让我更加惊喜,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也让我意识到课堂预设很重要,但课堂生成更加考验老师的素养,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更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本节课因为录制有视频,因而也让自己第一次听到了“我的课”,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普通话不够规范,教学容量大,教学过程略显着急,对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性语言较少,形式也不够多样等等。今后我在教学中更加注意这些问题,同时也会更加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有创造性的实验和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