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6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登快阁》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6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5 15: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登快阁
教学课件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情景导入
有一位诗人,他的性格犹如他的字,他的气质像是他的号,他的才华堪与他的老师比肩,他就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代表作《登快阁》。
黄庭坚
( 1045-1105)
作者简介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主要经历
幼年聪颖过人。
供职京师七年。
被贬流寓江汉,读书赋诗,举酒浩歌。
身 份
旷达高洁
艺术成就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与苏轼并称“苏黄”。
词风跌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是“江西诗派”之祖。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文坛宗师
《山谷词》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的所见所感。
指导朗读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词语释义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在太和(今江西泰和)东的赣江边。
诗人自指。
倚栏欣赏。
指琴。
指知己。
睨视、斜着眼看。
订盟、盟誓。
诗句释义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自己办完了公事,
登上快阁倚栏欣赏傍晚景色。
远眺万木萧条天地更显阔大,
朗朗明月下澄江向远处流去。
因没有知己而断音停琴,
唯有美酒值得加以青眼。
倒不如坐着归船,吹着笛子,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
从此以后,我就和那逍遥白在的白鸥结为盟友 。
诗歌赏析
该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作用?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
为抒发情志做准备,表现出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
(找出意象)
(概括特点)
(点明情感)



艺术手法
分析本首诗是如何运用用典手法的。
语典
事典
颔联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千里澄江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化用诗句,意境高远、辽阔
颈联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伯牙、子期
感慨知音难觅
首联
痴儿
《晋书·傅咸传》
自嘲、兀傲之气
尾联
与白鸥盟
《列子·黄帝》
归隐之志表露
引用古代的故事
引用古代的故事
阮籍
体悟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因知音难觅、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
落在“归”字
拓展延伸
黄庭坚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擅行、 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 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 《瘗鹤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 “ 宋四家” 之一 。
《花气熏人帖》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搜集黄庭坚的诗词作品,并概括其诗词创作的特点。
拟行路难
教学课件
古诗词诵读
情景导入
一生写了十八首行路难的鲍照,到底有什么样让人唏嘘感叹的人生?
鲍照
( 416?~466)
作家作品
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身 份
主要经历
约416年出生于一个低级士族家庭,年少时因家庭贫困而曾从事农耕。
435年向刘义庆献诗开始做官出仕。
452年依随南宋孝武帝。
466年在乱兵中遇害。
艺术成就
在晋宋文学新旧变革过程中,鲍照继谢灵运之后,进一步继承并发扬自
《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作品不
但在内容上能够较为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尽情地抒吐
个人胸怀,在艺术形式上更能汲取当时文坛上精雕细琢、善于表现的长处,
讲究炼字炼句,巧妙地操纵语言的音节,多所创造,具有清新而又严谨的
特点,一洗诗坛靡弱之风。
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诗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 躅 不敢言。
(zhí)
(zhú)
整体感知
2.情感把握
这首诗从平常的水流现象写起,抒发了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全诗沉郁悲痛。
作品详析
首句为什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流水现象写起?从诗歌简洁含蓄的角度出发,“各自东西南北流”改成“各自四方流”是否合适?
3.诗句赏析
①水倾置平地后会向四面八方自由流动,门阀制度下,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境遇只能取决于门第。(起兴手法)
②水的流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之所以选取这种常见的意象是为了表明这种以门第高低决定人生命运的事情和水流一样是很正常的现象,这种沉痛感就从鲍照个人传递到了群体上,引起了后世有类似经历的人们的共鸣,加重了悲剧意味。(类比手法)
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具备了,给人的感觉是流畅的无阻滞的,这和人的命运淹蹇以及全诗的情感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水的流畅和人生的不流畅作对比)
作品详析
第四句为什么要写“行”和“坐”这两个非常普通的动作。
①“安能行叹复坐愁”字面意思是走着也哀叹,坐着也愁苦,“行”和“坐”两个字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深意,但深入思考就能发现匠心所在,因为这两个字的痛苦忧愁是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全方位表现的,空间上的无处不在和时间上的无时无刻,加重了愁的程度。(互文手法,时空的无限)
②这两个字描述的是最常见的姿态,这种最常见的姿态伴随的如果总是愁苦,那么作者内心感受可想而知。如改成“安能叹与愁”虽然愁的情感没有改变,但那种深重的程度却没有了,表达效果要逊色得多。(寻常的动作背后是不寻常的过于沉痛的情感)
作品详析
我们阅读过的诗文当中饮酒的通常目的是自宽吗?“路难”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诗人为什么用“歌”字?
①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举酒总是和消愁或者欢乐联系起来的,如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周邦彦“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杜甫“白日高歌须纵酒”,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但是此处举酒的目的却是为了“自宽”即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作者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痛苦的,可是无论心态怎么积极也无法改变门第对人的决定权,这种个人主观能动和客观无法改变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举酒的反常)
②举酒能自宽吗?显然不能,举杯无法自我宽解就只能感叹人生艰难,这里用了一个“歌”字,这样一种痛彻人心的事情不是惨号不是悲哭,而是“歌”,以最欢快的方式对待最痛苦的事情,带给读者的是高歌背后内心的巨大创痛。(高歌的矛盾)
作品详析
人心本来就不是木石,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心非木石”?最后一句的神态动作描写有什么好处?
①人心本来就不是木石,说心非木石岂不是废话?这里事实上是把有思想有灵魂有喜怒哀乐的人心和无知无觉没有生命的木石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木石无知无觉因此没有任何想法也带不来行动与改变,人心虽然有喜怒哀乐,能思考会盘算,但照样带不来任何改变,既然如此人心和木石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结果都是是一样的,那么人心越是灵活机巧就越显得悲哀沉重。(内心的绝望)
②《毛诗序》上有“情动於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史记·屈原列传》上有“疾痛惨怛,未尝不呼天也;劳苦倦极,未尝不呼父母也”。无论欢乐还是痛苦,人们总是会用语言表达的,尤其是痛苦压抑之时更是要呼告嚎叫,但作者呢?非但不能有什么行动连说说怪话发发牢骚也不行,这种憋屈压抑显然已经到了极致了。(内心的压抑)
③和内心痛苦悲伤压抑相对应的一是不敢发声二是跺脚无奈徘徊不进,这种不敢发声、徘徊不能进的神态逼真地刻画了一个内心极度压抑尽管颇有能力但因门阀制度而沉沦不得志的落魄形象。(神形一致)
情感把握
4.梳理诗中作者情感变化。
一二句随处可流的水勾起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之气,读者的阅读期待是作者要发泄内心的抑郁之情。
三四句不是发泄而是自我振作,不能行叹坐愁给人的阅读期待是振作向上。
五句不是振作向上而是饮酒来自我宽慰,六句却是没有宽慰而放下酒杯,放下酒杯带来的阅读期待是控诉批判,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欢快的“歌”。
七句说心非木石带来的阅读期待是一吐胸中不快,八句却是话也不能说只能憋在心里,脚也不能迈只能跺地徘徊。
作者不停地给读者营造新的阅读期待,然后出人意料的打破这些期待,接下来再营造新的期待,然后继续打破,这种期待到落空再期待再落空的过程营造了一种千回百转肝肠寸断的痛感。
螺旋状层层推进
声韵特色
5.声母“z”、“c”、“s”、“zh”、“ch”、“sh”、“j”、“q”、“x”发音方法要么是摩擦音要么是塞擦音,和韵母“i”发音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气息和声波从窄缝中流出,气息微弱,给人的感觉是细声细气;而“d”、“g”、“k”则属于爆裂音,如果搭配“e”或鼻音韵母则整个字给人以非常用力的感觉,适合表现深刻、沉重甚至怨恨的情感。这首诗恰好实现了这种不敢发言的细声细气和深刻沉重的配合使用,往往上句是不敢发言的细声细气,下一句就是深刻沉痛,这种气息的微弱到沉痛和诗中的情感保持一致。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拓展延伸
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阅读《拟行路难·其六》比较二者的异同。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比较《拟行路难》和李白《行路难》的异同。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