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1——综合材料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学期我们一起饲养与观察了蚕,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蚕卵太小,为了更好地仔细观察蚕卵,我们通常借助的工具是___________。
2.蚕宝宝的生长需要水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要经常往养蚕的盒子里喷水保持湿润
B.桑叶洗干净后沾着水就放到蚕盒里
C.在蚕盒旁边放上湿润的纱布增加湿度
3.蚕宝宝用___________摄食。
4.蚕生长到一定时期身体会发黄发亮,也不吃桑叶了,这是蚕___________。
A.要孵卵了 B.要蜕皮了 C.要结茧了
5.下图是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请在图中补充其中两个阶段的名称。
学习了“动物的一生”单元,我们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6.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喂养后代的。
7.许多动物是靠卵来繁殖的。打开一个生鸡蛋,生鸡蛋的卵黄中可以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能发育成小鸡;卵黄和卵白能在卵孵化过程中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分。
8.小科对蚕蛾和蛹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A部分是蚕蛾和蛹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部;蚕蛾____________________部有3对足。
9.蚕在幼虫时期要蜕____________________次皮,变成蛹后,在茧里再蜕2次皮。
10.蚕的一生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到蚕蛾死亡,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天。
11.蚕蛹与幼虫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
A.没有生命了 B.仍然是活的,但改变了模样 C.与蚕的幼虫几乎一样
养蚕观察日记(部分)。
日期 气温 蚕的观察记录 照片
3月1日 10℃ 今天收到了蚕卵,紫黑色,扁圆形,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3月15日 20℃ 蚕宝宝开始孵出来了,黑黑的像小蚂蚁,我把它们移到了备有桑叶的家里。
3月28日 22℃ 蚕宝宝的食欲有些下降,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
4月20日 25℃ 蚕宝宝连着几天不吃东西了,身体发黄发亮,我以为它们生病了,今天看到它们又开始运 动,抬着小脑袋左右不停地晃动。
4月30日 26℃ 蚕茧里钻出来一些白色的蚕蛾,它们尾部对着尾部,产了很多卵。
12.从3月1日到3月15日天气渐暖。蚕卵开始孵化,说明蚕卵孵化需要( )。
A.适量的营养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空气
13.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 )方法不正确。
A.蚕宝宝孵化后,需要每天给它们喂食,不能隔好几天才喂一次
B.最好取沾有水珠的桑叶给蚕宝宝吃
C.为了使桑叶保持新鲜,可以把桑叶放在冰箱冷藏
14.根据记录,3月28日的蚕最有可能( ),4月20日的蚕最有可能( )。
A.生病了;要结茧了 B.要蜕皮了;要结茧了 C.要结茧了;要蜕皮了
15.根据我们的观察,蚕宝宝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会经历( )次蜕皮。
A.4 B.5 C.6
16.像4月30日那样,两只蚕蛾尾部对尾部,它们是在( )。
A.打架 B.交流 C.交配
17.回顾蚕的一生。它依次经历了( )四个阶段。
A.卵、幼虫、茧、成虫B.卵、蛹、幼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18.养蚕过程中,发现蚕宝宝死了。下而会造成这种情况的是( )。
A.为了给蚕宝宝一个干净的家,定期在里面喷洒消毒剂
B.为了蚕宝宝的健康,要把它们移到太阳下暴晒
C.以上都会
下面是蚕的生命周期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9.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蚕的四种形态。
①( )②( )③( )④( )
20.蚕在由②~③的变化过程中,会渐渐停止吃桑叶,身体颜色变得( ),这表明蚕要开始吐丝了。
21.参考蚕的生长过程,正确排列蝴蝶的生长过程。(填序号)
正确的顺序是( )→( )→( )→( )。
22.我们的生命也有自己的周期,我们正处在( )。
A.婴儿期
B.儿童期
C.青春期
运动会中各种运动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积极参加各项运动比赛。
23.运动会中,常用的比赛方法是( )。
A.运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长短
B.运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长短
C.两个方法都能用
24.坐在观众席上的同学,如何判断跑步比赛的谁获得了第一( )。
A.看谁用的时间最多 B.看谁跑得距离最长 C.看谁先到终点
25.参加接力比赛的小明和小强想比比谁跑得更快,因此他们在操场上跑前10秒,结果小明跑了50米,小强跑了55米。他们两个谁跑得更快。( )
A.小明 B.小强 C.无法比较
26.如果要获取对上题中的活动数据,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A.秒表 B.卷尺 C.秒表和卷尺
谁跑得快?小红 小明和小强在不同的学校上学 他们想知道谁跑得快,于是在各自学校的操场直跑道上跑了10秒,结果如下表
姓名 10秒跑过的距离
小红 56米
小明 54米
小强 50米
27.在这个实验中,下面哪一组测量工具最合适?( )
A.100米软尺和挂钟 B.100米软尺和秒表 C.1米直尺和秒表
28.跑得最快的是( ),跑得最慢的是( )
A.小红 B.小明 C.小强
29.如果小华比小强跑得快一些,那么小华跑50米可能需要( )
A.9秒 B.10秒 C.11秒
过山车设计制作
30.上图是过山车的轨道设计图,起点①位于整个轨道的( )。
A.最低处 B.不高不低处 C.最高处
31.小球从起点①出发,目标要滚向( )。
A.② B.③ C.④
32.小明测试过山车时从点①到点④,点④在点①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边
33.依据过山车设计理念第一步要( )。
A.准备好过山车制作材料
B.画出过山车的设计图
C.依据讨论直接制作过山车
34.设计过山车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整体结构一定要安全稳固
B.材料颜色一定要相同
C.过山车的结构一定要相同
35.根据课堂要求设计过山车时正确的做法( )。
①过山车轨道的总长至少在2米以上;
②过山车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③每一条过山车都必须有起点和终点;
④过山车轨道不能出现坡度;
⑤过山车的轨道长度不能超过2米;
⑥过山车的轨道要保持连续和封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我国民间还有一种利用影子表演的皮影戏。表演时,用光照射皮(或纸板)做成的人或物,影子投射到白色幕布上,配上声音,就能呈现出戏剧效果。
36.在表演皮影戏时,下列物体中,不能当做光源的是( )。
A.点亮的电灯 B.打开的手电筒 C.镜子
37.在《西游记》皮影戏中,孙悟空有一个神秘武器——金箍棒,它能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当手电筒在( )位置时,圆柱体的影子最长。
A.①号 B.②号 C.③号
38.如果把手电筒放在位置3,照射在圆柱体金箍棒上,那么屏上出现的影子形状是( )。
A. B. C.
39.如果该图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那么位置3可能是( )。
A.上午10点 B.中午12点 C.傍晚5点
40.如图,如果把圆柱体金箍棒从甲位置移到乙位置,那么观众们看到的影子将会( )。
A.变大 B.变小 C.大小不变
月球与太阳
41.月球是地球的______,在比较太阳与月球大小模拟实验时,大圆纸片代表的是______。
42.如图,②号圆纸片( )移动才能看起与③号一样大小。
A.向上 B.向左 C.向右
43.制作地球家园主题海报时不应采用( )。
A.尽可能画出地球家园中地形地貌等特点
B.采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画出地球中海洋、陆地及表面的植物等
C.单一的颜色只画出海洋和陆地
44.观察地图发现,地球表面( )。
A.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少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多
C.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一样多
45.模拟实验中,制造环形山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沙子堆积起环形山
B.用小球撞击平铺细沙的表面
C.用小球直接放置在沙盘上代表环形山
某科学小组按书本要求(如图),设计、制作“过山车”,并完成了测试。请根据搭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46.要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过山车”,一般第一步骤是完成( )。
A.制作 B.设计 C.评价
47.要确保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的速度有变化,设计轨道需要( )。
A.设计得稳固些 B.都设计成曲线 C.坡度有变化
48.为了让小球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起点往往设在“过山车”的( )。
A.最低处 B.中间处 C.最高处
49.为了知道自己组搭建的“过山车”的长度,需要借助( )。
A.软尺和细绳 B.学生用塑料尺 C.细绳
50.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时,对小球的运动情况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速度始终不变 B.小球的运动形式是滚动
C.小球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1.若想让“过山车”上的小球在中途减慢速度,那么关于“过山车”中途轨道的设计比较合适的是( )。
A.坡度变大 B.坡度变小 C.坡度大且弯曲
52.同一个小球在两个不同“过山车”轨道上都运动2米,在甲轨道上需要10秒,在乙轨道上需要12秒。则小球在________轨道上运动更快一些(选填“甲”或“乙”)。
观察月球。
53.下列月相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54.月相大约出现在上图1的(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D和A之间
55.当月球运行到A处时,我们可以在( )去观察月相。
A.傍晚6时 B.凌晨3时 C.上午9时
56.请在下图的方框里画出月球运行到C处时的月相。
57.关于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
B.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环食
C.发生月食时,地球位于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58.2021年6月10日是星期四,农历万五月初一,这一天月球运行到图1中的______处,月相是_____(填“新月”或“满月”),当天可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是_______(填“日食”或“月食”)。
某同学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玩皮影游戏。
59.下列物体中,( )不是光源。
A.点燃的火把 B.月亮 C.打开的电灯
60.物体的影子在( )的一面。
A.背光 B.向光 C.无法判断
61.某同学想让皮影影子变小,正确的做法是( )。
A.电灯位置不变,皮影靠近手电筒 B.电灯位置不变,皮影靠近幕布
62.如果电灯改变照射的角度,所产生的影子( )。
A.方向相同,长短和形状不同 B.方向、长短、形状都相同
C.方向、长短和形状都不相同
63.玩皮影游戏时,下列方法( )能明显改变影子的形状。
A.改变皮影和电灯之间的距离 B.改变皮影的形状
C.改变电灯的照射方向
参考答案:
1.放大镜 2.C 3.口器 4.C 5.
【分析】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育、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为了更好地观察蚕卵,我们借助的工具是放大镜。
2.选项A蚕宝宝的生长虽然需要水分,但是不能往养蚕的盒子里喷水保持湿润,容易导致蚕宝宝生病,故A错误;
选项B桑叶洗干净后要晾干,不能用沾着水的桑叶喂食蚕宝宝,蚕容易生病死亡,故B错误;
选项C在蚕盒旁边放上湿润的纱布可以增加蚕周围空气的湿度,利于蚕宝宝健康生长,故C正确。
3.蚕宝宝利用口器摄食桑叶,蚕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4.当蚕开始不怎么吃桑叶,身体开始稍稍缩短、发黄和透明了,就说明蚕准备要吐丝结茧了;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5.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
6.哺乳 7. 胚盘 营养 8. 腹 胸 9.4 10.56 11.B
【分析】蚕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6.不同的动物喂养方式不同,比如人母乳喂养,鸟找食物喂养。胎生动物一般用喂乳汁的方法喂养后代。
7.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的,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分。卵由卵壳、卵白、卵黄、胚盘和气室等部分组成。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上图A部分是蚕蛾和蛹的腹部;蚕蛾胸部有3对足。
9.刚从卵里出来的蚁蚕是蚕的幼虫。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在茧内蜕皮两次,所以蚕一生共蜕皮6次。
10.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
11.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蚕茧里的蛹仍然是活的,与幼虫相比,改变了模样。
12.B 13.B 14.B 15.A 16.C 17.C 18.C
【分析】蚕、卵、蚕蛹、蚕蛾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2.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养蚕时要格外注意。从3月1日到3月15日天气渐暖,蚕卵开始孵化,说明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13.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蚕宝宝孵化后,需要每天给它们喂食,不能隔好几天才喂一次,为了使桑叶保持新鲜,可以把桑叶放在冰箱冷藏;不能把沾有水珠的桑叶给蚕宝宝吃。
14.分析图表可知,根据记录,蚕宝宝的食欲有些下降,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为眠;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15.刚从卵里出来的蚁蚕是蚕的幼虫。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蜕皮4次后变成五龄蚕,蚕在五龄蚕时期就可以吐丝结茧。
16.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新个体都是通过雌雄结合产生的,动物的繁殖行为丰富多样,除了产卵外,还包括孵化、求偶、交配、育婴等,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像4月30日那样,两只蚕蛾尾部对尾部,它们是在交配。
17.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
18.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养蚕时要格外注意。蚕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所以我们应该精心照料它们。蚕宝宝死了,原因有可能是为了给蚕宝宝一个干净的家,定期在里面喷洒消毒剂;为了蚕宝宝的健康,要把它们移到太阳下暴晒。
19. 卵 幼虫 蛹 成虫 20.发黄发亮 21. ③ ④ ② ① 22.B
【详解】蚕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蝴蝶和蚕一样都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人类的生命也有自己的周期,小朋友们现在正处在儿童期。
23.B 24.C 25.C 26.C
【分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距离÷时间,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23.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运动会中,常用的比赛方法是运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长短;
24.坐在观众席上的同学,看谁先到终点来判断跑步比赛的谁获得了第一,因为先到终点的用时少,速度比较快;
25.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他们在操场上跑前10秒,结果小明跑了50米,小强跑了55米,并不知道他们俩跑的时间和速度,所以无法比较他们两个谁跑得更快。
26.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距离÷时间,所以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测量时间的秒表和长度的卷尺。
27.B 28. A C 29.A
【解析】27.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速度的方法,速度=路程/时间。路程的长短测量的工具是100米软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所以B符合题意。
28.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来比较运动快慢。跑得最快的是小红,因为距离长,运动快;跑得最慢的是小强,因为距离短,运动慢。
29.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如果小华比小强跑得快一些,那么小华跑50米可能需要9秒,所以A符合题意。
30.C 31.C 32.B 33.B 34.A 35.C
【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最后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所以制作“过山车”的顺序:在纸上设计“轨道路线”--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调试与评价。
30.在设计“过山车”轨道时,我们要把过山车的起点放在最高处,所以起点①位于整个轨道的最高处。
31.小球从起点①出发,目标要滚向终点④;
32.小明测试过山车时从点①到点④,点④在点①的东南方向。
33.制作“过山车”的顺序:在纸上设计“轨道路线”--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调试与评价。所以依据过山车设计理念第一步要画出过山车的设计图。
34.因为过山车是游玩的设施,所以设计过山车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是整体结构一定要安全稳固。
35.“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6)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36.C 37.A 38.A 39.B 40.B
【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关系有直接关系,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
36.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点亮的电灯和打开的手电筒都能够发光,属于光源;镜子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在表演皮影戏时,镜子不能当做光源使用。
37.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从图1可知,当手电筒在.①号位置时,手电筒照射角度最小,圆柱体的影子最长。
38.如果把手电筒放在位置3,照射在圆柱体金箍棒上,是直射,影子最短,那么屏上出现的圆柱体的影子形状是圆形。
39.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正午时刻,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也最短。因此,如果该图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那么位置3可能是中午12点。
40.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与光源的位置、遮挡物的形状有关,也与遮挡物与光源、屏的距离有关,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越近,影子越大;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越远,影子越小;读图2可知,如果把圆柱体金箍棒从甲位置移到乙位置,那么观众们看到的影子将会变小。
41. 卫星 太阳 42.B 43.C 44.A 45.B
【解析】4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在比较太阳与月球大小模拟实验时,大圆纸片代表的是太阳。
42.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离地球很遥远。月亮虽然比地球小的很多,但是和太阳比,要小更多。月亮离地球近,看起来就会大。因为太阳比月亮离地球更远,所以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差不多大小。所以②号圆纸片向左移动才能看起与③号一样大小。
43.我们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收集各种关于地球的信息,更能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制作地球家园主题海报时尽可能画出地球家园中地形地貌等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画出地球中海洋、陆地及表面的植物等;画出海洋和陆地要采用不同的颜色。
44.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45.环形山是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所以模拟实验中,制造环形山正确的方法是用小球撞击平铺细沙的表面。
46.B 47.C 48.C 49.A 50.A 51.B 52.甲
【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最后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所以制作“过山车”的顺序:在纸上设计“轨道路线”--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调试与评价。
46.制作“过山车”的顺序:在纸上设计“轨道路线”--根据设计图制作过山车--调试与评价。所以要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过山车”,一般第一步骤是完成设计;
47.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这样确保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的速度有变化。
48.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为了让小球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起点往往设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49.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时,由于“过山车”轨道有直线和曲线两种,所以应该用细绳直接从起点开始沿着轨道一直铺到终点,这样测量所用细绳的长度就是小球和起点之间的距离,然后用软尺测量出距离即可。
50.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时,由于坡度是变化的,所以速度是有变化的;小球的运动形式是滚动,还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1.若想让“过山车”上的小球在中途减慢速度,应该将坡度变小,这样小球速度就会慢下来。
52.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同一个小球在两个不同“过山车”轨道上都运动2米,在甲轨道上需要10秒,在乙轨道上需要12秒;距离相同,小球在甲轨道上需要10秒,时间短,所以小球在甲轨道上运动更快一些。
53.C 54.C 55.A 56. 57.C 58. D 新月 日食
【解析】53.农历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月相由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从十五到月末,月相由满月逐渐变成凸月、下弦月、峨眉月,回到新月。月相是由于地球挡住了部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由于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所以不会出现图中所示一个小缺口的月相。
54.上半月变化规律,由亏到圆,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满月,亮面在月球的右侧。观察题干图像,属于峨眉月,发生在初三、初四,C符合题意。
55.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下同) 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故选A。
56.月球运行到C处时,也就是下玄月,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57.A.每个月的农历初一都会发生日食,错误;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可能会发生日食,但不是一定都会发生;
B.日食分为日全食和日偏食两种,错误;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C.发生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正确。
58. 2020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为农历五月初一,因此夏至日这天是新月,这一天月球运行到图1中的D处。月球背面有太阳光,面朝地球一侧无太阳光照,为新月。当天可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59.B 60.A 61.B 62.C 63.B
【解析】59.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手电筒等。月亮不是光源,月亮可见发亮的部分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的部分,所以B符合题意。
60.影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它是一种光学现象。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61.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及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想让皮影的影子变小,正确的做法是手电筒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幕布。手电筒位置不变,手慢慢远离幕布或者手电筒到手的距离不变,手电筒和手同时远离幕布都会使得影子变大。
62.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也与所照射物体的摆放位置有关。如果手电筒改变照射角度,所产生的影子方向、长。短和形状都不相同
63.影子的形成与光和不透明的物体有关。影子总在背光的一侧。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照射的位置相反。影子的位置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所以改变皮影的形状能明显改变影子的形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