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1——综合材料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1——综合材料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05 22: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1——综合材料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如下图,天天在家饲养一条变色龙,饲养中收获很多知识,他查阅资料发现,变色龙变换体色不仅为了伪装,还为了和同伴传递信息。
(1)饲养箱中绿色植物的生长养料来源于绿叶的(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消化作用
(2)绿色植物的生长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
(3)观察饲养箱中的生物,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变化,其作用不是为了( )。
A.躲避天敌 B.捕食猎物 C.伪装自己 D.便于人类观察
(5)整个饲养箱可以看作一个( )。
A.食物网 B.食物链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天天将一根铜丝围成了一个“”(如下图),分别在B、C、D、E、F、G、H这7处用黄油各粘上一根火柴,然后在A处用酒精灯加热。请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2.第一根掉落的火柴在( )。
A.B点 B.C点 C.E点 D.H点
3.最后一根掉落的火柴在( )。
A.B点 B.C点
C.E点 D.H点
4.从火柴掉落的情况来看,我觉得热是由( )传递的。
A.距离远向距离近
B.温度高向温度低
C.颜色深向颜色浅
D.温度低向温度高
5.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是( )、( )和( )。
6.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铜是热的( ),本题实验的传递方式属于( )。
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调查了所在地区生活垃圾的成分,结果如图甲。取所在地区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乙。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7.从图甲可以看出所在地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______ 为主。(填“有机物”、“不可回收垃圾”或“可回收垃圾”)
8.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各种有害元素在0~30cm层含量低于30~60cm层含量
B.生活垃圾越多越好
C.生活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9.请根据上述信息对所在地区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两条建议。
(1) _______。
(2)_______
小明、小红、小刚三位同学生活在“月河”附近,为了知道这个自然水域中的水质情况,三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分别对“月河”进行了考察。
10.三位同学的考察时间安排如下表:
对三位同学的考察时间,有以下不同观点,你同意( )。
A.小明的时间合理 B.小红的时间合理
C.小刚的时间合理 D.三位同学的时间都合理
11.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到在河流的两岸,有一些排水管在往河中排水,三位同学都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从排水管中排放出来的水,会不会污染“月河”?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和他们不同的科学问题:( )?
12.为了获取排水管排放水的样品,三位同学可以用以下容器取水的是( )。
A.纯净水瓶 B.农药瓶
C.碘酒瓶 D.以上三种都可以
13.下图有三个可取水位置,以下位置取水最科学合理的是(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以上三个位置都可以
14.取回来的水样,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但观察前,我们会静置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让溶解在水里的物体沉淀下来 B.让不能溶解的颗粒沉淀下来
C.让水中的小动物繁殖 D.等待小动物死亡后再观察
15.考察活动结束后,三位同学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发现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验验证 D.表达交流
16.在记录表中,三位同学发现关于当地常见的动物青蛙的记录,结果并不相同: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是因为( )。
小明:没有发现青蛙的踪迹。
小红:听见青蛙的鸣叫,“月河”里发现“蛙卵”。
小刚:没有看到蛙卵和青蛙。
A.小明观察不仔细 B.小红记录不真实
C.小刚考察不认真 D.考察时间不同
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杭州全市日均产生生活垃圾12000余吨,如果用这些垃圾去填埋西湖,只要3年时间就能填满整个西湖,因此解决垃圾问题势在必行。根据《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可分为以下四类:
17.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是(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以上都是
18.根据你对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的总质量的统计与分析,推测杭州市日产生活垃圾中总质量最大的是( )。
A.可回收物 B.易腐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19.题中各图标所对应的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腐熟,作为种植花草底肥的是( ) 。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易腐垃圾 D.有害垃圾
20.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是我们防疫的基本准则。我们戴过的口罩应该作为( )或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A.有害垃圾 B.其他垃圾
C.易腐垃圾 D.可回收物
21.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竹筏漂流是很多景区的一项特色旅游项目。请问:
22.图中的竹筏筏头高高翘起,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 )。
A.稳定性好 B.造型美观
C.节省材料 D.能减小行进时的阻力
23.竹筏和独木舟相比,明显的进步是( )。
A.稳定性增加、载重量增大 B.有持续不断的动力
C.造船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D.造船材料更容易获取
24.我们在课堂上做竹筏模型,首先要做的是( )。
A.准备好竹竿和绳子 B.设计并讨论制作方案
C.用绳子和小棒将竹竿绑好 D.寻找测试载重量用的螺母
25.我们在坐竹筏漂流时,坐在( )的位置不容易侧翻,相对比较安全。
A.筏头 B.筏尾 C.正中央 D.左侧或右侧
26.竹筏与摇橹木船、宝船相比,还有哪些不足?
27.龙龙团队利用电池、小电动机、塑料瓶、明轮桨等材料设计制作一艘小船模型。
(1)此小船的动力原理与( )的动力原理相同。
A.电动车 B.自行车 C.燃油汽车 D.蒸汽火车
(2)测试过程中,龙龙发现明轮桨转动的水容易打湿电动机,你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
(3)小船在装载物品时,为防止发生侧翻,以下方法不能达到稳定效果的是( )。
A.将小船分隔成几个船舱
B.选择不易滚动的垫圈作为装载货物
C.按从船头向船尾的顺序放货物
(4)龙龙往小船中加入30个垫圈后,小船刚好沉没,此时记录船的最大装载量为( )个垫圈。
A.29 B.30 C.31 D.28
(5)小船运动时容易在原地打转或沿直线行驶,以下原因最科学合理的是( )。
A.船的重心有些偏 B.动力太足
C.水面不平 D.测试员故意用力推
(6)龙龙团队在测试小船时发现装载货物不方便,请你帮忙改进设计,使小船行驶更稳定,装载更方便。
小船材料:______________
小船设计图_____________(图文标注,与材料匹配,符合要求)
某科学小组在进行“电动小船”设计、制作活动
要求:①动力为电动;②控制小船成本;③承载200克的重物;④能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
28.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画设计图时既要为虑船的大小、动力,还要为虑材料,成本等
②要对设计图进行论证,改进
③一次试航到达目的地就标志着整个造船项目结束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29.在多次试航中,某小组的小船均没有到达点,这可能是因为( )。
①小船的运动方向没有保证 ②小船的动力不足 ③小船的动力足,运动方向指向了终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30.小科根据上述要求设计了小船(见下图),你怎样评价这个设计?请将你的评价及建议写在下面。
我的评价与建议:
下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31.像图中这样,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叫_______。
32.该生态系统中,最凶猛的肉食动物是_______。
33.在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与水生植物之间没有直接的食物关系。
34.试着根据上图写出一条食物链。
35.由于人类的捕猎,蟹大量减少,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A.水生植物疯长 B.鹭的数量增加 C.鱼的数量剧增
36.热的传递研究。
(1)典典在铁丝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烛圈,实验中蜡烛圈的作用是( )。
A.蜡烛遇火容易燃烧 B.为了更美观
C.可以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D.润滑金属
(2)加热过程中酒精灯右侧蜡烛圈最先掉落的是________,最后掉落的是________,说明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这样的传热方式叫________。房间内空调制热制冷的传热方式叫________。
(3)如果将实验中的铁丝换成同样粗细的铜丝,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个蜡烛圈掉落,所用的总时间比原来________(填“长”或“短”)。
(4)蜡烛圈E________(填“会”或“不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传递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单向的。
(5)酒精灯加热时要用( )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37.夏天,天天想制作保温杯来冷藏冰棍,以便在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中的保温杯的结构如图,便开始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保温杯。
(1)以下材料不能代替木塞的是( )。
A.塑料 B.带橡胶的金属盖
C.金属盖 D.棉布
(2)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100℃的热水,此时外层玻璃温度________(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00℃。
(3)镀银的目的是________(填“减少”或“加快”)热辐射。
(4)天天用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剪去瓶口套在一起,可以在瓶子内填充________达到保温。
(5)天天用冰块、温度计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时,需保持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请列举2条因素)
(6)制作保温杯的三个环节为: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以下排序合理的是( )。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如图甲是某个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如图乙是小科模拟湖泊生态系统制作的封闭式生态瓶。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8.根据图甲中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9.乙图所示生态瓶的生物配比存在不合理之处,请你提出两条改进建议:①________;②________。
40.评价小科制作的这个封闭生态瓶,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 )。
A.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 B.生态瓶内生物数量的多少 C.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41.小科将改进后状态良好的生态瓶一直放在黑暗环境中,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
42.若发现生态瓶中的小鱼频繁浮出水面,你觉得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43.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生态瓶中有________和氧气等生存物质。
参考答案:
1.(1)A
(2)需要
(3)绿色植物→蟋蟀→变色龙
(4)D
(5)D
【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根据动物自我保护的认识,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变色龙就是通过不断改变自身的颜色,来隐蔽自己,保护自己的。
【详解】(1)饲养箱里的绿色植物,它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来自绿叶的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要进行光合作用。
(3)观察饲养箱中的生物,能发现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蟋蟀→变色龙。
(4)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这对它的生存有保护作用,变色龙就是通过不断改变自身的颜色,来隐蔽自己,保护自己的。
(5)整个饲养箱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A 3.C 4.B 5. 热传导 热辐射 热对流 6. 良导体 热传导
【分析】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读图,根据实验可知,用酒精灯给A处加热的过程中,A处最先热起来,热从A处沿着铜丝向远处传递,B处的火柴离得最近,第一枚掉落的是B处的火柴,E处的火柴离得最远,最后掉落的是E处的火柴。
3.读图,根据实验可知,用酒精灯给A处加热的过程中,A处最先热起来,热从A处沿着铜丝向远处传递,E处的火柴离得最远,最后掉落的是E处的火柴。
4.从火柴掉落的情况来看,我觉得热是由温度高向温度低传递的。
5.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6.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铜是热的良导体,本题实验的传递方式属于热传导。
7.有机物 8.A 9. 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垃圾发电 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提高垃圾利用效率等
【分析】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家庭垃圾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可以变成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能够变成对植物有用的肥料。
7.扇形图能够直观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图甲可以看出所在地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有机物为主,占全部垃圾的54.0%。
8.选项A通过分析图表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cm层含量均低于30-60cm层含量,故A正确;
选项B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所以,生活垃圾并不是越多越好,故B错误;
选项C有害垃圾对环境危害较大,应该分类单独处理,剩余垃圾分类处理,对其中的纸、塑料、金属等材料进行回收处理,故C错误。
9.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所以所在地区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两条建议:①建立生物垃圾处理厂,处理占垃圾大多数的有机物,变废为宝;②垃圾填埋场要铺设衬垫,防止有害元素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10.C 11.排水管排出来的水中没有小动物 12.A 13.B 14.B 15.D 16.D
【解析】10.对三位同学的考察时间,有以下不同观点,你同意小刚的考察时间。小明的时间在二月份,天气较冷,河水有可能结冰。小红的考察时间在傍晚的五点,天色渐黑,会有安全隐患,所以C符合题意。
11.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到在河流的两岸,有一些排水管在往河中排水,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和他们不同的科学问题:从排水管中排放出来的水,会不会影响月河里的生物?从排水管中排放出来的水的成分是什么?排水管排出来的水中没有小动物?
12.为了获取排水管排放水的样品,三位同学可以用纯净水瓶容器取水,用农药瓶和碘酒瓶会引入杂质,影响检测的结果,所以A符合题意。
13.为了更好的研究水的污染,取得较好水样,选择离排水管远的,取水样的位置选择B位置。
14.取回来的水样,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但观察前,我们会静置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不能溶解的颗粒沉淀下来,比如沙子石头、植物的叶等,所以B符合题意。
15.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交流。考察活动结束后,三位同学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发现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达交流,所以D符合题意。
16.在记录表中,三位同学发现关于当地常见的动物青蛙的记录,结果并不相同,可以确定的原因是考察的日期不同。所以记录的结果不同,所以D符合题意。
17.D 18.B 19.C 20.B 2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及后续处理。
【分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要养成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装,改变混装的坏习惯。废旧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进行分类,再按照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后分类交给专门的处理加工厂进行处理。进行垃圾分类,既能实现垃圾减量,促进绿色发展,又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还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水平。
17.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垃圾,我们要养成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装,改变混装的坏习惯。废旧物品一般先按照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进行分类,再按照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后分类交给专门的处理加工厂进行处理。进行垃圾分类,既能实现垃圾减量,促进绿色发展,又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还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文明水平。
18.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杭州市日产生活垃圾中总质量最大的是易腐垃圾。
19.根据题干可知,可以通过堆积腐熟,作为种植花草底肥的是易腐垃圾。
20.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是我们防疫的基本准则。我们戴过的口罩应该作为有害垃圾或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21.多数废弃物中都有可再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果把垃圾在源头就分类放置,有的可以直接再利用,有的可以经过回收、加工再利用,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垃圾数量,还能让很多垃圾变废为宝。
22.D 23.A 24.B 25.C 26.容易浸水、不牢固、装载量小、不稳定等。
【分析】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在船上安装船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船前进的方向,船舵偏转的角度越大,船调转方向越快。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增大小船的体积,来增加载重量。
22.图中的竹筏筏头高高翘起,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能减小行进时的阻力,可以行驶得更快
23.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缺点是易浸水。
24.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做竹筏模型,首先要做的是设计并讨论制作方案;
2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我们在坐竹筏漂流时,坐在正中央的位置不容易侧翻,相对比较安全。
26.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缺点是易浸水、不牢固、装载量小、不稳定等。
27.(1)A
(2)装上防水装置
(3)C
(4)A
(5)A
(6) 小电动机、风扇、泡沫板、铝箔、电池、开关、导线
【分析】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详解】(1)此小船的动力原理与电动车的动力原理相同,都是电池的电力。
(2)测试过程中,龙龙发现明轮桨转动的水容易打湿电动机,你的解决办法是装上防水装置。
(3)小船在装载物品时,将小船分隔成几个船舱、选择不易滚动的垫圈作为装载货物都能防止侧翻。
(4)龙龙往小船中加入30个垫圈后,小船刚好沉没,此时记录船的最大装载量为29个垫圈。
(5)船的重心有些偏的时候,小船容易在原地打转或沿直线行驶。
(6)可以用小电动机、风扇、泡沫板、铝箔、电池、开关、导线这些材料制作一个方便装载货物的小船。
28.A 29.A 30.把船改成流线型,船头、船尾设计成圆弧形;载货区在一侧会导致偏沉、侧翻,应在对称位置增设载货区;船身硬纸板应包上铝箔纸,做好防水等。
【分析】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28.①画设计图时既要为虑船的大小、动力,还要为虑材料,成本等,正确;
②要对设计图进行论证,改进,正确;
③一次试航到达目的地就标志着整个造船项目结束了,错误;要经过多次试航才能确定船的情况;
所以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观点正确的是①②。
29.在多次试航中,某小组的小船均没有到达点,这可能是因为小船的运动方向没有保证、小船的动力不足;小船的动力足,运动方向指向了终点,那么’ 小船就会到达终点;
30.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把船改成流线型,船头、船尾设计成圆弧形,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载货区在一侧会导致偏沉、侧翻,应在对称位置增设载货区;船身硬纸板应包上铝箔纸,做好防水等。
31.食物链 32.鹭 33. 鹭 虾 鱼 34.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 35.A
【解析】31.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32.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该生态系统中,最凶猛的肉食动物是鹭;
33.根据题干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鹭、虾、鱼与水生植物之间没有直接的食物关系。
34.根据题干可知,上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
35.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由于人类的捕猎,蟹大量减少,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水生植物疯长,鹭的数量减少。
36.(1)C
(2) A D 高 低 热传导 热对流
(3)短
(4) 会 不是
(5)A
【分析】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称为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详解】(1)实验中蜡烛圈的作用是蜡烛受热融化,容易从铁丝上掉落,可以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2)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加热过程中,酒精灯右侧蜡烛圈最先掉落的是A,最后掉落的是D,说明了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这样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除了热传导外,热传递的方式还有热对流和热辐射。
(3)如果将实验中的铁丝换成同样粗细的铜丝,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个蜡烛圈掉落,所用的总时间比原来短,因为同样粗细的条件下,铜丝的导热效果比铁丝强。
(4)酒精灯左侧是蜡烛圈E也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向周围各个方向传递。
(5)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37.(1)C
(2)低于
(3)减少
(4)棉花
(5) 冰块的大小 时间
(6)B
【分析】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橡胶、塑料、木头、空气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用作隔热材料。
【详解】(1)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利于散热不利于保温。
(2)保温杯能够有效减缓热传递的速度,实现保温的效果,在保温杯中倒入一杯100℃热水,此刻的外层玻璃温度将低于100℃。
(3))热水瓶的内壁通常镀银,这样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减少热辐射。
(4)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同时满足减缓热量传递的目的,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棉花,既轻便又能较好的隔热。
(5)用冰块、温度计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时,需保冰块的大小和时间相同。
(6)制作保温杯的三个环节为:结构设计、产品制作、测试调整。
38.藻类→水蚤→小虾→小鱼 39. 增加绿色植物 小动物种类太少,可再增加田螺等分解者 40.A 41.不合理,没有阳光,植物无法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 42.增加水量或者增加绿色植物 43.食物
【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
38.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图甲中的一条食物链是藻类→水蚤→小虾→小鱼;
39.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乙图所示生态瓶的生物配比存在不合理之处,增加绿色植物和田螺等分解者;
40.生态瓶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我们制作的小生态瓶要想长期维持稳定,应该注意的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在评价自制的生态瓶时,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生态瓶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
41.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小科将改进后状态良好的生态瓶一直放在黑暗环境中,没有阳光,植物无法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
42.生态瓶中的小鱼频繁浮出水面是因为水中氧气减少,所以应该增加水量或者增加绿色植物;
4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生态瓶中有食物和氧气等生存物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