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生物的流动镶嵌模型想一想?如果让你制作一个细胞模型,作为细
胞膜的材料有三种:塑料袋、普通布和
弹力布,你认为哪种材料最能体现细胞
的功能?
弹力布(1)细胞膜是由脂质参与组成的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提出假说:
膜是由脂质
组成的[资料一]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资料二] 细胞膜提取分离和成分分析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2)验证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格伦德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资料三] 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过程 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
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
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资料四]三明治”结构模型 一层明层(脂质)两层暗层(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变形虫在吞噬草履虫时间:1970年
人物:Larry Frye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资料五]免疫荧光技术细胞融合实验结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细胞膜外表,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做糖被。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总结
一 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19世纪 欧文顿 膜由脂质构成
20世纪初 化学分析 脂质 蛋白质
1952 荷兰科学家 磷脂为双层
罗伯特森 三明治静态膜型
1970 荧光标记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 桑格和尼格森 流动镶嵌膜型二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
3、细胞膜外表,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做糖被。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4、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结构(流动性) 功能(选择透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