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第三部分 考点攻略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写人抒情散文阅读之二
目录
01
02
群文阅读训练
单元写法归纳
03
以读导写提升
单元写法归纳
文章篇目 写法特点
《藤野先生》 (回忆性散文) 文章选取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回忆我 的母亲》 (回忆性散文) 文章选取具体事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描写了母亲在贫苦家境中坚忍、乐观的优秀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
文章篇目 写法特点
《列夫·托尔斯泰》 (人物传记) 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突出其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以此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美丽的颜色》 (人物传记)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文章记叙了居里夫人在艰苦环境下提取镭的过程,表现居里夫人坚忍、乐观、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群文阅读训练
1. 群文主题——写人抒情散文:本组选文都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格和精神,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怀念或赞美之情。
2. 阅读方法:
(1)速读文章,概述具体事例。
(2)注重细节,分析人物品质、思想。
(3)赏析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阅读指引:
篇 名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老舍先生》 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文章选取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老舍先生善良平和、热情好客、谦逊淳朴的形象特点。
《我的父亲》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丰满人物形象: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父亲在“我”成长中对“我”的关爱和教导,既表达了父亲深沉的爱,也刻画了父亲疼爱子女、宽厚谦逊、严于律己的人物形象。
篇 名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远航归来》 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文章回忆了王老师的种种往事,突出王老师富有才华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拜谒李时珍》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塑造李时珍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伟大医者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概述典型事例的方法:
1. 要素归纳法:具体事例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将它们合理组织起来,就可以得出主要内容。
2.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首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概括,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3.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 线索提炼法:以文章线索为脉络,将行文中的具体情节串联起来,如阅读《说和做》,抓住“说和做”的线索,便能概述出闻一多说和做的几件事。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概述典型事例, 分析人物形象 确定事件段落+概括要素+体现的性格特点。(关注变色语句)
(一)老舍先生(15分)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
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自己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
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
.
.
.
.
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的,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 “再添一点,再添一点!” “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做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
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⑥1954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选自《汪曾祺作品集》,有删改)
1. 阅读选文第①~④段,说说老舍先生有哪些生活情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爱花成性。②执壶倒茶。③摆杏闻香。④喜好藏画。
2.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在这里形容老舍先生有礼貌地与客人握手、亲自为客人倒茶的情景,表现了老舍先生的热情好客。
.
.
.
.
3. 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第④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说明了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是真正的关怀和敬重,表现了老舍先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4. 第⑤段写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的事情有何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一是为了帮助盲艺人,二是为了不让盲艺人的“玩意儿”绝了。这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又表现了他自觉保护民间技艺的责任心。
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位置及其作用:
1. 在记叙文开头运用议论、抒情的作用:起到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 在记叙文中间运用议论、抒情的作用: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运用议论、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和概括总结的作用。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丰满人物形象
3. 在记叙文结尾运用议论、抒情的作用:①点题。②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③对全文进行总结,使人物形象的轮廓更加清晰。④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圈画议论、抒情句, 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关注文章议论、抒情的语句+提取核心词语(关注变色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关注变色语句)。
(二)我的父亲(15分)
莫 言
①在我参军离家前近二十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 ”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 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她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姑姑说她们年
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 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②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③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
④还有一次是在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⑤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⑥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虽然父亲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而半途而废。
⑦学医不成,父亲心中肯定对我失望,但他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演出, 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⑧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
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虚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后来我从棉花加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来,父亲从没问过我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
.
⑨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得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⑩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提醒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 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
恩,不要记别人的仇。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发挥了作用。父亲经历过很多事,对近百年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他自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但他从来不说,我也不敢直接去问他,只是在家里来客,三杯酒后,借着酒兴,父亲才会打开话匣子,谈一些历史人物、陈年旧事,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识地讲给我听的,我努力地记忆着,客人走后我就赶快找笔把这些宝贵素材记下来。
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所谓的“莫言旧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
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我获奖后旧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做文章。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
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当然,也许会有人就我父亲这两句话做出诸如“世故”甚至是“乡愿”的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反正我是要把这两句话当成后半生的座右铭了。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半头总比自觉高人一头要好吧。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 作者童年的成长过程中,曾深深感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简要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父亲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
②父子俩一起抬石头,父亲用关切的目光打量“我”并赞赏地点头。
2.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画横线的句子,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①对待孩子上:疼爱孩子,为孩子前途着想。②对待名利上:轻钱财,重名誉。③对待他人上:宽厚质朴,低调谦虚。④对待自己上:严于律己。
3. 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
(2)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未”和“一直”两个词语写出父亲对“我”从事写作的尊重,从来没有停止对“我”的关爱,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
.
4. 下列格言与父亲对“我”的提醒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B.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B
4. B【解析】根据第⑩段可知,父亲提醒“我”要谨慎、谦虚、全面看待问题、待人宽厚。B选项的意思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与父亲对“我”的提醒无关。故选B。
5. 如何理解文中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含义 (3分)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包含了父亲对“我”的自豪、期许、勉励,也表现出父亲的谦虚、质朴、低调。
1. 欲扬先抑的手法: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贬低,从贬抑处落笔。
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2. 欲扬先抑的作用:
(1)抑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抑”起的是衬垫作用,更能突出“扬”的部分。
(2)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能使文章的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欲扬先抑手法的作用 反衬……特点,为下文做铺垫+突出强调、表现了……的特点+欲扬先抑的作用。(关注变色语句)
(三)远航归来(15分)
肖复兴
①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些日子,总想起王老师。王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但我还清楚记得他的名字叫王继皋。
②王老师是我们班语文课的代课老师。那时候,我们的语文任课老师病了,学校找他来代课。他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门口,引得全班同学好奇的目光,聚光灯一样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梳着一个油光锃亮并高耸起来的分头,身穿笔挺的西装裤子,白衬
.
衣塞在裤子里面,很精神的打扮。关键是脚底下穿着的那双皮鞋格外显眼:古铜色,鳄鱼皮,镂空,露着好多花纹编织的眼儿。
③从此,王老师在我们学校以时髦而著称,常引来一些老师的侧目,尤其是那些老派的老师不大满意,私下里议论:校长怎么把这样一个老师给弄进学校来,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④显然,校长很喜欢王老师,因为他有才华。王老师确实有才华。王老师和我们原来语文老师教课最不一样的地方,是每一节课都要留下十多分钟的时间,为我们朗读一段课外书。
这些书,都是他事先准备好带来的,他从书中摘出一段,读给我们听。书中的内容,我都记不清楚了,但每一次读,都让我入迷。这些和语文课本不一样的内容,带给我很多新鲜的感觉,让我充满好奇和向往。
⑤王老师朗读的声音非常好听,他的嗓音略带沙哑,用现在的话说,是带有“磁性”。而且,他朗读的时候,非常投入,不管底下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他都沉浸其中,声情并茂,忘乎所以。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有时候,同学们听不大懂,有调皮的同
学开始不安分,故意出怪声,或成心把铅笔盒弄掉到地上。他依旧朗读他的,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也是他自己的世界里。
⑥王老师的板书很好看,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见到的字写得最好看的一位老师。他头一天给我们上课,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王继皋”三个大字,我就觉得特别地好看。我不懂书法,只觉得他的字写得既不是那种龙飞凤舞的样子,也不是教我大字课的老师那种毛笔楷书一本正经的样子,而是秀气中带有点儿潇洒劲头儿。我从没有描过红模子,也从来没有模仿过谁的字,但是,不知不觉地模仿起王
老师的字来了。起初,上课记笔记,我看着他在黑板上写的字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写。后来,渐渐地形成了习惯,写作文,记日记,都不自觉地用王老师的字体。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读中学,即使到现在,我的字里面依然存在着王老师的字的影子。这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个人对你的影响,竟然可以通过字延续那么长的时间。
⑦不仅字写得好看,王老师人长得也好看。我一直觉得他有些像当时的电影明星冯喆。那时候,刚看完《南征北战》,觉得特别像,还跟同学说过,他们都不住地点头,也说像,真像。
后来,我又看了《羊城暗哨》和《桃花扇》,更觉得他和冯喆实在是太像了。这一发现,让我心里暗暗有些激动,特别想对王老师讲,但没有敢讲。当时,年龄太小,觉得王老师年龄很大,师道尊严,拉开了距离。其实,现在想想,王老师当时的年龄并不大,撑死了也不到三十。
⑧王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好几次讲完课文后留下来的那十多分钟,他没有给我们读课外书,而是教我们唱歌。他自己先把歌给我们唱了一遍,唱得真是十分好听,比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唱得好听多了。沙哑的嗓音显得格外浑厚,他唱得充
满深情。全班同学听他唱歌,比听他朗诵要专注,就是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托着脑袋听得入迷。
⑨不知道别的同学是否还记得,但我到现在记忆犹新。王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歌名叫作《远航归来》。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里面的每一句歌词:
祖国的河山遥遥在望,/祖国的炊烟招手唤儿郎。/秀丽的海岸绵延万里,/银色的浪花也叫人感到亲切甜香。/祖国,我们远航归来了,/祖国,我们的亲娘!/ 当我们回到你的怀抱,/火热的心又飞向海洋……
⑩一连好几次的语文课上,王老师都带我们唱这首歌,每一次唱,我都很激动,仿佛真的是一名水兵远航归来,我那时尽管连海都没有见过,但觉得银色的浪花和秀丽的海岸就在身边。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这首《远航归来》,还常常会在耳边回荡。这首歌,几乎成了我的少年之歌,成了王老师留给我难忘旋律的定格。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阅读全文,说说第③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反衬王老师与众不同,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才华和精神气质,引出下文。
2.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声音比作水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王老师声音优美动听、沁人心脾、令人沉浸其中的特点。
(2)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神态描写,通过王老师深情的眼神,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憧憬。
3. 王老师给“我”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穿着有品位、精神气质好。②上课方式新颖,有吸引力。③声音好听,朗读声情并茂。④字写得好,秀气又潇洒。⑤歌声充满深情,让人入迷。
4. 文章以“远航归来”为题,有哪些用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远航归来》是王老师唱给“我们”的歌,表现出王老师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②引起“我”对王老师种种往事的回忆和深深怀念。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深化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憧憬。
1. 环境描写:
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2. 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
①定义: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
②作用:A.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B.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突出人物性格。C. 用作文章内容的过渡。
(2)社会环境描写:
①定义:社会环境描写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或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②作用:A. 交代时代背景,为人物的命运做铺垫。B.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
训练重点 技法归纳
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性格。(关注变色语句)
(四)拜谒李时珍(15分)
陈世旭
①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②蕲春,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③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④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⑤“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⑥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着浓浓的药香。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①的脸上尽是忧戚。
.
.
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清癯、此般忧戚的神情。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⑦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⑧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
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兆。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③的身影。
⑨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上,你为百姓守候一生。
⑩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④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
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新的日子,生命都在苍天下繁育。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里,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于是“穷搜博采,芟烦补阙⑤,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忍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的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被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
大医者朴素的背影。“李时珍”,远不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他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释】①清癯(qú):清瘦。②私淑弟子:未亲自受业的弟子。③杏林春暖、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形容医生医术高明。④神农氏:相传神农氏亲尝百草,发明医药。⑤芟(shān)烦补阙(quē):删去繁杂的内容,补上缺漏的内容。
1. 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属于什么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属于环境描写。第一句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烘托了李时珍高洁高尚的形象。第二句中的“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2. 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的形象起到哪些作用?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使得李时珍的形象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的形象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②衬托李时珍形象的伟大。③体现李时珍的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传承。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
.
(2)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突出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的形象。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内涵?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②李时珍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③赞扬李时珍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
【写作提升】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与性格。
【方法指导】选取典型材料的注意事项:
1. 围绕中心挑选材料、剪辑材料。中心是挑选材料、剪辑材料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2. 从不同角度,通过多个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在展开记叙时要让每一事件都与人物的品格相对应,要让每一事件都起
以读导写提升
到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从多个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要让每一件事有机地从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
3. 选取自己熟知且印象深刻的事件来凸显人物的特点。选取自己熟知的事件才能做到观察仔细,写得具体;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佳作展示】
那一刻,那身影
夜色渐渐褪去,黎明的曙光出现在天际。晨曦中,他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眼前……【点题】
一手拿着体温枪, 一手伏在案前登记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夜幕下,他的身影又一次忙碌在人群中……他从不烦躁,从不发火,蓝色口罩遮掩不住那眉宇间的一丝笑意,而后递上的一句让人欣慰的暖心问候。这已是疫情以来他的第94个工作日。【描写人物的工作状态,突出人物的温和亲切】 他是我们小区的保安——老徐。
从我搬到新晋小区开始,老徐就是这里的保安,算起来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别的保安来的来,去的去,只有老徐始终坚守着岗位,小区的措施方案,小区的要求纪律,老徐都会不厌其烦地让业主知晓……他常说,虽不在这边住,但他觉得这儿是他的家。他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的闲适的老年人,喜欢这里忙碌的中年人,喜欢这里朝气的青年人,喜欢这天真的孩子们。小区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徐”。【描写人物的工作态度,表现人物的认真负责】
“老徐,我的东西先放你这儿,我一会儿回头拿!”“好嘞!”
“老徐,帮忙看一下我家狗狗!”“好嘞!”
“老徐,从超市回来买多东西了,搭把手帮个忙!”“好嘞!”
老徐说话时笑意从眼底弥漫到眼角眉梢,再从眼角眉梢迅速晕开, 一声“好嘞”拉近了小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暖暖的水流缓缓漾漾地渗入人们的心……【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
也许在老徐的字典里,帮助别人已成为一种工作职责。他总说,人嘛,谁都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这不,当人们骑着电动不方便刷卡开门时,老徐又抢先一步,上前刷卡,与人方便。
小区铁门开合的声音在老徐的陪伴下为他人留下了一抹馨香,晕染在人们生命的序章……
岁月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照出各自独特的经历。年轻时,老徐开过饭店下过海,当过厨师修过车,退休后,老徐做起了保安,一干就干到了现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疫情以来,老徐严格把控出入关,切实做好工作事。小区住户情况,业主老家之地,人员流动现状,老徐是一清二楚。最近,就连回国隔离期满返回小区的人员老徐也是明明白白。这段时间,老徐身上总装有一个小本子,本子上密密麻麻写着各家的信息。疫情防控,足不出户的这段日
子,小区上上下下的生活用品,几乎老徐都要挨家挨户送到门前;快递物件,老徐也是如此送达。他为人民服务,给防控助力,为明天加油!【再次通过典型事例,突出老徐的认真负责、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为人热心】
这天,当老徐为我送来快递,我追出去想要亲口道一声谢谢时,但老徐已下楼远去,看着老徐的背影,我竟不觉湿润了眼眶。
岁月是一条深邃的河流,流淌出老徐热心的节奏。有他的地方,就有坦然与乐观;有他的地方,就有温暖与笑意。他伫立的身影,便是小区独特的风景。【呼应开头,再次点题,总结全文】
【写作点评】文章通过多个典型的生活事件来描写了老徐,选材虽然只是普通的生活小事,把“老徐”刻画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真情实感。且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多个侧面去展现了老徐的不同的性格,但整体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