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四部分 1+X群文阅读精练
七年级上册
1 咏 雪
《世说新语》
目录
01
全文精析精练
02
考点演练
03
群文比较阅读
全文精析精练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 )。”兄女曰:“未若( )
随文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急
大体
相比
不如,不及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趁、乘
环境描写:文章两次写雪,既以寒雪反衬家庭聚会的温馨,又能自然引出“__________”的事件。
神态描写:文章通过对谢安“__________”的神态描写,从侧面暗示其对谢道韫文学才华的赞赏。
内容精解(理解填空)
咏雪
大笑乐
“内集、欣然”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___________,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身份
《咏雪》描绘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主旨
思维导图
1. 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咏雪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
3. 咏雪的两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4. 谢道韫对雪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
5. 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
B.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撒盐空中差可拟/空谷传响
D.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尝稍降辞色
D
1. D【解析】A. 聚集/停息;B. 和/欣赏;C. 天空/空旷;D. 否定词,不。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独往湖心亭看雪
B. 与儿女讲论文义/手把文书口称敕
C. 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
D. 未若柳絮因风起/求闻之若此
C
2. C【解析】A. 动词,下雪/名词,雪;B. 文章/公文;C. 可以;D. 比得上/像。
1.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一)阅读《咏雪》与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文比较阅读
世家子赴试
有一世家子,颇能文,初赴童试讫,父令诵文,谓必首选,及揭案,竟不录。父怪之,以让县尹,尹检视原卷则是用笔淡如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父怒,罚其子跪于阶下,厉声责问。对曰:“场中无童子磨墨,只就黑砚抻写,奈何?”
(选自《寓林折枝》)
原文
有一个世家子弟,颇能写文章,第一次参加童试后,(他的)父亲叫他背诵(他写的)文章,(听后)认为必定是首选,但等到开榜竟然没被录取。父亲觉得奇怪,就责问县官,县官查看原试卷,原来是写字的笔墨淡如薄雾,若有若无,不能辨认。父亲发怒,罚他的儿子跪在台阶下面,厉声责问。他回答说:“考场中没有童仆在旁边帮我磨墨,只好就着黑砚台(的残墨)掭(tiàn)笔写,我能怎么办呢?”
参考译文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颇能文 ________________
(2)初赴童试讫 ________________
写文章。
第一次。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令诵文,谓必首选,及揭案,竟不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尹 检 视 原 卷 则 是 用 笔 淡 如 薄 雾 乍 有 乍 无 不 可 辨 识。
(他的)父亲叫他背诵(他写的)文章,(听后)认为必定是首选,但等到开榜竟然没被录取。
/
/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世家子是一个只会读书、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
B. 本文与《咏雪》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本文与《咏雪》的共同特点是裁剪得体、详略得当、语言精练。
D. 文中的世家子与谢道韫、谢朗一般,文学才能高,
生活能力差。
D
4. D【解析】《咏雪》并未提到谢道韫、谢朗生活能力差的问题,选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5. 本文的作者与《咏雪》的作者分别表达了自己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作者借世家子落榜的故事,表达了对富家子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不能自理,无法独立生存的现象的讽刺。《咏雪》的作者借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故事,表达了对谢道韫的赞赏。
(二)阅读《咏雪》与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公廷相①,道艺纯备②,为时名臣。余谒公私
第③。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④,一 舆 人⑤蹑⑥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⑦,更不复顾惜。居⑧身之道亦犹是耳傥⑨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张瀚《松窗梦语》)
原文
【注释】①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②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③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④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⑤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⑥蹑:穿(鞋)。⑦沾濡:浸湿。⑧居:守持。⑨傥:倘若,假如。
兵部尚书王廷相,他的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访,他邀请我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乘轿走在大街上,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拣着地面小心谨慎地行走,唯恐弄脏了鞋子,转弯进入京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鞋子浸湿了,此后就不再顾及和惋惜(鞋子)了。为人处世的办
参考译文
法,也还是这样罢了,假如一旦堕落,误入歧途,将会没有什么歹事做不出来。”我回到家,非常佩服王公所说的话,终生也不敢忘记。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谒公私第 ________________
(2)更不复顾惜 __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灰厂历 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拜访。
再。
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拣着地面小心谨慎地行走,唯恐弄脏了鞋子。
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居 身 之 道 亦 犹 是 耳 傥 一 失 足 将 无 所 不 至 矣。
4. 本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采用类比说理的方式,通过将人们雨天走路湿鞋的生活小事与为人处世一旦堕落便无所不为进行类比,引导“我”明白“为官守身”的重要性,教导通俗易懂,使人易于接受。
5. 本文和《咏雪》都是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才能,结合选文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通过“余退而佩服公言”,侧面赞美王廷相的才能和品质;《咏雪》通过描写“公大笑乐”,从侧面暗示谢安对谢道韫文学才华的赞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