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三轮复习地理:海岸带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三轮复习地理:海岸带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5 16:2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海岸地带
海岸带
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
潮间带
水下岸坡
潮上带
海岸线
海岸线
狭义的海岸带其主体是指潮间带,大潮期间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间的海岸部分。
广义的海岸带是指从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沿海湿地、河口、海湾、近岸岛屿及周边海域
(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
7. 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 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8. 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海岸线的变动
(2022全国乙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图7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
海岸线的变动
(2021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图2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1题。
9.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0.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
珊瑚礁的形成
(2020全国甲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
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
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人工岛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
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海岸线的变动
海岸地带的水沙运动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海岸地带的水沙运动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海岸地带的水沙运动
1
海进:海水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向陆地内部推进的现象,也称海侵;
海退:陆地面积扩大,海洋面积缩小,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的现象;
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因素
海岸线往陆地方向推进
海岸线往海洋方向后退



退
陆地位置变动
陆地下降
陆地抬升
海平面升降
上升
下降
地壳运动
岩层形变
地壳下降
地壳下降
岩层受重力增大,形变压缩
岩层受重力减小,形变恢复
气候
气温升高
气温降低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加强
沉积作用加强
人类活动
(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
7. 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 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C
(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
8. 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
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C
B
D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陆地
河 流

海洋


起始点
监测剖面
陆地
海平线
水深2m位置
13km
陆地
海平线
动态平衡
河流
海岸带




堆积
侵蚀




13km
陆地
海平线
13km
水深2m位置
15km
水深2m位置
10km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B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