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母爱
是一座高高的山
无论你有多大困难
她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为我们撑起
头顶上的绿荫,
那高耸的身躯
为你遮风挡雨,
令你心安神怡。
《麻雀》说课
《麻雀》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章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了小麻雀的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歌颂了“母爱”这一强大的力量。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课后提示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并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减缓了坡度。
根据新课标学段要求,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实
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4.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1、4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完成2、3)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析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
麻雀的,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
1、突出训练重点。紧紧抓住描写老麻雀的词句进行
品读,感知老麻雀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崇高形象。
2.指导感情朗读。 整堂课上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
充分感知、理解、积累语言。
1.课前自主预习,产生阅读期待。
2.质疑问难,以读促思。《课标》强调:要使
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在
预习中的疑惑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让学生自主学
习,通过读、思、划、议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
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3.合作探究,升华情感。围绕教学难点,结合课
后思考练习题3的两句话,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小
组合作,汇报交流,最后教师总结提升。
(一)理清思路,直奔重点
(二)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三)改写结尾,触发新思
(四)欣赏歌曲,表达母爱
(五)拓展延伸,走出课堂
(一)理清思路,直奔重点
1. “课文写了哪几样动物,它们
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回顾课文写作
顺序。
2. “这个故事中最扣人心弦,最惊
心动魄的场面在哪儿?”引导学生直奔重
点段(第4——5自然段)。
(二)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⒈比较句子,领会含义
⒉前后对比,发现矛盾
⒊结合语境,体会矛盾
⒋探究寻根,破译矛盾
(二)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第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充分展示了老麻雀
“勇敢”与“胆怯”相互交织的双重性格。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自
悟,发现这种性格上的矛盾,然后结合语境去主动探究产生
这种双重性格的根源,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是从以
下四个环节把学生思维步步引向深入。
⒈比较句子,领会含义。教师出示下列两个句子,引导
学生比较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
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中所包含的三层意思:
①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时快疾的样子。
②写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儿的急切心情。
③写出了老麻雀的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
一个“落”字写出了老麻雀为拯救幼儿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⒉前后对比,发现矛盾
引导学生再将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
话连起来读读,鼓励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矛
盾:既然‘落’字写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
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
⒊结合语境,体会矛盾
老麻雀的这种“勇敢”与“胆怯”的矛盾
性格在第5自然段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
致。“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
行为都展示了其中的矛盾,从而产生了
急需解疑答疑的学习内驱力。
⒋探究寻根,破译矛盾。
老麻雀矛盾性格的产生根源潜藏在第5自然段的最后两句中.“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老师充当“向导”的角色,领着学生探究寻根。在老麻雀看来,猎 狗是个庞大凶狠的动物,从力量上讲老麻雀决不是它的对手,与之搏斗,老麻雀不堪一击,这样非但救不了幼儿,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赔上,所以内心十分惊恐不安。但这不仅没有损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学生在探究寻根,破译矛盾的过程中,自然会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改写结尾,触发新思
作者的仁慈使结尾富有喜剧色彩,但这个故事中如果没有人的主宰,那么结局会如何呢?让学生改写文章的结尾。不管两麻雀的结果是祸是福,都会引发学生更多、更深、更新、的思索。
(四)欣赏歌曲,表达母爱。
欣赏《母亲》这首歌,引发学生对母爱的回忆,在题目上方写下此时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
(五)拓展延伸,走出课堂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下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准备开展《慈母情深》故事会。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紧扣文章结构和重点词句,设计如下板书: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
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