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你知道什么是“两弹一星”吗?
两弹一星
两弹
一星
核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
氢弹
“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横空出世:两弹一星
视频:中国第一颗氢弹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抵制帝国主义国家武力威胁,打破西方大国核垄断,保卫我国国家安全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当时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为何能研制成功?
国家重视
科学家贡献
材料一:1960年,进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处在饥饿的边缘。有外国人嘲笑说,你们中国穷的五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想搞什么导弹、原子弹。
环境艰苦
材料二: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将重要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并停止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专家撤走
经济困难
任务:思考科研人员们遇到哪些困难?
金银滩草原模拟场景
回国艰难
别妻离子
隐姓埋名
从社论中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作用
【美联社新德里10月16日电】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共产党中国星期五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原子大国。
【合众国际社东京10月17日电】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摘编自:方华 史册主编. 参考的启示:国事卷 4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氢弹之父”——于敏英雄榜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两弹一星”
简 介
视频:钱学森:赤子归国
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之后,西方依然看不起中国,当时的美国媒体就叫喊:中国的原子弹是废品,形容为有弹无枪。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傲慢地说:“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无从发挥作用。从现在看,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
钱学森(1911-2009)
199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赫鲁晓夫在回答毛泽东向他询问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予中国帮助时,惊讶的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
——周光召《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2017年5月,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如果将传统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举个例子,使用亿亿次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所需时间为100年,而使用一台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求解同一个方程组,仅需0.01秒。
光量子计算机
2017年8月10日 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潘建伟团队)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是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视频:一首歌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成就: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完成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研究对象:
载人航天
代表人物:
杨利伟、翟志刚。
载人航天团队
天宫一号与
神舟八号连接
神舟八号飞船即将发射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汇对接任务
2011.11.1
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
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飞船
2013.6.11
2016年10月17日太空飞船神舟十一号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
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景海鹏第三次进入太空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视频:袁隆平珍贵视频
1959—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成为影响全局的揪心问题,人民口粮严重短缺。全国受灾面积达到9亿多亩,占全国16亿亩耕地面积一半以上。饥饿、逃荒、浮肿病、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等情况出现并呈增加趋势,都因为粮食的极度匮乏。
——《周恩来总理为解决困难时期
的粮食问题呕心沥血》
如何解决中国人粮食问题?
袁隆平的科研历程 1960年 开始进行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64年 在试验田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1966年 文革期间,被关牛棚,试验秧苗全部被毁
1968年 试验秧苗被人连根拔起,即将成功的实验再此终止
1969年 3000多组杂交组合实验,都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1973年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中国培育杂交水稻第一人;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第一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意义:
①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②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袁隆平院士在田间观察水稻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198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
视频:屠呦呦
屠呦呦
(1930—)
成就:
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
屠呦呦
屠呦呦团队
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
药物(青蒿素)
屠呦呦形象漫画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3.影响
①对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②对个人: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屠呦呦与青蒿素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共和国勋章
不骄不躁,大公无私、不懈努力、以天下为己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科学家精神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技发展进步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
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对科技工作的重视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无私奉献
③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③科技进步改变了各国经济结构和推动经济全球化
(2)启示
“双百”方针的提出
1.时间:
2.人物:
3.内容:
4.意义:
1956年
毛泽东
艺术——“百花齐放”
学术——“百家争鸣”
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毛泽东题词
前
1978年
后
文学
话剧/电视
舞剧
《茶馆》剧照
《东方红》剧照
《丝路花雨》剧照
电影
总体风格: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总体风格: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莫言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代表作
中国优秀文化作品
2022年7月8日
第二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提名
思考:为什么建国以来科技文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
政策方针引领推动
科研人员无私奉献
全国人民积极支持
数以百万计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沉睡的山沟里,在他们中,既有从国家机关抽调的领导干部,也有选调的科技人员,还有从沿海内迁的职工和从老工业基地抽调的工程管理人员、生产骨干,加上建筑安装队伍、部队官兵和当地民兵,总共四百多万建设大军.———《解码西部铁军》
国家加大科技投入
【课堂总结】
科技文化成就
经过
意义
1964原子弹
1966导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
开始:1950.10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
结束:1953.7美国被迫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国内:抵御/捍卫/保卫..
国际:稳定/维护/提高..
抗美援朝精神
宣言书
里程碑
科技
文化
两弹一星
1999“神一”(无人)
2003“神五”(载人)
2008“神七”(出舱)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抵抗疟疾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农业医学
载人航天
“双百”方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文化自信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