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6 04: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抗战老兵方队
通过着装,说说他们分别来自哪支军队?
国民党滇西远征军老兵卢彩文
八路军
新四军
国民
革命军
“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阅兵安排了部分国民党老兵受阅。”——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吴荣元说
火眼金睛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卢沟桥事变
“国共合作宣
言”的公布
1935年,中共瓦
窑堡召开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
抗战的开始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国民政府正规军在国统区内阻击来犯日军的进攻,多为大兵团作战。
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敌后战场
温故知新
正面战场
先后组织了: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正面战场是国统区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主要作战部队是中国国民党,也称国民党正面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
一、台儿庄战役
打通南北战场
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想一想: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1.背景:
2.时间:
3.地点:
4.人物:
5.结果:
日军为打通南北战场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李宗仁
共歼敌1万余人
李宗仁在台儿庄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6)意义:
①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获胜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肉搏战
准备围歼日军的中国军队陆续抵达攻击位置,在包围台儿庄的日军外围,形成一个更大的反包围圈。
二、武汉会战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包括自苏联所得到的军事及技术援助(苏联航空志愿队)。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1.背景
大别山
鄱阳湖
长江两岸
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力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2.时间:
3.重要战役:
1938年6月
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决堤
万家岭战役
——
迫使日军放弃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
二、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日军攻入武汉
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形势图
武汉
二.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
牺牲最重,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特点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参战兵力最多、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
4.结果:
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5.意义:
(1)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937.7北平
天津沦陷
1937.11上海沦陷
1937.12南京沦陷
1938.10广州
武汉沦陷
速战速决 灭亡中国
(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
1938.10
七七事变
1937.7.7
敌后战场局部反攻
1941年初
日本投降
1945.8
战略
防御
战略
相持
战略
反攻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毛泽东《论新阶段》
日军占领广州市政府
广州
失陷
华北、华中、华南沦陷
武汉
失陷
消耗日军兵力物力财力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
长沙
1.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为得逞。
2.时间:
3.地点:
4.结果:
5.意义:
1941年12月
湖南长沙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结果: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
“战神”薛岳
长沙
四、豫湘桂战役
1.背景:
2.时间:
3.结果: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被俘的中国军人
豫:河南
湘:湖南
桂:广西
国民党威信降低、丧失民心
国民党豫湘桂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1931年
1937年
1938年
1944年
1944年6月历经
战火的长沙陷落。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
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
日军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豫湘桂战役丢失国土示意图
(1944年4月——12月)
军队
50-60万
机场
43个
城市
146座
沦陷人口
6000万
国民党正面战场
01
台儿庄战役
02
武汉会战
03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远征军
04
豫湘桂战役
05
中国
远征军
太原
徐州
武汉
长沙
上海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台儿庄战役
保卫大武汉
第三长沙会战
豫湘贵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歼灭大批敌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丢失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时间:1938年6月——10月
重要意义: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38年3月
时间:1941年12月
指挥者、经过
重要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重要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1944(最大的一次败仗一溃千里)
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
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互相配合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驱逐日寇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国民党
共产党
局部抗战
1931
抗战阶段梳理
全面抗战
1937
1945
阶段
时间
标志事件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战争
国家的荣光值得我们骄傲分享,
但民族的苦难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铭记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