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5 19:2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卷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菜多产于我国西北草地和荒漠,是生长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固氮蓝细菌,具有独特的耐旱机制和固氮能力。下列与发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菜细胞中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B.发菜染色体上的 DNA 与 RNA 的碱基种类完全相同
C.发菜细胞内含有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D.发菜独特的耐旱性可能是存在液泡的结果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因此地壳中的元素在生物体内都能找到
B.晒干的种子细胞内不含有结合水,有利于种子长时间储存
C.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定期给土壤松土,可增加氧气含量,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B.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是为了促进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C.蔬菜应储存在低温、无氧的环境中,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人在剧烈运动时 O2的消耗量会多于 CO2的产生量
4.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发生细胞分化
B.细胞分化实质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5.对出现下列实验现象可能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原因
A 绿叶色素提取液的颜色较浅 加入无水乙醇过少
B 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细胞多层重叠 解离时间过短
C 洋葱表皮细胞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
D 蛋清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未显紫色 未进行水浴加热
A.A B.B C.C D.D
6.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后代表型比例为 ( )
A.2∶1 B.9∶3∶3∶1 C.4∶2∶2∶1 D.8∶3∶3∶1
7.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 )
A.噬菌体不含有蛋白质 B.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8.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子代的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
D.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能直接选择生物的基因型
C.外来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D.自然选择决定了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10.2023年杭州亚运会即将拉开帷幕,届时将有众多运动健儿一展风采。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碳酸氢盐 D.O2
11.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础活动,图示为人膝跳反射示意图,甲一丁表示神经元,①②③ 是其中的突触。下列关于敲击韧带完成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伸肌
B.神经元甲为传入神经
C.突触③不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元丁传递神经冲动给屈肌
13.下图表示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过程,(+)和(-)分别表示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到寒冷刺激后,只有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
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抑制①和②的分泌
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的调控
D.①和②不属于反馈调节
14.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异常时,会导致机体异常或患病。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免疫防御过弱——易被病原体感染 B.免疫监视低下——可能发生肿瘤
C.免疫自稳异常——易患自身免疫病 D.免疫防御过强——会患免疫缺陷病
15.植物激素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是( )
A.凤梨成熟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凤梨果实的成熟
B.棉花开花期喷洒适当浓度的脱落酸——防止落花落果
C.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未传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
D.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16.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并使靶细胞裂解
17.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甲)、迁入率和迁出率(乙)、年龄结构(丙)、性别比例(丁)等,其中对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预测作用及预测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不同 B.丙,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可能不同
C.甲和乙,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相同 D.丁,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可能相同
18.一般来说,影响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的生物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有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食物 ②火灾 ③地震 ④天敌 ⑤泥石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群落中某种生物的数量称为物种丰富度
B.一块农田中不同高低的玉米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C.生物群落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物种的生态位
20.我国古代的文章和诗词中记载了许许多多的生物学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蓁蓁。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蜾蠃在螟蛉身上产卵,说明两种生物之间有体内寄生关系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诗句中描写的美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中的“关关”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2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反复循环,逐级递减 B.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反复循环,逐级递增 D.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22.甲、乙、丙、丁是处于某条捕食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上的四种生物,其体内重金属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取食关系最可能是( )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丁→乙→甲→丙 D.甲→乙→丙→丁
23.(1)抹香鲸在洄游过程中能发出230分贝的声音,便于和家庭成员沟通,或通过回声定位描绘海底地图。(2)海蛞蝓受惊释放紫色液体,以迷惑或麻醉天敌。(3)蜜蜂在发现蜜源后,以舞蹈动作“告诉”其他蜜蜂去采蜜。上述三个实例分别属于( )
A.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 B.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C.物理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D.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
24.下列与生态学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种生物不同种群中,种群密度越大则出生率越大
B.不同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一个群落中,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越大则种间竞争越剧烈
D.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则单位时间内同化的能量通常越大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保护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12分)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a~h物质中,c和e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b和g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物质名称)。
(2)①~⑤生理过程中,①和②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代表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中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C3”或“C5”)。
(4)若黑暗中,某植物吸收6mol的O2用于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结果产生12mol的CO2,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升高血糖的主要激素是_____,此激素具有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
(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_______,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_____(增加 / 减少)。
(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
28.(14分)某种扇贝具有不同的壳色,其中桔黄壳色深受人们青睐,科研人员采用杂交的方法对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亲本 F1表型及数量
实验Ⅰ 桔黄色×枣褐色 全部为桔黄色
实验Ⅱ 桔黄色×桔黄色 148桔黄色,52枣褐色
实验Ⅲ 实验Ⅰ的F1×枣褐色 101桔黄色,99枣褐色
(1)依据实验___________结果可判断出上述壳色中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实验Ⅱ中的实验结果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F1桔黄色扇贝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实验Ⅲ为____________实验,可检测实验Ⅰ中F1个体的____________。
(4)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分析,该种扇贝的壳色遗传可能是由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一结论为扇贝的选育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30.(12分)鼢鼠是高原地区特有的鼠种,营地下生活,靠采食植物根茎为生,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有着地面植食性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有效控制鼢鼠的数量,常常需要对鼢鼠的____________进行监测,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为了更好地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可以引种一些牧草,但这些牧草的引种需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2)鼢鼠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在第3~6年,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生物量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恢复后的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
(3)蛇能够利用舌感知鼢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鼢鼠,鼢鼠同样也能够依据蛇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B
6.C
7.D
8.C
9.A
10.A
11.C
12.B
13.A
14.D
15.B
16.A
17.B
18.D
19.D
20.C
21.B
22.C
23.B
24.A
25.B
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26.(1)ATP、NADPH O2、CO2
(2) 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⑤
(3)C5
(4)1:3
27.(1) 胰岛B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 高 增加
(3)药物W破坏了胰岛B细胞,胰岛素含量下降,使得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合成自身有机物能力下降;又因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使得细胞能利用的葡萄糖含量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大鼠体重下降
28.(1) Ⅰ或Ⅱ(1分) 桔黄色
(2) 性状分离 桔黄色亲本为杂合子 1/3
(3) 测交(1分) 基因型(或遗传因子组成)
(4)1/一
29.(1) 年龄结构 协调
(2) 次生演替 在演替的过程中该一年生植物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合理即可)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合理即可)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