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9 12: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制作人:福鼎六中 苏小琴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导航课堂探究课堂检测导入新课方法指导导学目标知识结构课堂小结课后探究知识链接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4-37页,划出重要知识点。
2、借助资料(包括视频)分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
3、先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由小组讨论完成。
4、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易错题、易忘知识,及时整理在导学案中。
方法指导1.学习目标: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重难点:
⑴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
⑵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导学目标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短暂春天
1、原因
(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①②③
(2)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因)
2、概况: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迅速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3、特点-----“春天”短暂,昙花一现;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①②③④⑤⑥
二、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1927-1936)--发展较快
1、原因
(1)法币政策(①目的 ②影响)、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概况:1935年后,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三、抗战时期(1937-1945):遭到沉重打击
四、国民党统治后期的困境(1946-1949)日益萎缩
1、原因①②③④⑤⑥
2、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⑴推动因素:⑵阻碍因素:知识结构导入新课合作探究2自主探究2自主探究3合作探究3自主探究4自主探究1合作探究1课堂探究1、填空
⑴1912至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___________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__________ 运动的促进作用;“ ”思潮激励爱国人士投身发展实业;欧洲列强忙于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⑵南京 统治前十年(1927年至1936年)国民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推动,使民族工业有了__________。
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的______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国民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_____取得在华特权,经济侵略的加剧;________实行经济垄断,排挤压迫民族企业;______________,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自主探究1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一战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短暂发展内战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美国官僚资本繁重的捐税负担自主探究2填表: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37-19451935年后较好的发展局面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官僚资本迅速壮大沦陷区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大量民族工业内迁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内迁企业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1927-19361946-1949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困境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陷入困境材料一: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外因是什么?
⑶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自主探究3阅读下列材料: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思潮……;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是主因)现象:繁荣时期短暂,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就很快萧条下去了。
实质:在半半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材料二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材料三『学习思考』P35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自主探究4中国的封建剥削形式,如地租和高利贷收入很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封建地租和高利贷收入超过了工业提供的利润,这就决定了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材料一: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1937年2头牛;1938年1头牛;1939年1头猪;1943年1头鸡;1945年2个鸡蛋;1948年大米0.00000000185两。
材料二:
帝国主义各国
在华投资表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合作探究1国民党发动的内战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排挤压迫民族企业;美国取得在华特权,经济侵略的加剧。 合作探究2 有人认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的“二十一条”,你同意吗?结合教材37页资料卡片内容回答。 同意!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的,企图实现它对中国的独占的。本条约从文字上看似乎是对等的,但实际上,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而美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中国根本无力到美国去开矿、办企业、购买土地房屋,或者在美国口岸任意航行船只。所谓的平等是不可能的,这个条约实际上是国民政府把种种特权,毫不保留地让给了美国。因此,它的签订,实际上是中国的独立主权的又一次丧失。它和“二十一条”都是帝国主义妄图置中国于其统治之下的不平等条约,因此可以称为新“二十一条”。合作探究3 材料2:天津1912—1920年在工商部注册万元以上厂矿23家,其中轻工业22家,采矿业1家。…至于机器制造业,国内几乎是空白。机器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材料3:辛亥革命后,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90%。
——以上均摘自《民国社会经济史》
提问: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春天有何特征?①时间短;速度快;行业发展不平衡(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力量对比薄弱(与外国资本比、与封建经济比)。
②总特征:出现了一个高潮,但仍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材料1 课堂检测1课堂检测2课堂检测3课堂检测4课堂检测5课堂检测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C课堂检测1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工业结构畸形
B.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C.经济分布严重失衡
D.国家分裂混乱
B课堂检测23.下图所示货币,它的出现不可能早于
A、1912年 B、1927年
C、1935年 D、1946年
C课堂检测34.国民党统治后期,造成我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外部势力主要来自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D课堂检测4 5.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他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积极参加公私合营,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他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也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近代荣氏家族的发展史,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段艰难的发展史。请回答:
⑴你知道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崛起于什么时期吗?当时他们主要投资什么行业?
⑵一战期间,他们的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什么?
1894—1913年;面粉业。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励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课堂检测5⑶但到了20年代中期后,他们的企业却有些衰落,这又是为什么?
⑷从荣氏企业的发展史中,你能得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哪些特点?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当其中一方放松时,他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则发展艰难;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轻工业为主,
……(言之有理即可)P38阅读下列材料并讨论:有人认为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应该牺牲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利益,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在破败的旧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 (材料略) 这种观点不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工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他们的发达富裕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产品销售市场和大量的劳动力;而他们的衰败贫困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原材料以及劳动力,又对工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与摧残,使得农村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农民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在朝不保夕的艰苦困境下,不用说消费工业品,就连生存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因此在如此破败的旧中国,是无法实现工业化的。
课后探究国民党统治后期:困境1945-1949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进一步发展1912-1919推动因素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课堂小结抗日战争:沉重打击1937-1945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政治环境: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外部条件:一战的影响(主因)内战的破坏;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繁重的捐税负担;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美国取得在华特权,经济侵略的加剧。国民党统治前期:短暂发展
1927-1936短暂的春天知识链接战时民族工业的西迁: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首都由南京迁往重庆。同时,为避免战争对工业造成更大破坏,决定把沿海地区与国防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工业企业、设备和技术人员在沦陷前紧急迁往抗战大后方的四川等地。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内迁的工厂达1500余家,工人10万多人。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西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0991吨,技工12164人。这次历时3年的工业企业西迁,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对保存国家工业实力,战时军需民用的供给,特别是对大后方经济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