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知识回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3课君主专制演进中央集权发展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忠 奸 难 辨 君权与相权官 吏 难 选选官制度 腐 败 难 治监察制度 地 方 难 管地方制度皇帝的烦恼地方权力中央权力集中集中皇帝专 制 主 义中 央 集 权主要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本质:皇帝独裁,君主专制地方中央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一、君主专制的演进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秦朝汉朝宋朝唐朝三公九卿(中外朝)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二府三司P13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相权一分为二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执行机构中书省制令决策 门下省封驳审议 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知识补充活学活用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解决的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
中央权力加强,
地方权力削弱; 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岭北行省辽阳行省行省设立的意义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三、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发展规律: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评价科举制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四、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秦代:汉代:唐代:宋代:元代: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刺史(地方)御史台提点刑狱司、通判(地方)御史台清代:都察院P14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 结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1.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A 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
(1)西汉设置刺史 (2)唐朝实行三省制
(3)宋朝设置参知政事(4)元朝实行行省制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C3.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 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C江西省会昌中学历史组 王 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