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9 16: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黑格尔说:他是“人类的导师”。罗素说:他是“第一个象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是谁?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课程标准: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年)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海德格尔 问题:如果说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那么上述言论使你领悟到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尊师而不盲从,追求真理的一生 。探究:结合教材归纳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经历☆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活动出生于御医之家求学于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离开雅典,博学科研(柏拉图死)成为亚历山大王子老师马其顿征服希腊重返雅典、创立吕克昂学园受指控再次离开雅典在卡尔基斯逝世 “北方小驹”“学院之魂”“教师生涯”“博学家”御医之子学园精英王子之师“逍遥学派”寂寞辞世“古代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古希腊人的科学的杰出代表和改革者,古典时代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素:“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探究:结合本节课内容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二、亚里士多德主要思想及其评价二、如何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亚里士多德把希腊哲学爱好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他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更追求真理,“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他敢于批判老师的观点,并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2.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方面,他不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还创立了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提出了很多观点,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著名的教师,他的许多做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喜欢在学园的林阴道上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为逍遥学派。

4.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丰富的文化遗产,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5.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精神遗产)
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本质曾经有下列三个论断: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你对以上三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这三句话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知识、人与政治的理解。人应该以政治为己任,但人必须理性的实施政治,而达到这个层次必须掌握知识。
但由于忽视劳动实践,理性和社会性缺乏必要的统一,人的本质还没有真正地揭示。【归纳、比较、升华】★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主要思想比较: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再见阿卡德米学园 在学院里柏拉图为什么说“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
为什么他称亚里士多德为“北方的小马驹”?
结合教材32页内容,概括亚里士多德突破柏拉图的学说最突出的表现? 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与突破:
①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不要放弃现实幸福;
② 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③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评价: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接近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初?并分别概述其哲学思想的意义。都注重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和认识;突出人文精神苏的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的这一命题上,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柏是欧洲哲学史上建立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第一人。提出理念论,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阅读教材完成下表①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②确定研究对象,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研究体系指出具体事物的组成(形式和质料)逻辑学创立“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教育学伦理学材料1:
大前提:
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
小前提:
柏拉图是人
结论:
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材料2:
大前提:
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小前提:
希腊人是人
结论:
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比较两个关于逻辑推理的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的意义。  材料一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这个三段论犯了“偷换概念”错误。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即大前提和小前提间没有中间项。
  材料二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大前提是否定的,小前提是肯定的,结论必是否定的。“三段论”提出的意义: 1)使逻辑学本身的研究进入新阶段,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2)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科学工具,这种演绎推理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200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C (2001年上海高考历史题)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这个推论( )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D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 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002年上海高考历史题)B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顺应灵魂三个部分提出三种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他认为体、德、智三者象物质和形式的不可分离,互相联系,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论证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 ???? 在教育史上,他最先按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顺序来确定教育年龄分期。“体育应先于智育”,“躯体之注意应先于心灵之注意”。对道德品质教育,他把重点放在道德习惯的形成上,注意培养勇敢的品质。Aristotle阅读教材完成下表①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②确定研究对象,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研究体系指出具体事物的组成(形式和质料)逻辑学创立“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教育学创立吕克昂学园,著书立说,创造宽松学术环境;和谐发展教育观伦理学中庸之道 材料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谓之和”
材料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位哲人的什么思想?你是怎样理解他的思想的?孔子;中庸:处理仁和礼关系的准则,过犹不及,达到中庸的方法是“和而不同” 材料三: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文雅是滑稽和呆板的中庸。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娇柔是坚韧和病态的中庸。探究感悟 材料三是谁的中庸思想?与孔子的中庸有何联系和区别?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相同:均将其看作最高的美德,
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1)亚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侧重哲学的思考;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认为“中道”是相对的,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因人和环境的差异而不同;孔子认为“中道” 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中道理论”都共同反对折中主义,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同:①德性的一致: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②理性的一致:均主张适度原则,不走极端。③知性的一致:异:①前提不同:  中庸以个人服从传统社会道德为前提,而中道则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前提的。
  孔子的儒学理论的全部主张,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上下有序、和睦平均、社会稳定,以达天下归服的社会秩序,也就是后儒阐释的“王道”。礼是实现这种政治主张的最好的方法,其具体体现为对中庸的追求。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选择原本就是人的一种高度自主的活动,因为人都有自由的意志。  中庸寻求的是“致中和”,要求将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而中道寻求的则是公正。异:② 标准不同:中庸的标准是礼,而中道的标准是“正确的理性”。③归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