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制作人:福鼎六中 苏小琴课件导航课堂探究课堂检测导入新课方法指导导学目标知识结构课堂小结课后探究知识链接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30-33页,划出重要知识点。
2、借助资料(包括视频)分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
3、先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由小组讨论完成。
4、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易错题、易忘知识,及时整理在导学案中。方法指导1.学习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重难点:
⑴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⑵难点: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
导学目标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战前: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⑴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因)
⑵表现: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开始解体标志)
⑶影响:灾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主要原因) ② 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
2、概况:时、地、途、人、企、部门
3、特点:①地区:东南沿海为主②部门:轻工业为主③受双重压迫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高潮)(19世纪末)
1、原因:甲午战争影响(1)(2)(3)
2、概况:人—企
3、影响: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
①经济: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②政治: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思想:有利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知识结构导入新课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商品化倾向加强。 二毛的哥哥卖土布好,还是卖洋布好?为什么?卖土布好。 原因是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对外来商品有天然的抵制。
卖洋布好。 原因是洋布物美价廉。合作探究2自主探究2自主探究3合作探究3自主探究4自主探究1合作探究1课堂探究1、填空
⑴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______________,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出现。
⑶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两种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__________进一步解体。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_________ 的限制。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倡导“_________”。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自主探究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自然经济民间设厂实业救国自主探究2填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方举赞、孙英德;陈启源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自主探究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
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钱、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请回答:⑴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⑵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⑷结合史实分析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男耕女织”,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变化的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史实:①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②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广州转移到上海。③瓦解中国的小农经济,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也沉重打击了城市的手工业,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交流。④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总之,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我测评』了解了张謇的经历后,谈一谈你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 自主探究4 从张謇的事迹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为国分忧,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不论是为仕,还是在商,最终目的,都是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所学。 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
B.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C.中英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合作探究1C合作探究2 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输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外国廉价机制纺织品的倾销使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解体,广大农民被迫到市场上购买洋纱洋布及其他生产资料,小农经济日益与市场联系起来。 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的外部条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生产既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的商品竞争,也无法长期阻挡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时期内,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3『学习思考』P32为什么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创办民族工业的多是官僚和地主? ①地主、官僚和商人是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的中国人,他们在与西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深受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刺激,既痛感于利润被侵略者所掠夺,又看到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创办了一批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希望实现国富民强。
②是因为新式工业能给他们带来比较优厚的利润。课堂检测1课堂检测2课堂检测3课堂检测4课堂检测5课堂检测1.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B.榨油业的衰败
C.铁器制造业的衰落
D.制糖业的衰落A课堂检测12.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B.张謇
C.李大钊 D.鲁迅B课堂检测23.下图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有实业救国思想
D.中国火柴工业技术水平世界第一C课堂检测34.图2所反映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是
A.以重工业为主
B.以轻工业为主
C.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A课堂检测4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被一种当时的中国人无法接受的先进机器悄悄取代了。
材料二 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民族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年均发展速度为15%。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⑵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现象?中国传统手工业被先进的机器工业所取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并初步发展。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结果;
它的出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同时导致新的阶级力量的兴起,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课堂检测5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特点。 ⑴分布不均衡:一般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
⑵行业不全面:一般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很少。
⑶资金少,规模小。
⑷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同时又对两者都存在着依赖。课后探究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两次鸦片战争著名企业 家、企业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影响课堂小结产生初步发展甲午战争(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知识链接1.买办:“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为葡语comprador“康白度”的意译,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在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华设立的商行、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这类人通常外语能力强,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也可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双向沟通。除此,还可自营商铺,因此致富者颇众。这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又可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后,外商为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 知识链接2.张謇: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生于江苏海门长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授予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899年创办大生纱厂,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他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