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9 20: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流程重点难点——萧山九中 严颉燕外交关系的突破70年代中国外交特别记录《外交关系的突破》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2课,这节课恰恰在时间顺序上和逻辑关系上都是承前启后的一节: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是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我们处于外交困境;70年代初世界局势的发展,在我们的努力下迎来了外交上的重大突破突破,从而为新时期的外交提供了更大的国际活动空间。 教材分析1、学生在电视和网络上对于中国和联合国、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的历史渊源和利益较量缺乏深层理性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来说,九中学生在探究历史事件原因意义的思维能力需要提升,对于70年代初的世界局势要加强引导,宏观把握。
3、高一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观点的交流,能进一步激发其思维的火花,深入探究问题,所以需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
学情分析(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70年代初的世界局势;
掌握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认识基本史实,把握历史脉络;
2、通过合作学习,编制历史大事年表,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能总体把握知识结构。
3、通过文字史料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背景及意义。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知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
2、体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图片把握历史背景,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表格梳理法;教师讲授法1、中美关系解冻是这三个突破的关键;
2、历史强调对历史事件的史实认知和深层分析;
3、学生缺少多维度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1、课本信息不完整,图片信息更加形象直观;
2、高中历史强调明晰历史脉络和深入探析历史事件的教学;
3、学生对宏观把握70年代初的世界局势比较困难。重点难点1、利用丰富的历史图片反映历史事件
2、因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推进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和中日建交,所以以中美关系改善先入手,追溯70年代历史背景,了解历史进程,理解历史影响,突破重难点
3、课文整合:
“中美关系特别记录——从敌人到伙伴”
“中国和联合国特别记录——回归之路”
“中日关系特别记录——睦邻友好新篇章”教学思路美国当地时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闭门会谈后举行联合记者会中美军事总长对于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鲜问题等进行意见交换,说明中美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通过近期中美之间的沟通新闻,了解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一些领土纠纷,美国具有重要影响力,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需要中美共同协作。从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开始,中美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中国的对外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中美是存在争执、追求共识和合作的伙伴关系;
引出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
政治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包围;
阻扰中国统一台湾;
在朝鲜战场上兵刃相见;
破坏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
……70年代初敌对关系为何会缓和?漫画形象的展示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引导学生回顾中美对立关系的史实;
进一步引导思考中美70年代为何能从对立到缓和,引出70年代的背景局势。那时的世界!面对苏联的扩张,中美必须改善关系。图片解读历史背景:美苏争霸苏攻美守局面;美国急需脱离越战;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谊说明美国孤立政策失败;中国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危险中国安全;
引导学生认识改善中美关系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3、中美需要对方:中美如何需要对方?苏攻美守,需拉拢中国对抗苏联;
脱离越战,需要中国帮助苏联威胁,需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美国帮助;
重返联合国,需要美国支持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梳理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强化认知,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落实情感目标1979-1邓小平访美美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交往大门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奠定基础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开始正常化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奠定法律基础中美正式建交实现正常化动手制作中美关系发展进程表自己动手整理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习自主性;
表格记忆更加清晰,突破重点;1971-1972年中美关系的突破还是使中国在中美关系方面的投入得到了较大的收获。尼克松的访问也为加速改善中日关系铺平了道路……1971年10月25日台湾被逐出联合国,而当时基辛格正在中国进行第二次访问;苏联孤立中国的幻想破灭了,北京的政治和外交威望极大地提高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4》中美关系的缓和有何影响?1、直接推动中日建交;
2、促使恢复联合国席位;
3、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4、掀起新的建交高潮;
5、符合中美两国利益;
6、有利益世界局势缓和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凸显中美关系解冻是最关键的突破,为学习下两个突破铺垫,突破重点;
教师的补充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中国和联合国特别记录——回归之路一、阅读教材89和90页,概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原因和意义。
二、学习思考,为什么是“恢复”不是“加入”?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合法政府,因为美国的不承认政策,联合国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占据学生自学,提高学习主体性;
充分利用教材信息,落实教材内容;
追溯联合国历史,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1年第26届联大10月25日通过的2758号决议内容节选中日关系特别记录——睦邻友好新篇章结合教材概括中日建交的原因1、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
2、日本为取得一个在政治上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
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人士的推动概括教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信息、落实教材内容;
两张图片说明日本对华友好团体、人士对中日关系的长期努力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联合声明》“不正常状态”指什么?战争状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敌视、孤立不承认政策,与台湾方面保持外交关系符合中日双方利益通过图片认识中日友好交往的快速发展;
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中日两国结束敌对历史,开始睦邻友好,这是符合双方利益的,进一步感悟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拓展延伸了解中美关系现实,结合历史,说说你对中美关系有何看法。(可对中美关系过去、现在、未来谈谈感想,并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加强时事的关注;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写小文章培养语言组织能力1971-10-25,26届联大通过了2758号决议1972-2-28解放日报1972-9-30文汇报70年代外交突破:
恢复联合国席位
中美关系解冻(关键)
中日邦交正常化课堂小结,强化对知识体系的认识;
再次认识中美关系的解冻是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