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第二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件(苏教版)课件(23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第二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件(苏教版)课件(23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7 14: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第二课时)
----耳和听觉、皮肤感觉
第十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3、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情景导入
谁见我的”耳朵“了?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我们正常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探究一:耳和听觉
阅读教材图12-20,认识耳的结构。







耳朵的结构
耳廓
听小骨
鼓膜
外耳道
耳蜗
鼓室
咽鼓管
外耳
中耳
内耳
点拨:鼓膜、听小骨、耳蜗
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
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将声波振动传到内耳,并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持正常听力的作用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鼓膜振动
听小骨
放大
耳蜗
(产生兴奋)
听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耳朵和鼻子相连接的地方叫做“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又短又平,和成人不同。所以,位于鼻子和喉咙的病毒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转移到耳朵,引起中耳炎。
思考:儿童易发中耳炎的原因
你可能遇到过,乘飞机的时候耳闷、耳痛,很不舒服,张口几次或者打个哈欠就好一些了,这其中是怎么回事呢?
思考:
在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大气压降低或增大,压迫鼓膜变形,这时乘客就会有耳闷胀感。进行吞咽、打哈欠等动作时,大气从咽鼓管进入中耳,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还可以试试捏鼻鼓气法:捏住鼻子、闭上嘴做擤鼻的动作,如果感觉两侧耳朵好像有两扇门打开的感觉,就代表咽鼓管张开了,有时候需要多做几次才能有效。
如果我是五官科医生:
病人1:我的耳朵听不清楚声音了。
医生:可能是……
病人2:我洗澡时耳朵进水了。
医生:……
病人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怎么办?
医生:……
张嘴或双手捂耳
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如何保护耳朵
慎用指甲、头发等在耳朵内掏挖,以防外耳道皮肤戳破,引起发炎。
鼻咽喉发炎时,病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皮肤
感觉
触压觉
痛觉
冷觉
热觉
探究二:皮肤感觉
皮肤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是因为皮肤里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感受器。
各种感受器
盲人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
触压觉
痛觉
冷觉
热觉
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感觉,外界温度比皮肤温度高,会引起热觉,皮肤接触到冰冷的物体时会引起冷觉。
点拨:
皮肤感觉的灵敏性与皮肤上分布的感受器的多少有关。
眼里容不得沙子,是因为角膜上有丰富的痛觉神经末梢。
指尖皮肤上分布着较多的触压觉感受器,因此对触压刺激敏感。
小资料
疼痛实际上是一个警告性的信号,告诉人们疼痛的部位出了毛病,应该赶紧躲避或处理。如果没有痛觉,外伤以后会毫无感觉,因而不能及时发现,甚至可以流血至死。可见疼痛的感受虽然不愉快,却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让人们避凶趋吉。
皮肤感觉具有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的刺激,对人体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小孩天生无痛觉
本课小结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外耳
中耳
内耳
收集声波
声音进入中耳的通道
产生振动
把振动的声音传递、放大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把声音传到听神经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图为听觉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听觉形成的过程①→___。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产生振动的结构是[___]___,神经冲动产生于[③]___。
(3)如果鼻咽部有炎症要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易通过[___]___进入___引起发炎。
(4)图中脑由[a]___、[b]___、[c]___组成。
答案:(1)②→③→④→⑥
(2)[①]鼓膜; 耳蜗
(3)[⑤]咽鼓管; 中耳
(4)大脑; 小脑; 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