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五、六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了解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科技文化成就,了解我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我国建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课标要求】
【知识清单 】 (对照清单检查自己是否已掌握)
重要知识点 已掌握 未掌握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法律依据、地位、五个自治区、意义)
2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政策)
3 “一国两制”(含义、地位)
4 香港、澳门回归(时间、意义)
5 不同时期的对台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
6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及意义
【知识清单 】 (对照清单检查自己是否已掌握)
重要知识点 已掌握 未掌握
7 全方位外交(时间、政策、原则、措施、布局、成就、影响)
8 “两弹一星”(时间、成功原因、意义、精神)
9 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事件及意义
10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意义)
11 文化事业(时间、人物、方针、成就)
12 日常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用方面的变化)
13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取得的成就)
(1)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1949
年
年
1955
年
1970
年
1971
年
1972
年
20世纪70年代
1978
年
1979
年
2012
年
2014
年
2015
年
国防
成就
人民海军正式诞生
外交
成就
“辽宁舰”交接入
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提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1967
年
1966
年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1964
年
科技
成就
新古田会议召开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发现青蒿素
第一
颗氢
弹爆
炸成
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屠呦呦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953
万隆
阶段特征:
时空线索
第五、六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科技
文化
社会生活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杂交水稻、青蒿素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发展
日常生活
衣、食、住、行、用的变化
交通通信
交通:铁路、公路、民航
通信:电信、互联网
【单元思维导图】
【重点知识分解】
【知识点一】国防军队建设
一、军队建设
1.陆军:建立时间:___________
2.海军:
(1)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____建立。
(2)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_____、南海和_____舰队。②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___________。
③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行研制_______。
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交接入列。
3.空军:
(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发展。①参加_________,取得辉煌战绩。②逐步走上_______道路。
③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________ _,后又制造出多种机型。
④改革开放后,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1927年8月1日
华东军区海军
东海
北海
1971
导弹驱逐舰
核潜艇
辽宁号
陆军
歼-5型歼击机
国产化
抗美援朝
1949年4月23日
1949年11月
4.火箭军
(1)建立:_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任务:主要担负遏制 、遂行___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是中国_________ 的核心力量。
(3)发展:由_______ 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 和长剑巡航导弹。
(4)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
二、新时代强军之路
1.强军目标: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 、 、 、 的强军目标。
2.政治保证: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五大军种: 、 、 、 、__________ 部队。
4.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战区。
5.新格局:形成军委_____、战区_____、 的新格局。
1966
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核反击
战略威慑
核导弹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火箭军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政治工作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
中部
管总
主战
军中主建
史料实证
武器装备发生了哪些变化?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武器装备种类日益增多;
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武器装备获取渠道发生改变;
武器装备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等。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哪些历史性突破?突破:成立了五大战区;
组建了五大军种(排序: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读图学史
【对点练习】
1.(2022年湖南株洲)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2.(2022年山东滨州)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A.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D
A
【重点知识分解】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外交政策。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提出:1953年底,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4.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
二、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 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 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第一次没有 参加的亚非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 促进了 。
4.影响:加强了同 。
独立自主的和平
苏联
外交孤立
周恩来
主权和领土完整
平等互利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
印度尼西亚万隆
西方殖民主义国家
求同存异
会议圆满成功
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①会议:万隆会议
②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③改变会议航向: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史料实证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史料分析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概况:____ _年10月,第___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意义:这是中国_____ 上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作为
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①敌对: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 的政策。双方_____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②转机:随着中国_________ ,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历程
①接触: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访华:1972年,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
③建交: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
26
外交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敌对
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基辛格
尼克松
联合公报
1979
(3)意义:美国承认只有________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五、全方位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继续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
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 的外交布局。
3.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 、 与 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个中国
台湾
1972
田中角荣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和平、稳定
发展
【对点练习】
3.(2022年江苏连云港)“两国(中国和印度)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下列选项属于“这些原则”的是( )
A. 和平共处 B. 独立自主 C. 求同存异 D. 多边外交
A
4.(2022年江苏宿迁)如图照片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照片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力争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D.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
5.(2022年江苏苏州)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C
6.(2022年重庆B卷)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7.(2022年湖南怀化)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B
A
材料一: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首度出访遥远的非洲,一共访问了非洲10个国家……宣布了同非洲国家发展国家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坦桑尼亚前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说:“无论是中国给予我国的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中,还是我们在国际会议的交往中,中国从来没有一丝一毫要左右我们的政策或损害我们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企图。”——刘鸿武《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截止到1969年1月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1.新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深得各国的尊重。
2.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与亚非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中国国力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我国为什么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史料实证: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体成与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曾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重返联合国
有利于联合国发挥在全世界的广泛代表性,更好地行使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比较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中国改善同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创造了条件。
措施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力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史料分析
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
—尼克松
史料实证
1972年
中日正式建交
①1972年
②尼克松访华
③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④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读图学史
【重点知识分解】
【知识点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1)“两弹一星”。
①核弹: 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
③人造地球卫星: 年,我国用 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杰出人物: 、 等中国科学家。
(3)历史意义:鼓舞了 ,振奋了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 _,增强了我国的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_______ __。
1964
原子弹
1966
1970
1967
长征
东方红一号
五
钱学森、邓稼先
中国人民志气
中华民族精神
核垄断
国防实力
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我国太空探索的开端
二、漫步太空:
(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 。
(2)1999年, 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3)2003年, 乘坐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 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 (5)2021年6月, 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 完成交会对接,中国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三、杂交水稻:
(1)培育:20世纪70年代,_______成功培育出 杂交水稻。
(2)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中国的_________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荣誉: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
(4)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_________和保障 ,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_________ 也有重要贡献。
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一号无人
杨利伟
神舟五号
第三个
翟志刚
太空行走
神州十二号
天和核心舱
袁隆平
杂交水稻
籼型
杂交水稻之父
吃饭问题
粮食安全
饥饿问题
航天精神: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四、青蒿素: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___ __的新型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2)概况:药学家___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5年获得_______生理学或医学奖。
(3)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疟疾
屠呦呦
青蒿素
诺贝尔
【对点练习】
8.(2022年山东烟台)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
9.(2022年四川自贡)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
A. 《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 《袁隆平:东方“稻神”》
C. 《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 《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10.(2022年黑龙江大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三号
11.(2022年四川成都)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D
C
C
【重点知识分解】
【知识点四】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
1.方针: 年, 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_________”“ ”的方针,带来了文化领域的繁荣景象。
2.内容: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如长篇小说《 》《 》、话剧《 》等。
3.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映_________的时代风貌的作品成果丰富,如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 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对点练习】
12.(2022年广西桂林)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D
1956
毛泽东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红岩
青春之歌
茶馆
改革开放
莫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
【重点知识分解】
1.根本原因: 政策的实行。
2.表现
项目 内容
衣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显示 、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用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知识点五】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
风度
休闲娱乐
营养均衡
【对点练习】
13.(2022年江西)下图反映了2013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
A. 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 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14.(2022年重庆A卷)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A
C
【重点知识分解】
【知识点六】交通、通信的发展
1.交通:
(1)交通设施建设:形成综合交通______ _。
①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 位;全国铁路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 。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____________ _已居世界第一。
③民航: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 大国。
④轨道交通: 发展迅速,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出行方式变化:除_______、 、 ,还有方便快捷的_____ ,私家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人们可以选择 、 、 、 等多种交通工具。
2.通信:
(1)电信: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我国的_________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__________的使用十分普遍。
(2)互联网:中国 规模不断扩大, 普及率越来越高。
(3)意义: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和 。
运输网
二
运营效率
高速公路里程
民航
城市道路建设
轨道交通
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
地铁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电信网略规模
移动电话
网民规模
互联网
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
【对点练习】
15.(2022年广西贺州)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
A.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16.(2022年广东)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A
C
经济
政治
国防
外交
民族
统一大业
科技
文艺
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国外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一国两制”,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
各领域科学成就显著;提出创新驱动战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贯彻落实“双百方针”;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提出文化自信;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日益方便,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总结:建国以来,中国取得哪些成就?
【综合练习】
17.(2022年山东泰安)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
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
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3)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任意举出两例重大外交成就。
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可)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
(4)“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5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①: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电视机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
问题②: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机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
问题③:黑白电视机退出消费舞台。原因:电视机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符合题意的即可)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易错易混知识点】
1.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2.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建交是在1979年。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5.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适用台湾问题。
7.1970年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发生在文革时期(1966-1976年)、神舟系列成功发生在改革开放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8.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科技的推动;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9.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位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术、基因工程、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