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隋 唐 时 期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时 代
2023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依据新课标 期末复习
1
2
3
4
课标解读
单元概述
核心知识
典型例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022年新课标解读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源胜四和,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民族关系和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五代十国的局面。
隋唐时期单元概述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突出特点是“繁荣与开放”,特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融、对外交往、社会习俗各方面都体现了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政府的民族自信心,从而敢于开放也乐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各民族的优秀人才为唐政府所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成果被唐朝所吸收借鉴,这些都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核心知识0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文帝
建立与统一
建立: 581年 杨坚 长安
统一全国: 589年 灭陈
繁荣强盛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 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开通大运河 沟通南北
暴政亡国 618年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核心知识0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二.隋的统一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分裂后又统一的朝代 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
春秋战国 秦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隋
辽宋夏金 元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北魏
东
汉
北朝(439-581)
南朝(420-589)
灭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核心知识0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三.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时期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
洛阳
余杭
涿郡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影响:
积极影响: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核心知识0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四.科举制
1.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归纳总结:科举制度的发展
发展 演变 创立 (隋朝) 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完善 (唐朝)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清 (僵化)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认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也是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反映。
核心知识0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五.隋朝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李 渊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唐朝 618年 长安
创立殿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治国思想
“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核心知识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革新措施
核心知识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李渊(唐高祖)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李世民(唐太宗)
2.治国措施:
1.治国思想:
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重视人才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⑤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核心知识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武则天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治国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③继续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治国效果: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核心知识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四.唐玄宗
2.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治国措施:
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思考探究:总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制度的创新;
③重视发展经济;以民为本。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答: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归纳总结:唐朝发展脉络
沉重打击
唐高祖
唐太宗
唐灭
武则天
唐玄宗
由盛转衰
建立
贞观之治
朱温建后梁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
西汉
汉文帝
汉景帝
东汉
光武帝
唐朝
唐太宗
唐朝
武则天
唐朝
唐玄宗
文景之治
贞观遗风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光武中兴
盛世局面
朝代皇帝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开明的统治政策(统治者个人素养)
*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选贤用能、善用人才
盛世出现的原因:
盛世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核心知识03 盛唐气象
农业:曲辕犁与筒车
手工业:蜀锦、越青邢白唐三彩
商业: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经济的繁荣
盛唐气象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核心知识03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繁荣的经济
民族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核心知识03 盛唐气象
一.繁荣的经济
农业: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曲辕犁
筒车
手工业:蜀锦冠于全国
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制陶业:唐三彩
商业:繁华的大都市 ——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核心知识03 盛唐气象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资治通鉴》记载:“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结合教材,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军事打击
天可汗
设置机构
册封
任用少数民族为官
和亲
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唐朝为什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融洽?
1.唐朝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各族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核心知识03 盛唐气象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戴帷帽
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核心知识03 盛唐气象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代表人物
李白(盛唐)诗仙,他的诗具有浪漫情怀
杜甫(由盛转衰)诗圣,他的诗反映历史情况,淳朴厚重,悲愤凄婉,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他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3.绘画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
核心知识0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与日本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与新罗
史实
唐与天竺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核心知识0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列举史实证明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新罗的友好交往、遣唐使
唐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
唐朝国力强盛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核心知识0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与日本
遣唐使来华
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鉴真东渡
时间:
唐玄宗时期
为何前往日本?
影响: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传授佛法,传播中国文化
2.唐与新罗
3.唐与天竺
唐太宗时期
时间:
求取佛法
目的: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的意义:
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核心知识0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影响
影响
五代十国
实质
社会状况
趋势
核心知识0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
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2.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3.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起义
影响
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4.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实质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社会状况
北方政局动荡。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统一是必然趋势。
发展趋势
归纳总结:秦朝和隋朝的主要异同点
秦朝 隋朝
异 首创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著名工程 长城 隋大运河
同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都因暴政二世而亡
易错字
隋炀帝
涿郡
邗沟
通济渠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曲辕犁
筒车
吐蕃
文成公主
天可汗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大唐西域记》
天竺
隋唐时期典型例题
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选拔贤才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创立殿试制度
D.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评价历史人物标准:
看她是否在历史上对社会起了推动作用;
一分为二,全面性原则;
D
隋唐时期典型例题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该现点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B
隋唐时期典型例题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的出现原因时,发现共同点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
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
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C
隋唐时期典型例题
4.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
答:①隋朝大运河 ②隋炀帝
5.自北向南,请你依次写出此“河”各段的名称。
答: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6.结合材料二说明此“河”开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典型例题
7.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它正式诞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答:①科举制 ②隋炀帝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