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09 12:5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历史必修(二)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本课说课流程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堂创设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一、教材解读1、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2007年1月第3版。
2、课标要求:“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教材特色:古代手工业与古代农业和古代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它的发展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又是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基础。古代中国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明代中后期,在民间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经济上的表现,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我的学生?1、班级情况:高一年级第二学期50人左右的学生
2、课时安排:1课时;分八人一组(约六组)
3、知识基础:高一的学生求知欲较高,通过初中的学习以及众多历史影像资料的传播,对古代手工业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兴趣也较高,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声音影像色彩以及动画融为一体,可以为其更生动地再现历史表象,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维目标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通过学生参观中国古代手工业网络博物馆、阅读史料、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归纳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成就,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结合教材和历史资料、图片等,了解我国手工业相关的文物,知道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理解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生产力发展促进新生产关系产生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重难点重点: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的成就,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突破方法:通过设计各行业、各部门的发展历程表,引导学生参观中国古代手工业网络博物馆完成知识图表等方法来突破重点。
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突破方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背景素材、线索,创新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顺利突破难关。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探究——发现教学策略: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材料,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和艺术特色,绘制图表、提取线索,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通过扮演和“经营”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实践记录教法选择 让学生把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相结合,自我总结,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最后获得知识的进步。
可以在本课之前通过下发资料、电视、网络、参观博物馆等形式,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所涉及的内容积累一些材料。
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知识进行评析,注重以小见大、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各行业形态的内在联系。学法指导实物展示五、课堂创设一:导入新课 (3分钟)引发思考以教师保存的永福窑瓷器残片展示给学生观赏,把握真正的古代手工艺术品;检查落实预习情况。 通过瓷片的展示引发学生思考并回答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精湛的手工业技术,以此导入本课的学习。课堂创设二:探究学习官营手工业 (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提前下发的相关历史材料,前五个小组分别总结归纳官营手工业的概念含义、发达原因、发展历程、重要成就、特点特征,第六小组负责绘制三大行业发展历程的图表。(3分钟)
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式讨论,每小组必须提出两种以上的答案并简单解释讨论的经过;同时可让其他小组对答案进行讨论和进一步探究。(9分钟)
最后教师对整个探究讨论学习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讲,展示教师所理解的官营手工业发展情况,一起欣赏最新出土的珍贵文物。(3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参考1、概念:官营,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2、发达的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持
3、发展历程
4、重要成就:
领先世界的冶金业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夏、商、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春 秋 战 国: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筹钱等收归官办特点 历史悠久
素称发达
世界领先冶金技术发展历程表制瓷业发展历程表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烧出成熟的青瓷烧出成熟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制瓷技术大放异彩,五大名窑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镇丝织业发展历程表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斜纹提花织物技术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进入鼎盛时期:设织造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苏州、杭州、南京;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课堂创设三:主动参与“经营”民间 手工业(10分钟) 三个小组分别“经营”起古代官营、资本主义萌芽民营、家庭经营的手工业生产和买卖情况,其他三个小组扮演客人对其“经营”进行检验。(3分钟) 由教师扮演机户,学生扮演机工,以实际身份来重点分析学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过程、关系特征、历史地位等。(5分钟) 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前面共同讨论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总体性结果,教师给出自己的参考。(2分钟)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参考资本主义萌芽(2)萌芽过程: (3)关系特征: (5)缓慢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开始
出现;清朝时,继续发展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①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根)
②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
③重农抑商的政策的阻碍;
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海外贸易
和科技文化交流 (4)历史地位:只出现在少数的行业,始终未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力量; 代表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1)背景原因: 教师的补充材料 “上古时期,中国丝绸生产的产地主要在北方,秦汉以后养蚕缫丝技术才逐渐传到南方。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北方再也见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
了。”?
──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
4 1 和学生一起通过网络参观古代手工业网络博物馆的外销瓷产品来认识“中国创造”的魅力。 根据前面的讨论以表格来比较官营、民营、家庭三种手工业形态的特征。2 以经过的主要地点、运送货物来串联海陆丝绸之路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3 对课程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布置课后作业。课堂创设四:比较学习特征及享誉 世界的“中国创造”(12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3分钟)我的板书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摧残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特点:官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产品精美表现方面青铜器
冶铁技术
瓷器
丝织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发展过程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元朝:棉纺织品产量增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丝绸和“丝绸之路”瓷器外销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受摧残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五、教学反思优点:
实物观赏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采用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扮演“经营”的实际体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并增强操作能力,从而也获得了情感的升华。
缺点:
教师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把握和认识不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过多,教师不容易掌控课堂秩序和时间,可能会出现课堂较混乱的现象;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知识点未能够深入探析,不一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观赏!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