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发展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亨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 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 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 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兰西王国没有统一的语言,各地说自己的方言。为此,法国革命政府及此后的帝国政府都毫不妥协地强推“法语化”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 )
A. 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B. 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形成
C. 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D.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3、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 )
A. 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 B. 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 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 D. 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4、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这表明当时法国( )
A. 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B. 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C. 与英国关系日益紧张 D. 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5、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产。”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 )
A.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B. 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
C. 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 D.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6、宗教改革导致了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
A.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 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C. 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D. 打破了基督教在西欧信仰中的主宰地位
7、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条约规定,“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这些规定的出台,对欧洲近代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 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 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D. 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8、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
A. 大国主导、利益优先 B. 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 集体安全、欧洲均势 D. 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9、下图是一幅关于拿破仑帝国覆亡后欧洲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的漫画,下列有关这次国际会议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欧洲各大国间利益的协调 B. 以维持欧洲均势为重要特征之一
C. 此后外交人员衔级制度逐渐建立 D. 开创以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
10、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
C.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11、如表是二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 )
1941年8月 1945年2月 1945年6月 1946年7月 1951年7月
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 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联合国宪章》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 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 B. 反对殖民主义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
C. 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 D. 保护难民和维护健康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12、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
A. 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 B. 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C. 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 D. 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13、1958年起,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性计划。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88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研究温室效应、全球增温问题。这主要反映出( )
A. 联合国对保护自然有长期的规划 B.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C. 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 D. 联合国的职能发生明显变化
14、1969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在向联合国大会所作的年度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12个月中,国际形势仍在恶化……我几乎说不出整个世界在实现《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目标方面取得了什么进步……而且,我强烈地感到时间愈来愈不够用。”据此可知,该报告( )
A. 对当时世界形势作出了错误猜测 B. 指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和平存在较大隐患
C. 理性分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D. 认为美苏争霸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材料解析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西、葡、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他们为大规模的航海提供了物质的可能。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与民族主义也有着一定的关联。19世纪中期之后,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思想潮流。——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材料二 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实施的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行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根据“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 。1399年英王亨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可以看出,英国学习本民族语言,这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与增强,故B正确;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国王权力,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统一,排除D。
2.【答案】B
A.材料体现了法语的推广有利于法兰西民族的形成,没有体现法语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故不选A。
B.由材料可知,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兰西王国没有统一的语言,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政府极力推行“法语化”政策,对民族语言的认同,促进了法兰西民族的形成,故B正确。
C.法语的推广并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故不选C。
D.材料体现了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政府极力推广法语,没有体现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不选D。
3.【答案】D
A.欧洲政局在宗教改革之前已经出现,故A错误。
B.题干并没有体现出瓦解人们的传统宗教信仰,且此说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在思想上有力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故C错误。
D.根据题干“许多邦国是独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基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概念的现代国际体系的开始。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语言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这表明当时法国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项正确;
仅凭将法语定为官方语言,无法说明当时法国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国王权力问题,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当时法国与英国关系日益紧张,排除C项。
故选:D。
5.【答案】D
D.从题干中的“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来看,这些法案的颁布高于教权的原则,排除罗马教廷对英国主权范围内事务的干扰,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故D正确。
A.这些法案与人文主义无关,高排除A。
B.这些法案解决的是王权与教权的关系问题,不是基督教内部问题,故排除B。
C.英国当时代议制民主制度尚未建立,故排除C。
故选D。
6.【答案】A
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力向政府转移,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利于世俗政权的崛起,从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A项正确;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世俗权力逐渐高于教会权力,这不能表明人文精神得到深入发展,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没有否定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教改革打破了基督教在西欧信仰中的主宰地位,故D项错误。
7.【答案】A
从材料中所给信息“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以及条约本身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可见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A正确;
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材料中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
材料中强调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可见宗教改革后,新教和天主教地位平等,故C、D两项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大国……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可以看出,在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各主要大国不是无限制地追求本国利益,也不是付诸战争或威胁,而是在克制与妥协中寻求共识,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利益优先”,故排除A项;C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强权政治”,故排除D项。
故选:B。
9.【答案】D
根据材料“关于拿破仑帝国覆亡后欧洲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的漫画”和漫画内容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维也纳会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要求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规定对违法者进行惩罚,D项符合题意。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以维持欧洲均势,体现了欧洲各大国间利益的协调。维也纳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规定了大使、公使、代办三级外交代表制度。此后,该制度逐渐为许多国家所认同。ABC项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ABC项。
故选:D。
10.【答案】B
材料“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同及其想掌控国际事务,并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野心,故选B项。
材料中没有世界市场和文明间冲突的内容,故A、C两项错误;
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国际规则的完善,D项错误。
11.【答案】C
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国际社会颁布条约,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C项正确;A、B、D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
12.【答案】B
材料体现的是《非战公约》对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工具的否定,强调该条约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故B项正确;该条约并未真正起到维护所有缔约国的安全的作用,也未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和繁荣,A、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应排除;该条约是英、美等十五国签订的,并非体现了世界各国的意愿,故C项排除。
13.【答案】B
从1958年起,联合国组织召开了多次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这说明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够解决,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联合国组织召开了国际会议、制订国际性计划等,不能说明其有长期的规划,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无关,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是联合国发挥职能的体现,没有反映出其职能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
14.【答案】B
依据材料“我几乎说不出整个世界在实现《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目标方面取得了什么进步”可知,吴丹认为20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且存在较大隐患,故选B项;材料仅反映了吴丹对当时的世界形势作了一个悲观的评述,并不能说明其观点的正确与否,A项说法错误,排除;当时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且材料并没有涉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故C项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美苏争霸的信息,故D项排除。
15.【答案】【小题1】影响: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欧美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小题2】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在反侵略以及推动国家发展与强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极端民族主义会造成对外侵略扩张以及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要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
16.【答案】(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
(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护行动。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