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案(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案(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5 22: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难点:学校教育、印刷书的诞生。
【名词解释】
拿破仑“大学区”:1806年,拿破仑设立帝国大学为政府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实即国民教育部)。1808年,划全国为29个教育行政区,称为大学区,其辖境与司法区重合。大学区最高长官是总长,由皇帝任命,代表帝国大学的总监管理区内各级教育。区内设督学一人,代表总长管理区内的中等和初等教育。这一种制度一直沿袭至今。
【问题引领】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教材第一目分析下列问题)
1.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期 重大事件 作用
古代 主要形式:官学(_________)和私学(_________) 官学:中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 私学:产生:_________;发展:______;高峰:_________
近代 1.大学设立: (1)1898年创设_________,1912年改名为_________。 (2)1911年创设_________,1928年组建为_________。 2.留学教育: (1)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初掀起留日风潮; (3)清末民初庚款留美;(4)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 1949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 1977年恢复高考。 1983年,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 1995年,国家提出_________战略
2.概括填写世界学校教育的发展。
国别 概况
古希腊
法国
德国
美国
二、印刷书的诞生(请结合教材第二目分析下列问题)
1.列举印刷书发展历程。
2.请分析印刷书的影响有哪些?
三、图书馆的成长(请结合教材第三目分析下列问题)
概况 作用
世界 公元前7世纪,__________________建立图书馆。 19世纪下半叶,美英等国建立对所有人开放的_________。
中国 古代:朝廷官藏,设立专门_________。私家藏书得到发展。 近代:1909年清政府筹建_________。 现代:京师图书馆1998年改名国家图书馆。各级各类图书馆纷纷建立。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请结合教材第四目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票房已经超过了二十亿,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电影终归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免不了进行剧情改编和艺术加工,和真实发生的故事有所出入。电影的主要场地四行仓库却是真实存在的,如今成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由于电影的热映而成了网红打卡新地。
材料二 很多人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城市,有的人喜欢去热闹的景点打卡,也有的人喜欢去当地安静的博物馆寻找这座城市的记忆以及它的文化内核。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温度,都在讲述着它与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从文化角度讲,每座博物馆的收藏是不一样的,每座博物馆代表的文化也不一样,所以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人们常说:“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承担了保存传统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为人们提供了审视传统、反省今天和启迪未来的一个平台。人类的进步有赖于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遗产贮存的仓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武道场”。
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博物馆的作用有哪些?
【深入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表3是近代以来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及影响。
表3
时间 大众传播媒介类型 主要作用
15世纪 印刷媒介(印刷技术) 将知识扩展到权贵之外,推动了欧洲和北美的政治及社会变革
19世纪 电波媒介(电讯技术) 向广大民众提供知识和教育,推动了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等社会的巨大变化
20世纪 电子媒介(信息技术) 冲破图书馆而向平民传播信息,甚至可“面对面”交流,推动了不同国家对信息的平等共享
——摘编自【美】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直通高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近代大学教育发展演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B.拿破仑建立 “大学区 ”制度
C.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精英化 D.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2.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 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 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3.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对称而造成的呆板风格,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布局(  )
A.重视建筑的实用性 B.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
C.体现民主政治成熟 D.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
4.春秋末期,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形成了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这(  )
A.反映了私学逐渐取代了官学 B.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
C.促使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 D.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结果
5.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明朝时期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  )
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6.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
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  )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二、材料题
7.(2021·湖南永州一模·19)(15分)近代法国大众阅读场所的发展,既体现了政治精英引导甚至规训大众的倾向,也反映了工人大众自我发展、休闲娱乐的诉求。
材料 在19世纪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法国的书籍比较昂贵,报纸大都采取预订制,三月或是整年起订,不单期零售,普通大众难以承受。工人在小酒馆饮酒之余,还浏览报纸,或是听人朗读报纸上的新闻。有些工人接受了政治宣传,从而参加罢工、社会运动甚至革命。一些社会精英和慈善家认为大众图书馆是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它可以引导、控制和审查大众阅读中出现的新读者,尤其是工人读者。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 仅在巴黎就有超过500家获得了官方许可的大众阅读室。1850 年,法国作家茹尔·拉杜建立“市镇图书馆和好书推广协会”,并倡议在法国所有市镇都建立—所图书馆。该计划得到了时任总统路易·波拿巴的支持,后者认为“在所有法国市镇建立图书馆是一项慈善和公益事业”。19世纪60年代,建立大众图书馆的运动进展迅速,并在随后的第三共和国也得到延续。1902年时,法国已有300家大众图书馆。
——摘编自顾杭《19世纪法国的大众阅读场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大众阅读场所发展的原因。(8 分)
(2)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法国巴黎大众阅读室内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传统书院相比,维新派开办新式教育的变化有哪些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官府藏书与私人藏书概况表
类别 概况
官府藏书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检视官府藏书,见“书缺简脱,礼坏乐崩”,遂喟然而叹“朕甚闵焉”,由此导致了一系列藏书政策的出台。西汉太常官苏昌以职务之便,将国家藏书借给大司马霍山抄写而遭免官,霍山也以谋反之罪被处死。宋仁宗曾说“设三馆以育才”,“馆职所以待英俊”。明代的文渊阁也是礼部和翰林院选拔官员的“储才重地”。
私人 藏书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明代祁承提出的藏书标准是先经后史,然后按子与集的顺序收藏,而对和功名利禄毫不相关的戏曲、小说等不屑一顾。此外,私人藏书还收藏了相当一部分的宗教书籍,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协调,修身养性。古时为了方便读者使用自家的文献,私家收藏文献的内容比官府齐全,一般还开辟专门的处所供人们阅览借抄。
——摘编自孟世恩、焦运立《试论中国古代藏书价值观对藏书特色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私人藏书与官府藏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影响。(15分)
参考答案
【问题引领】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教材第一目分析下列问题)
1.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期 重大事件 作用
古代 主要形式:官学(学在官府)和私学(学在民间) 官学:中央:汉代设立太学,西晋设立国子监 地方:郡国学 私学:产生:春秋孔子;发展:唐代;高峰:宋代书院 古代文化保存与传播; 推动科举制发展。
近代 1.大学设立: (1)1898年创设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2)1911年创设清华学堂,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2.留学教育: (1)洋务运动官派留学;(2)20世纪初掀起留日风潮; (3)清末民初庚款留美;(4)勤工俭学留法热潮; (5)20世纪20年代赴苏留学。 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现代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977年恢复高考。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1995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概括填写世界学校教育的发展。
国别 概况
古希腊 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分科教育的基础
法国 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
德国 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
美国 大学教育世俗化、商业化
二、印刷书的诞生(请结合教材第二目分析下列问题)
1.列举印刷书发展历程。
(1)公元前30世纪,埃及人莎草纸,书籍雏形。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简策和帛书。
(3)公元前2世纪,中国植物纤维纸;
(4)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唐朝,出现雕版印刷。
北宋,毕昇发明泥版活字印刷。
15世纪中叶,德国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2.请分析印刷书的影响有哪些?
(1)有利于文化普及、传承,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2)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
(3)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推动报纸和杂志的普及。
三、图书馆的成长(请结合教材第三目分析下列问题)
概况 作用
世界 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图书馆。 19世纪下半叶,美英等国建立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图书馆。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开展社会教育 开发智力资源 传递科学信息 提供文化娱乐
中国 古代:朝廷官藏,设立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 私家藏书得到发展。 近代:1909年清政府筹建京师图书馆。 现代:京师图书馆1998年改名国家图书馆。各级各类图书馆纷纷建立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请结合教材第四目分析下列问题)
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博物馆的作用有哪些?
强化群体记忆,从而强化群体凝聚力
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各地文化的微缩景观
传承历史,启迪未来
【深入探究】
示例一:
论题:大众传播媒介发展促进了知识和教育平民化。(2分)
论述: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促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群体能够接受知识和教育。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印刷媒介能更多、更廉价地使书籍等传播到普通民众阶层,使更多的人得到知识和教育;电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电波媒介和电子媒介能更迅捷地传播知识,从而使能够接受知识和教育的社会群体范围更广泛,几乎冲破了任何的人为障碍,实现了知识和教育的最大化。
总之,大众传播媒介真正地通过“大众”化使知识和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实现了知识和教育的平民化。(10分)
示例二:
论题:大众传播媒介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2分)
论述:大众传播媒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的发展。近代以来印刷媒介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从而使欧洲和北美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民主政治的建立;电讯和电子媒介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化,从而使不同国家能够平等地共享信息,客观上有利于国家间的平等。
总之,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通过“大众”化促进了民主权力的大众化和平等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在变革中进步。(10分)
【解析】从材料中体现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类型向越来越先进的方向发展,以及不同时期大众传媒的主要作用等信息,可按大众传媒发展历程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角度,从大众传媒对于政治变革、平民教育、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选取一方面拟定论题,运用材料信息和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直通高考】
1.【答案】C【解析】近代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C说法错误,故选C。
2.【答案】A【解析】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中国的知识分子数量大幅增加,并扫除了大量文盲,说明新中国重视文化教育,注意增强文化软实力,故选A项;题干重在强调文盲率的下降,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排除C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不是发展文化教育,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可知,公共空间的增强有利于促进公民平等参与公共活动,增强城邦公民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故选D项;这些建筑主要为了公民进行公共活动提供活动场所,是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用,排除A项;这种布局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不一定能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排除B项;这些公共建筑的出现,并不能反映民主政治成熟,排除C项。
4.【答案】B【解析】据所学百家争鸣的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春秋末期士阶层的崛起,这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但并未提及官学的衰落,无法反映私学是否逐渐取代了官学,排除A项;据材料“不拥有政治权力”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并不会直接引起血缘纽带关系的变化,“大大淡化”更是无从体现,排除C项;士阶层的兴起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坤舆万国全图》中,中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传播必然会冲击传统的华夏中心观,故B项正确。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材料体现不出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排除A项;印刷术的进步完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明末启蒙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6.【解析】选C。根据材料“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公众能借阅图书,这体现了图书馆职能的变化,C符合题意。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A排除;文艺复兴运动处于14世纪至16世纪,时间不符合,B排除;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近代科学的兴起,D排除。
7.【答案】
(1)原因:昂贵的书籍和报纸消费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阅读群体人数增长;社会精英阶层的大力推动;政府支持和公共政策的连续性。(8分)
(2)主题:主题明确,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如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巴黎公社的成败等。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主题: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2分)
甲:我一天工作16个小时,工作时间特别长。
乙:不但时间长,而且劳动强度大,一天班下来,我手脚都僵硬了。
甲:工资也很低啊!入不敷出,住房简陋,暗无天日。
乙:迟早有一天,我们会革掉这些资本家的命,成为工厂的主人。(5分)
(示例仅作评卷参考,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
(1)据材料“法国的书籍比较昂贵,报纸大都采取预订制,三月或是整年起订,不单期零售,普通大众难以承受”,可见昂贵的书籍和报纸消费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据材料“通过它可以引导、控制和审查大众阅读中出现的新读者,尤其是工人读者”,可见教育水平的提高推动阅读群体人数增长,社会精英阶层的大力推动;据材料“建立大众图书馆的运动进展迅速,并在随后的第三共和国也得到延续”,可见政府支持和公共政策的连续性。
(2)根据材料内容任意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对话设计。如根据“有些工人接受了政治宣传,从而参加罢工、社会运动甚至革命”,设定主题为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以工人阶级为主设计对话,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
特点: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日益完善与规范;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体现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教化。
原因: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社会相对稳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2)变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学校专业化趋势明显;以培养变法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
影响:传播了西方文化;启迪了国人的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近代人才。
【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由“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可得出进入成熟期,日益完善和规范,由“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可得出重视价值观的培养,由“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可得出以儒学经典为主,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由“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可得出体现对民众的教化。第二问原因,联系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内容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问变化,由“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可得出推进新式学堂、增加自然科学、实现专业化等变化。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传播了西方文化,启蒙了思想,促进了教育近代化,培养了近代人才等方面回答即可。
9.不同之处:官府藏书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服务的,而私人藏书主要服务于私人需要;官府藏书主要为统治者培养人才,而私人藏书主要为个人跻身仕途服务;官府藏书主要为了统一民众的思想,而私人藏书除自家使用外,还供其他民众使用;官府藏书更具垄断性,私人藏书则显个性化。
影响:保存文化典籍,促进学术传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私人藏书的有限开放为后世图书馆的公共性和资源共享性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官府藏书垄断学术、统一思想的行为阻碍了文献信息的流通与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